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蚊千年持久战

13.06.2014  00:38

  光能催化灭蚊灯。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一位工人进行灭蚊工作,以防其引起的登革热。

  广州进行的集中灭蚊、灭鼠行动。集中灭蚊可能仍是更有效的方法。栏目图片CFP

   夏天来了,蚊子也来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蚊子远比高温更可怕。人与蚊,这两种生物之间的斗争其实已经进行了几千年。我们能够彻底消灭蚊子吗?一个没有蚊子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灭蚊,历史性难题

  巴西世界杯开赛在即,然而登革热疫情却为世界杯笼罩了一丝阴影——巴西卫生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巴西境内登革热感染病例共计39.46万余例,圣保罗市已有5人死亡。尽管巴西卫生部长阿图尔·肖罗表示,今年登革热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去年,疫情不会影响到即将举行的世界杯,但仍然有人表示担心。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就是蚊子——这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传染病,其典型症状是发烧、头痛和关节痛等。

  其实,人类一直以来就在和蚊子作斗争。《庄子·外篇·天运》就记载了逍遥自在的老子对请教他的孔子说:“蚊虻噆肤,则通昔夕不寐矣。”及至晋代,傅选在《蚊赋》里痛说了蚊子的危害:“众繁炽而无数,动聚众而成雷。肆惨毒于众生,乃餐肤以疗饥。妨男工于农田,废女红于杼机。”到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有感而发,在《蚊蟆》一诗里说:“咂肤拂不去,绕耳薨薨声。斯物虽微细,中人初甚轻。有如肤受谮,久则疮痕成。

  目前地球上已知的蚊子有3500多种,仅我国就有300多种。雄蚊不吸血,靠吸取植物花果汁、茎干里的汁液和露水维持生命,但一些种类的雌蚊则需要吸血才能繁殖后代。雌蚊的吸血量大得惊人。一只雌蚊一次饱餐的血液的重量是它自身重量的3倍。有趣的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在《咏蚊》一诗中,就用“饱似樱颗重,饥如柳絮轻”形象地描写了雌蚊饱血前后的外观形态变化。

  蚊子在吸血的过程中,会给人类传染上许多疾病,除了登革热,还有疟疾、黄热病、裂谷热、基孔肯雅热、西尼罗河热、淋巴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显示,尽管医疗卫生事业现在普遍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全球每年仍有数百万人因为罪魁祸首蚊子的叮咬而不幸患病死亡。例如,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非洲儿童死于疟疾。

   基因灭蚊的尝试

  为了驱蚊,人类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招数。传统的招数有熏艾、燃香、挂蚊帐等,现代的有灭蚊灯、电蚊香,甚至还有人想出激光灭蚊炮等。然而这些都治标不治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在想,能不能通过改变蚊子基因的方式一劳永逸?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毛罗·马莱里的带领下,培育出一种生命力强的转基因蚊子。这种转基因蚊子中携带一种可以阻断疟疾传播的SM1蛋白质。为了将它和野生蚊子区分开,科学家们还植入了一种令蚊子眼睛变红或变绿的基因。这些经过基因改造的蚊子被饲以未感染疟原虫的血液时并无明显优势,不过在饲以含有疟原虫的血液后,比普通蚊子更能适应环境。这就意味着,跟普通的蚊子相比,转基因蚊子的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都更强,死亡率更低。简单地说,这意味着可以将它们大量放到疟疾肆虐的地区,与野生自然蚊子交配、繁殖。经过几代后,这种对疟疾的抗感染能力可以广泛扩散到蚊子种群中去,从而令更少的蚊子携带疟疾病毒,以达到减少疟疾传播的目的。

  另一种办法是给蚊子进行基因绝育。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昆虫学家弗拉米尼亚·卡特鲁奇亚在她带的研究生贾尼斯·泰来易的帮助下,寻找给雄蚊绝育但不会令其身体受损的方法。泰来易给1万个蚊子的晶胚注射一种特殊RNA片段,它能关闭正常精子形成所需的基因zpg。经过数月的辛勤工作,他们培育出大约100只无精蚊子,而且研究显示,雌蚊根本无法区分这种雄蚊和有生育能力的雄蚊。卡特鲁奇亚解释说,雌蚊一生只交配一次,从理论上说,骗住了雌蚊,就等于减少了蚊子的数量。但她坦承,这种方法还处于原理验证阶段,她们用来培育无精雄蚊的方法,还远不能繁殖出在数量上可与有生育力的野外雄蚊相抗衡的无精雄蚊。

  第三种办法则是英国牛津昆虫技术公司(Oxitec)推出的“以蚊灭蚊”计划,即向野外释放用转基因培育出的有精但不育的雄蚊。这种雄蚊的后代体内的一种酶会积累到有毒的浓度,导致幼虫大量死亡。牛津昆虫技术公司的科学主管洛加·奥菲指出,他们的这种转基因蚊子不会对生态系统形成长期的改变,因为它们的寿命很短——只能成活一代,而且没有后代。

  如今,巴拿马、墨西哥、马来西亚、开曼群岛等蚊子肆虐的地方已经开始进行转基因蚊子的野外放生实验。很多科学家对此持支持态度——因为喷洒化学杀虫剂,会对所有生物都带来影响,可能会让整个生态系统受到损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和昆虫学教授安德鲁·里德教授就认为,培育变异蚊子控制蚊子数量,可能是控制登革热最安全的现实方法;如果无差别地喷洒杀虫剂,那么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蚊子全灭绝了

  然而蚊子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上亿年,并与多种物种协同进化。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而言,我们是不是真的该“消灭”蚊子?

  正如我们前文所说,大多数蚊子的成虫是靠吸食花蜜为生的——它们和蜜蜂一样,也是植物的授粉者。美国罗格斯大学新布朗斯维克分校的进化生态学家迪娜·丰塞卡用几种会叮人的蠓科蚊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蠓蠓蚊”举例说:鉴于有几种蠓是可可树等热带作物的授粉者,“消灭它们可能造成一个没有巧克力的世界”。

  同时,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蚊子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水生昆虫学家理查德·梅里特说:“蚊子是美味佳肴,而且很容易捕捉。”倘若蚊子灭绝了,它们的幼虫孑孓消失了,那么有好几百种鱼就必须改换食谱才能生存了。美国北卡罗来纳环境与自然资源厅的昆虫学家布鲁斯·哈里森说:“这听起来容易,但像摄食行为这样的性状是从基因上深植于这些鱼类之中的。”例如食性特化的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作为灭蚊高手,它们通常被养在稻田或游泳池里来防治害虫,要是没了蚊子就有可能会灭绝。受影响的不仅仅是鱼类,还有很多种类的昆虫,以及蜘蛛、蝾螈、蜥蜴和青蛙等等。

  但也有科学家认为,现在还没有蚊子灭绝将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证据。有科学家认为,在多数情况下,蚊子消失而空出的生态位将被其他生物填充。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昆虫生态学家史蒂文·朱利亚诺(Steven Juliano)就表示,尤其是对于那几种身为主要疾病载体的蚊子物种,很难说消灭了还有什么坏处。

  科学的争论还在继续,生态系统容不得尝试。没有蚊子的世界会是什么样?或许,我们还要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