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那么多“考试” 高考只是其中一个
过去的一周里,一年一度的高考尘埃落定。无数学子带着他们的梦想、家人的期许和老师的祝福走进了考场,去完成他们人生的一次洗礼。高考是许多人都曾经历的,尤其是那些状元和高分考入清华、北大的“学霸”们,他们后来的发展和命运更是令人关注。本周,记者采访到了哈尔滨三个不同年代以高分考入北京大学的学霸,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非常巧合的是,他们目前所从事的工作都跟自己当年在北大所学的专业无关了。这些年来,顶着“北大学霸”光环的他们,一直在奋斗的路上用力打拼。正如他们所说,一生的路很漫长,除了高考,一路上还有无数个考试在等着你。
难忘38年前的“工人高考”
1978年张大生(前排中)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后,车间工友们特意合影为他送行。
学霸档案:张大生,58岁,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高考外语成绩78分获当年我省单科状元。
38年前,20岁的张大生走进了考场,参加1978年全国统一高考。当时,他还是哈尔滨广播器材厂发射机车间的一名工人。
1977年,当得知全国恢复高考的消息后,已经在车间干了两年的张大生赶紧找出书籍资料来复习。工友们非常支持他,师傅跟他说:“考大学重要,你的活儿我帮你干。”就这样,他白天钻进机箱里偷偷复习,备战高考。
那时候高考没有人陪考,就带着一支钢笔去了。考场上的同学年龄最大相差20岁。一个月后,当接到北京大学用大牛皮纸信封寄来的有些简陋的录取通知书时,张大生和家人都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激动,“当时真没感觉考进北大有多么了不起,只是想着有个大学念就行了。”
北大毕业后,张大生去日本京都大学求学,后又攻读了医学博士学位。去年10月,他荣获北京大学全球杰出校友贡献奖,他把这看成是生命中至高的荣誉,因为北大的求学时光是他一生中最引以为傲的经历。
对于当下的高考,张大生认为有些“过度热”。他说,是社会的力量把高考这件事炒得太火热了,甚至让它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回想自己38年前的高考,他更喜欢那种简单、纯粹的高考经历。
人生路上还会有更多的挑战
1983年曲龙在北大未名湖畔留影。
学霸档案:曲龙,52岁,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力学院力学专业,567分的高考成绩比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高出22分。
虽然当年以高出北大录取分数线22分的成绩被录取,但记者联系到曲龙采访时,他还是谦虚地表示“我这真算不了什么,更称不上学霸。”
曲龙是哈一中1983届的毕业生,高中时酷爱打篮球,即使在高三最紧张的复习阶段,他也坚持每天下午去操场上打一会儿篮球。老师对他很有“意见”,因为他去打篮球,总会带动其他同学一同前往。
就是这么一个看似不怎么学习、把时间都用在打球上的学生,却在当年高考时以567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力学院录取,成为当之无愧的学霸。总结自己的高中生活,曲龙说“效率”很重要,他从不熬夜,上课时也会偷看课外书籍,但一直保持非常高的学习效率,这个好习惯让他高中三年都没感觉到疲累。
北大毕业后,曲龙被分配到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工作,1992年下海经商至今。他当年北大的同班同学如今很多都成为国内知名的力学专家了,曲龙却选择了另一条路来走,成了一位小有成就的商人。
回想高考之路,曲龙说那只是人生最基本一段历程而已,之后的工作、创业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风雨有很多。顶着北大的光环,确实是他一生的骄傲,但人生的路很长,高考只是个开始,人生还会经历很多挑战,用平常心去面对就好。
高考只是学生时代一个小结
2008年,徐光宇(左一)和同班同学回北大参加院庆活动。
学霸档案:徐光宇,哈六中1998届高考生,以641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专业。
18年前,徐光宇顺利考入北大,他谦虚地把这归结为“幸运”。在哈六中就读三年,他是同学们公认的学霸。1998年正值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高考前夕,北大的老师们来到哈六中现场讲解北大校史,徐光宇恰巧拿了一张北京大学的宣传单。就是那一张宣传单将他深深吸引,他立志要考入北京大学读书。
其实当年的高考,徐光宇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成绩,化学失误仅得了107分,单就这一科来说,他几乎没有考进北大的可能了。但其他四科的超高分又让他顺利地超过了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如愿成为一名北大新生。
进入北大后,徐光宇班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状元就有40多个,他发现,来自南方的同学们综合素质比较高,他们的文体生活非常丰富,而自己却因为把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学习,几乎没什么业余爱好。后来,他开始学习游泳,打篮球,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北大毕业,徐光宇应聘去了上海一家企业从事财务工作,6年后,他辞职与北大的两名同学一起创业,经营着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完全不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对于高考,徐光宇认为它只代表学生时代的一个暂时的小结,之后的工作和生活还需要付出更多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