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从哈尔滨启航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发展历程中,没有一座城市如此特殊,与抗战胜利后争取和平民主的时代大潮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风云连接得如此紧密;
没有一座城市如此特别,成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后实行民主建政,改造、建设和管理城市的示范样本;
更没有一座城市享有如此殊荣,在东北和全国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时刻,承担和见证了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启动协商建国程序的历史重任。
哈尔滨,这座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东北解放区的首府,书写了中国现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抗战胜利后的东北,在中国局势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13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800万人口的东北,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不仅是国家粮仓和工业基地,在军事上更是战略要地。
得关东者得天下,国共双方围绕东北展开了激烈角逐。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几十天里,中共中央派出两万干部和11万部队,跋山涉水,挺进东北。1945年9月15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成立;11月16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钟子云任书记的中共哈尔滨市委成立,开启了解放哈尔滨和东北解放战争的序幕。
1946年4月28日,应哈尔滨各界人民群众强烈吁请,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三五九旅等部队开进哈尔滨,哈尔滨从此获得解放。
1946年5月3日,在哈尔滨解放不到一周的时间,哈尔滨特别市人民政府成立。中国共产党人承担了实行民主建政,建设管理城市的历史使命。
1946年7月16日,哈尔滨市第一次临时参议会举行。林彪、彭真等东北局领导出席。会议通过“投豆法”、“不记名投票法”等方式,选出参议员60名、候补参议员15名。这次选举首次以城市建设为中心展开,以哈尔滨市民为主体行使民主权利,是一次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可贵尝试。
从土地改革的暴风骤雨,到镇压反革命和剿匪的胜利;从改造娼妓和吸食毒品等旧习俗,到保证城市生活、公共卫生和城市交通;从保护民族工商业,到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从复兴民族文化教育,到开创新闻出版事业,一项项方针政策在哈尔滨酝酿产生,一个个新鲜经验在解放区推广,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管理大城市的探索和实践,从哈尔滨开始起步。
1948年7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了第一次城市工作会议,介绍哈尔滨等城市经济工作经验。陈云在会上明确提出,东北地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转移,为其他陆续解放的城市提供了示范。
与此同时,哈尔滨及其周边地区作为解放战争大后方的战略作用日益凸显。战争补给线上,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的哈尔滨集结的粮食物资;前线的枪林弹雨中,有哈尔滨生产的武器弹药;各地管理城市的,有哈尔滨培训输送的干部;三大战役中奋勇杀敌的,有哈尔滨应征入伍的战士……
随着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中共中央于1948年4月30日发布“五一口号”,号召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迅速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并选择在中共中央东北局所在地哈尔滨筹备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开启了团结和凝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贤达协商建国的伟大历史进程。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人流如潮,红旗如海。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在这漫卷飞舞的五星红旗中,有数万面出自当时哈尔滨的302工厂。当这些哈尔滨生产的国旗见证着一个新时代开启的时候,这座曾经运筹帷幄了人民军队波澜壮阔的战略部署和战争史诗,积蓄凝聚了共产党人管理大城市、探索实践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城市,也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这一天,哈尔滨20多万市民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游行,和全国人民一起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历史将会记住,哈尔滨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岁月里,她为筹备新政协、建立新中国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人民政协从哈尔滨启程,哈尔滨和在哈尔滨筹备新政协的历史,将永远载入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光辉史册。
争取和平民主展览。
秘密护送民主人士到解放区雕塑。
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展览。
哈尔滨解放并建立民主政权展览。
哈尔滨政协发展历程展览。
中华传统文化与协商民主展览。
展区导航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的重要论断,哈尔滨政协文史馆发掘和展示了新政治协商会议在哈尔滨的筹备活动;地方政协组织的发展历程,人民政协的历史文化渊源。布展陈列由序厅和四个展区组成。
序 厅
一进入文史馆序厅,是一组毛泽东主席等中共领袖带领民主人士意气风发、和衷共济的群雕,是依据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率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到北平,民主人士到西苑机场迎接的合影创作的。背景浮雕展现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虎门销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共建党、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场景。作品名为《新路》,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完成中国人民百年来为之牺牲奋斗的民主主义革命,开启和探索一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新路”。
第一展区 新政协筹备与协商建国
这一展区主要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夕,哈尔滨作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中共中央东北局所在地、东北解放区首府,亲历和见证了各民主党派和社会贤达,积极响应中共“五一口号”,秘密“北上”,筹备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重大历史进程。通过追怀中共中央在哈尔滨筹备新政协和协商建国的历史,进一步感悟中国共产党人与民主党派、民主人士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博大胸襟,感受统一战线和民主团结的伟大力量。
争取和平民主
1945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洗刷了中国近代以来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屈辱,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统一,成为战后全国人民强烈的愿望和历史潮流。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在重庆举行谈判,达成用政治协商手段解决纷端的意向。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的政治主张,赢得了各民主党派的理解和支持。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国共双方约集民主党派和各方面代表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史称“旧政协”。
建设民主东北
1945年8月起,中共中央动员组织全党和解放区的力量,与蒋介石集团展开争夺东北的斗争,直至“辽沈战役”解放全东北。
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在与国民党军作战的同时,还展开历时四年的剿匪斗争,剿灭土匪武装和东北各地的惯匪20余万人。1946年7月至1948年春,在东北解放区开展了土地制度改革,“保田保家、支援前线”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1948年9月至11月,我军发动了“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为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筹备新政协会议
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和社会贤达,积极响应中共“五一口号”,秘密“北上”解放区,参加筹备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
1948年9月29日,哈尔滨马迭尔宾馆接待了第一批民主人士,这些民主人士就筹备新政协进行讨论和协商。1948年11月25日,这批民主人士与中共代表高岗、李富春达成《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林伯渠专程赶赴沈阳,迎接民主人士赴北平共商建国大计。同时宋庆龄、张澜、黄炎培等重要民主人士,也陆续到达北平,参加筹备新政协和建立新中国的工作。
北平协商建国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并人民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抵达北平。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协筹备会首次会议在北平举行。9月17日第二次会议一致通过,将新政协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标志着“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第二展区 哈尔滨政协发展历程
这一展区根据哈尔滨解放后建立临时参议会、协商委员会、人民政协等民主政治制度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集中反映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团体,民主人士、社会贤达、政协委员参加哈尔滨解放初期民主政权建设、建国以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对未来探索发展的史实。
民主建政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后,市临时参议会作为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政治的政权组织形式,为解放区巩固新生政权、实行民主政治制度积累了重要经验。哈尔滨临时参议会从1946年7月16日到1949年4月21日,先后召开三次会议,围绕“实行民主政治,建立法治秩序,恢复发展工商业”总任务,严格按照参议员选举、提案审议、单行法规讨论的规定程序,协商讨论哈尔滨解放区急需解决的问题。各界民主人士、社会贤达,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为建设人民城市、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
同舟共进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地方政权民主形式——协商委员会取得重要进展。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直至1955年,年轻的共和国经历了沧桑巨变。哈尔滨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连续行使三届协商民主的政治职能,围绕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支援抗美援朝,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完成建国初期的中心任务,建立地方协商民主政治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转折 世纪跨越 走向复兴
1955年3月,哈尔滨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成立。从1955年至今,哈尔滨市政协从第一届委员会到第十二届委员会,61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哈尔滨市委的领导下,不断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围绕着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广泛参政议政、积极开展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从建国初期参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到改革开放紧扣“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建言献策;从跨越新世纪,充分发挥履职规范化、制度化优势,有效推进哈尔滨市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的历程,到把“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作为当前中心工作任务的今天,哈尔滨政协为建设繁荣幸福、文明和谐的哈尔滨作出了贡献。推进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积极探索民主监督新形式;研究探索协商民主工作渠道,形成了全体会议协商、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主席会议协商、专委会对口协商和界别协商等多层次协商格局;开通“陈政协热线”,搭起百姓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针对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议政已形成常态……
从1946年哈尔滨解放至今,哈尔滨政协经历了从临时参议会、协商委员会到人民政协的发展阶段,见证了哈尔滨解放70年来建设发展城市、改善人民福祉的重要历史进程。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历届政协委员,为哈尔滨的建设和发展,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探索与实践,倾注了心血和汗水,奉献了智慧和力量。
第三展区 中华传统文化与协商民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中庸之道、民惟邦本、天下大同等思想文化,涵养和孕育了中国式协商民主思想和制度安排。本展区分为和合、中庸、民本、大同和史鉴五个单元。
和合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已成为中国人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对于中国人来说,和为贵、和而不同、与人为善、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是文化认同,也是以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和谐共生为特质的协商民主的思想源泉。
中庸思想
中庸作为用中致和之常道,既是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也是一种事物生存发展的普遍法则。它所蕴含的过犹不及、执两用中、通权达变、妥协平衡等思想,为中国式协商民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其中所蕴含的“民惟邦本”、“民贵君轻”、“政在养民”、“载舟覆舟”等思想,与现代协商民主政治的精神多有契合和鉴戒。
大同思想
天下大同,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是孔子的社会理想,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表现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家价值取向。它所蕴含的共同理想信念、群体至上价值观、集体责任感等,已成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丰厚文化资源。
以史为鉴
展示了子产不毁乡校、唐太宗纳谏、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玄奘西行取经、将相和、六尺巷、举案齐眉等经典故事和协商制度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民主思想,厘清中国式协商民主制度的文化基础和民族基因,以史鉴今、以文化人,将使我们更加坚定民族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展区 党派团体、区县政协、委员风采、文史书苑
这一展区有四个专题展:
一是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专题,主要反映其发展轨迹及历史贡献;
二是区县政协专题,主要反映18个区县(市)政协组织的发展轨迹及历史贡献;
三是委员风采专题,选择30位政协委员以及港澳委员、海外特邀委员作为典型代表,集中反映其风采和业绩。
四是文史书苑,展示文史资料和文史馆宣传品。
哈尔滨政协文史馆序厅群雕《新路》。
文史春秋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哈尔滨,这个在当年被称作中共中央管理城市示范样本的城市,浓墨重彩地留下了为筹备新政协、建立新中国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印迹。
在哈尔滨政协文史馆里,就讲述着这样的故事……
1946年8月,东北各省代表联席会议在哈尔滨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最高政权机关——东北行政委员会。
秘密北上 共谋新政协大计
1948年,中共中央在决定召集政治协商会议之后,针对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安置地,进行了多方研讨。对比当时诸解放区,中央领导认为东北解放区的哈尔滨条件最好。
中共中央提议新政协召开地为哈尔滨,主要缘于以下两点。从交通条件来看,哈尔滨是中东铁路的枢纽站,西接满洲里,东连绥芬河,南达大连,而中东铁路恰与苏联西伯利亚大铁路相通,将哈尔滨与苏联、欧洲大陆连在一起。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看,此时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早已拉开。在东北战场,除长春、沈阳、锦州及其周边十几座城市仍被国民党军占领外,其余140余座城市都先后获得解放。中共中央东北局驻地,就在哈尔滨。这里的中共党政领导人工作经验丰富,领导城市建设有方。中共中央设想新政治协商会议在哈尔滨召开,则是在政治方面进一步发挥城市作用的战略举措。
自1948年8月1日起,周恩来先后七次致电中共香港分局和潘汉年、在大连的钱之光及有关方面人员,安排护送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的具体事宜,并亲自拟定了民主人士的二十四人名单、平津民主人士的七十七人名单,主要包括李济深、张澜、沈钧儒、章伯钧、郭沫若、黄炎培、马叙伦、何香凝、史良等著名人士。同日,中共中央将邀请名单电告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和上海局,指出:“北来人士拟先集中哈尔滨招待商谈;华北人士如直进解放区,则集中华北,视战事发展,明春或来华北,或即在哈市召开新政协。”
因战争正在进行,从香港到内地解放区,中间隔着大片国统区,中共中央决定:租用外国轮船,海上走!由中共香港分局和新组建的华润公司设法穿过敌人海上封锁线,分期、分批护送民主人士北上。1948年9月13日清晨,民盟中央常委沈钧儒、章伯钧、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主要负责人谭平山、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主要负责人蔡廷锴等人,化装成商人,登船自港启航。沈钧儒一行所乘苏联轮船,历经风浪,抵达朝鲜罗津港后,乘火车北上图们,再取道牡丹江(当时沈阳、长春尚未解放),9月29日抵达哈尔滨,下榻在哈尔滨东北局招待所马迭尔宾馆。
“秘密北上”行动从1948年9月13日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蔡廷锴等离港到1949年9月4日司徒美堂、黄琪翔等到达北平,整整持续一年时间。中共先后租用了不同国籍和型号的10多艘轮船,共护送20多批民主人士数百人,加上中共及其他人员北上共达1000多人。据初步统计,经中共护送北上参加首届政协的代表有100多人,接近全部政协代表的1/5。
1948年5月2日,《人民日报》全文刊发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
马迭尔宾馆 见证新政协筹备活动
位于哈尔滨市中央大街上的马迭尔宾馆,自1906年建成之日起,就与诸多历史事件、中外名人密切相关。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的顾维钧、国际特使李顿,为调查中日争端,曾经住宿于此;著名学者胡适、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等人,也都曾在此留下足迹。而在新政协筹备的历史上,马迭尔更是忠实的见证者。
马迭尔宾馆在1948年时为中共东北局招待所。秘密北上首批抵达哈尔滨的著名民主人士均下榻于此。1948年10月3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联名复电,慰问首批抵哈并下榻马迭尔宾馆的民主人士,对他们平安到达哈尔滨表示祝贺。电文特别嘱托:“在目前准备期内,已托东北局负责人高岗等与诸先生面洽一切,尚希随时指教,使会议准备工作臻于完善。”
11月2日,沈阳解放,亦即东北全境解放。同日,冯玉祥夫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李德全,也住进马迭尔宾馆。
沈钧儒等民主人士在哈尔滨逗留80多天,与中共中央东北局负责人高岗、李富春座谈交流,通过电波与西柏坡联系,并就周恩来及中央统战部与符定一、周建人等民主人士商讨后提出,由毛泽东修改的《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文件草案,经充分协商达成协议,决定由中国共产党及赞成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代表组成新政协筹备会,确定了新政协的任务,即制定共同纲领,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央人民政府,同时决定新政协的筹备会地址预定为哈尔滨。这是筹备新政协活动的第一份正式文件,也是多党合作制产生的第一份重要文件,从这个意义上说,马迭尔宾馆见证了新政协的筹备、新中国的建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诞生。
图为1946年8月,东北各省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东北各省市(特别市)民主政府共同施政纲领》。
民主建政 创造接管城市模式
哈尔滨是中国共产党接管的第一个大城市。长期以来,中共把工作重心一直放在农村,对如何接管城市缺乏经验,在接管哈尔滨的过程中,中共哈尔滨市委在完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成功探索出接管城市的道路和模式。
哈尔滨各级政权建立后,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造,逐步完善起来,对加强哈尔滨的城市管理、建立民主秩序、发展城市经济、安定人民生活、镇压反革命以及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支援前线等,起到了很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在哈尔滨建政初期,一些群众反映与自己关系不大不感兴趣,针对群众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经市委研究决定,认为发动群众最好的办法是搞清算,“这是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的发动群众”的办法。于是中共哈尔滨市委“就在反奸清算、租种公地、修筑官房等口号下,集中力量,发动群众,进行清算斗争。”这些活动果然收到成效,发动了近10万群众参加。紧接着,在分红、分地、分房子运动中,也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这些发动群众的各项运动,对政权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为其他城市的接管积累了经验。
在建政工作的实践中,中共哈尔滨市委逐步认识到,在城市中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组织,这样才能站稳脚跟。为此,市委陆续向工商企业派工作队,向工人、店员宣传党的政策,宣传工人当家作主人的道理,发动群众,建立工会组织。1946年10月10日,召开哈尔滨市首届工人代表大会,成立了哈尔滨市总工会,通过了《哈尔滨职工会组织简章》。总工会的成立标志着哈市工人从此有了自己的组织,制定了合理的制度,维护了自身的利益。
哈尔滨解放后,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团结全市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为了团结哈市各阶层人士,中共哈尔滨市委决定要成立一个有充分代表性、体现多党合作、民主协商性质的市临时参议会,实行民主政治,建立法制秩序。
哈尔滨市在刚刚解放就成立临时参议会,是与党的一贯主张相一致的。早在1946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提出的《和平建国纲领草案》中,就强调指出,要“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的普选,迅速普遍成立省、县(市)参议会。”随后,中央指示东北各解放区,特别是解放区的大中城市,依据“政治协商”会议的精神,建立由共产党、民主党派、各阶层爱国人士、各团体代表及社会贤达、各界人士参加的“参议会”或“临时参议会”,为中国建立“民主联合政权机构”做准备。
1947年7月2日至7日,参议会筹委会先后召开三次会议,围绕“实行民主政治,建立法治秩序,恢复发展工商业”总任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协商讨论城市发展大计。7月16日,哈尔滨市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全体参议员大会在市政府礼堂举行。
临时参议会在哈尔滨民主政治建设史上是新的一页,是民主政治的先声。虽然临时参议会只是一个过渡的民意机关,但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实践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第二批“北上”民主人士郭沫若、马叙伦等几十人在丹东的合影。
1948年秋冬,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副主席周恩来在西柏坡部署安排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
新华广播电台播发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
1948年8月,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哈尔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