京沪高铁首次实现盈利 发车已不能满足高峰需求
运营3年如何实现盈利?——京沪高铁带来的启示
近期,一则来自京沪高铁公司的消息引起海内外关注:全年京沪高铁运送旅客超过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7%,首次实现盈利。
铁路,尤其是高铁,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高铁都在亏本运营。京沪为什么能够盈利,而且是运营3年多就实现盈利?京沪高铁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意想不到的出行需求
“客运难以盈利是铁路的通病,高铁尤其如此。”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蔡庆华说。
这个高铁运营的一般规律,硬是被京沪高铁打破了。
京沪高铁从1990年就提出建设构想,直到2008年开工,历时18年,期间起起伏伏。当初人们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要建一条什么标准的铁路、以什么方式建和建成之后是否有客流需求。
反复争论后,京沪高铁终于上马。历时3年半的建设,这条世界上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铁,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通车运营。根据最终批复,京沪高铁概算为2088.4亿元。
“高铁客流有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初期不可能满负荷运营。当初预计的是:5年建设周期,之后再运营5年,逐渐达到盈亏平衡,之后用14年还本付息。”蔡庆华告诉新华社记者。
实际开通后,情况超出预想,运量和收益快速增长。
2011年6月30日至12月31日,京沪高铁日均发送13.2万人;2012年全年日均发送17.8万人次;2013年日均发送23万人次;去年日均发送超过29万人次。
“去年京沪高铁发送旅客突破1亿人次,日均超过250列高铁列车运行,就这样还是不能满足高峰时期旅客出行需求,上行上午时段、下行晚上时段已无空间再安排列车开行,特别是蚌埠到徐州间能力明显受限。”蔡庆华说。
他指着京沪高铁地图:“照这样发展,说不定哪天就要修建京沪第二高铁了。”
辐射放大的经济效益
如潮的人流带给京沪高铁的,是直接的财富。2012年,京沪高铁客票收入173.8亿元,亏损37.16亿元;2013年222.58亿元,亏损12.94亿元;到了去年,客票收入约300亿元,按营业税口径计算,有望实现利润约12亿元。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2014年,全国铁路动车组运送旅客超过8亿人次,而京沪高铁就占到1亿以上。
收获财富的,不仅仅是铁路企业,京沪高铁对沿线经济的拉动作用巨大。
蔡庆华说,京沪高铁的兴建,带动了一出“二十四城记”的上演,高铁串起的24座城市,几乎都搭上了“高铁经济”这趟列车。
仅以山东曲阜为例,京沪高铁开通以来,这座历史名城旅游接待人次和社会总收入实现大幅增长:2012年分别达到1295.4万人、107.1亿元,同比增长16%和20.3%;2013年上升到1446.7万人、122.3亿元,增长11.7%和14.2%。
曲阜市市长杨凤东介绍,由于高铁的拉动,修学游、特色游日趋成熟,乡村游蓬勃发展。高铁开通前,到曲阜主要是静态观瞻;高铁开通后,曲阜相继推出开城仪式、祭孔展等游客参与性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
中国高铁的“代表之作”
由于京沪高铁的良好表现,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高铁的“代表之作”,为国内乃至世界高铁树立起一面旗帜,也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了“样板”。
“京沪高铁的建设,形成了我国高速铁路自主技术标准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通过协同创新、开放创新、集成创新,中国高铁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拥有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成套先进技术和建造管理能力,为推动我国高铁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蔡庆华说。
他说,京沪高铁建设不仅完善了中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善了京沪通道运输长期紧张的局面,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同时,在投资、建设、运营、服务等各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股本结构上,京沪高铁更加合理。京沪高铁公司2007年底由11家股东发起创立,1150亿元资本金中,包括社保基金100亿元、平安保险160亿元。2010年10月,经商务部批准,作为外资的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受让了中国铁路建筑投资公司持有的股份,成为新增股东。
3年多来,京沪高铁通过提升运力,改善服务,不断满足人们出行需求。2011年至2014年,京沪高铁日均开行动车数分别为143列、175列、198列、259列。运营3年多来,全线平均客座率持续提升,分别达到67.7%、76.9%、77.9%。
“通过京沪高铁可以证明,中国高铁技术是先进的,质量是可靠的,速度是一流的,投资是可控的,效益是显著的。中国高铁的性价比高,京沪高铁理应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标杆。”蔡庆华说。(齐中熙 刘诗平 樊曦)
编辑: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