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高水平人才培养 学校举行新增博士生导师培训
哈工大报讯(刘忠奎 文/图)6月23日至24日,2015年新增博导培训讲座在行政楼113会议室举行。谢礼立院士和于达仁教授结合自身多年培养人才的经验,分享了有关高水平人才培养、治学、科研方法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谢礼立院士作了《直面钱学森之问,高校培养高水平人才之思考》的讲座。讲座结合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分析了当前社会上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针对这一问题,谢礼立表示,“钱学森之问”说明国家急需大师级的人才,培养大师级人才是高校的责任,也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期待。他认为,大师级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努力学习、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勇于超越的痴迷精神,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而培养大师级人才的必要条件是拥有优良的学术生态环境。没有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没有刻苦学习、痴迷钻研、自由争辩、矢志创新、持之以恒的校风和学术氛围,任何高校都无法培养出一流人才。
谢礼立结合个人从教经验与思考,从多个层面畅谈了关于高校如何培养高水平研究生的体会。他说,要着重培养研究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严密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要引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选题要合理、目标要明确、成果能够预期;要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等途径提高表达能力。他强调,导师要严格要求,热忱关心和爱护学生,理解和帮助学生解决在研究及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导师和学生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在师生之间传递正能量和“谐能量”。
于达仁教授作了《博士生培养之浅见》的讲座,从博士生培养的目标、培养流程的3个阶段、导师的职责等方面分享了博士生培养的经验与体会。他认为博士生培养不仅包括上课学习与撰写论文,还包含师生共同制订培养计划,构建知识结构,确定学术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发展目标,制订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方案。谈到如何成为好导师,于达仁认为导师要有责任感和爱心,对学生的成长要负起责任;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德育人,培养学生爱真理、爱科学、严谨务实、踏实做人、奉献社会等优秀品质。他还结合具体案例讲述了博士生教育的常见误区和有关教学的体会。
校长助理甄良主持培训讲座。研究生院副院长高栋介绍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与博士生培养改革措施。与会人员就“钱学森之问”、博士生导师如何培养优秀博士生、如何处理培养学生与自身科研工作的关系、经典文献阅读、学术例会的组织与召开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我校和省内高校新增博导、部分教师与学生参加培训。
谢礼立院士作讲座
于达仁教授作讲座
培训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