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释放活力、尊重知识、成就人才 ——黑龙江探路“人才驱动创新”观察
24.02.2018 22:31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厅
新华社记者闫睿
以“人才强”为“创新强”的逻辑起点,黑龙江省近年来紧盯创新这一振兴基点,通过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走出了一条“人才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子。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催生活力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利强,依靠实验室在船舶智能导航等领域的技术积累,转身成为哈尔滨哈船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省里、学校都支持,创业心里有底。”他说。
凭借3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公司打通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开发的电子海图等产品供军民两用,2017年收入近2500万元。刘利强说,企业去年还申请到由省科技厅发放的科技创新券,像知识成果专利申请费等都可以抵用,降低了企业支出。
黑龙江省拥有700多个科研机构和80余所高校,研制出的诸多高新技术成果曾一度“锁在实验室”。瞄准制约人才创新的“堵点”,黑龙江省2015年以来出台了130余个有关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文件,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兼职兼薪、本科生保留学籍创业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为科研人员、在校大学生“护航”。
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90后”夏云飞,毕业后留在了导师王振波创办的哈尔滨博尔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技术总监身份创业,参与攻关锂离子电池制备技术,已经获得8项国家专利。
深化人才科技体制改革,激起黑龙江人创新创业的热情。黑龙江省委组织部人士介绍,下一步将重点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引导激励农业科研人才、农技推广人才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深度合作。
鼓励“才智”变“财富”
手握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晶、谭丽英这对科技伉俪成立了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注册资金2亿元中,有1.332亿元是其持有的“星地激光链路系统技术”作价入股。
黑龙江省打破条框,推行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改革、给人才股权期权和分红奖励,以“财富”回报“才智”。鼓励高校院所创办经济实体,对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提供科技服务的收益,同级财政予以全额返还,不冲抵财政性经费预算。仅两年时间,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就依托其在航天、机器人、船舶海洋等领域的优势,注册成立了181家科技企业。
在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放弃在美国发展的归国青年教授赵丽丽成立了化兴软控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工艺流程优化,为新疆、江西等地30余家新能源、光伏、半导体企业提供服务。研究院院长路忠峰介绍,院里将知识产权作价入股收益的80%至90%奖励科研人员。2015年以来新孵化成立企业67家,目前在孵企业103家。
黑龙江省科技厅厅长杨廷双说,面向“市场有需求、自主有优势”的产业发力,全省2015年以来累计培育科技中小微企业1.1万余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有2037家,82家企业上市、挂牌。这些企业正渐显后发活力,同时吸纳就业人员49000余人。
在爱护与服务人才中凝聚振兴力量
2017年6月以来,黑龙江省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30名省级党员领导干部先后走访慰问了50位专家学者,邀请他们为地区振兴发展出谋划策,帮助解决科技研发和推广中的实际困难。截至目前,已办理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25条。
黑龙江省深谙“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持续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创造公平竞争的人才发展环境,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氛围正逐渐形成。
由省市校合作共建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2年内集聚了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专家近10人、硕博士437人,其中有200多人是从省外引进。集团推出了100余种产品,2016年营业收入6.59亿元。
黑龙江省科学院专门设立了“海外人才工作站”,目前已有来自17个国家19家大学院所的30余位海外学者签约入驻,研究涉及的汉麻、石墨等领域,与黑龙江省的科技资源重叠度高、贴合性好。
唯才是举,凝聚起振兴发展的不竭力量。2017年9月,来自多领域的20名院士专家受邀来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为这座城市“号脉开方”。“城市升级需要创新推动,其关键还在于尊重、发挥好人才的智力支持作用,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佳木斯市委书记徐建国说。
记者还了解到,黑龙江省日前首次开展“龙江科技英才”选拔,不唯资历、年龄、身份,坚持创新技术引领和成果转化贡献导向,使得一些投身科研一线、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并由此带动起更多科技人才,凝聚起服务地区振兴发展的不竭力量。
(转载来源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2018-01/26/c_1122320745.htm)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厅
24.02.2018 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