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都是黄继光

23.07.2015  20:57

  7月10日,网络名人与媒体记者一起在黄继光塑像前庄严宣誓,成为一名荣誉战士。

   央视网特稿 (记者刘春妍)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敌人在我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投入了6万多兵力,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倾斜炮弹190余万发,炮弹5000余枚。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其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水平。19日,在反击597.9高地作战中,黄继光在身负7处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孔,壮烈牺牲,年仅21岁。1953年4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黄继光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

  63年后,为了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捍卫革命英雄精神,“我们和英雄在一起”网络名人走进军营,来到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寻访英雄事迹、观摩日常训练、体验军营生活。

  在接到任务后,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全体官兵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以最饱满的精神,最昂扬的姿态,展示新时期黄继光传人威武雄壮的英雄风采,为英雄正名。为此,连长刘堃主动接过讲解员的差事,白天组织部队训练,夜里熄灯后就来到荣誉室一遍遍练习解说,熟悉每一个故事、抠准每一个词、力求每一个手势、表情都要做到精益求精。

  指导员余海龙则开始准备《如何守护我们心中的英雄》,展开“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的大讨论活动。

   网络名人走进军营

  连长刘堃为“和英雄在一起”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一行人讲解历史故事。

  7月10日,在隆重的欢迎声中,舆论战场上的10余名网络名人、新媒体账号负责人一起来到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按照惯例,新兵入连队的第一堂课是学习连史忆传统,参加的第一个活动是参观黄继光荣誉室,学的第一首歌是“特级英雄黄继光之歌”,看的第一部电影史《上甘岭》。在连长刘堃掷地有声的介绍中,人们开始走近黄继光,了解英雄短暂而又壮烈的一生。

   荣誉室的一封信

  一封来自汶川的感谢信。

  在黄继光荣誉室的展柜里展示了一封来自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群众来信,信纸上画了一个穿着军装的军人,旁边站着高兴在笑的女孩。信里的内容充满了对解放军英勇无畏精神的崇敬和对军人无限的热爱。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黄继光部队兵分三路,直指清平、汉旺和金花三个重灾区,八连作为清平方向尖刀连,经过10小时山地行军,第一时间抵达并坚守“孤岛”清平83昼夜,成功架设了长达百米的“生命天梯”,共营救出被围困群众756人,续写了“前有上甘岭,今有小木岭”的传奇神话。

  前段时间网络忽然大量出现调侃英雄黄继光、质疑牺牲真相等抹黑言论事件,甚至有的网友提出黄继光忍受烈火焚烧而岿然不动的行为不符合人体生理学的谬论,在部队广大官兵当中引起强烈愤慨。网络名人与部队官兵一起就《如何守护我们心中的英雄》为话题展开讨论,讲述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呼吁积极反对网络不实舆论。一个战士激动地说;“我们就是要靠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告诉那些造谣者,英雄不可辱,英雄精神是具有无穷力量的。身为英雄传人的我们就是要把黄继光精神发扬光大。08年汶川地震我们去赈灾,到了黄继光的老家,那里的老乡就打出了‘继光你回来了’的横幅,夹道欢迎我们。等我们回撤的时候,中江县万人空巷,大家留着眼泪站在道路两旁欢送我们,他们把做好的鞋垫硬塞到我们的背囊里面,还有小朋友学着我们的样子敬军礼,当时我们很多战士们都哭了,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感人至深的情景下,还有谁会诋毁我们的英雄,又有谁会去相信这种谣言呢?”

  战士们的踊跃发言感染了在场每一位网络名人,大家纷纷起来发言,说明自己的观点。饼干姐动情得说:“战士们,请你们放心在前线训练,后面的事情交给我们吧。”

   体验伞兵训练

  叠伞是每天的必修科目,在酷暑下训练,不仅是对体力的考验也是对精神的磨练。

  7月的武汉阳光炙烈,没有一丝凉风,裸露的皮肤在强光的蒸烤下快要熟透,每个人都像被浇了水一般,身上湿哒哒的,恨不能立刻钻进树荫或空调房避暑。

  而与不淡定的我们形成截然相反的对比,部队官兵个个披着黝黑的肌肤,哪怕汗珠把视线挡住,他们还在专注着手中的活,一点点将乱糟糟的伞折叠整齐。

  据说,空降兵的伞包重量相当于一头猪那么沉,叠伞的过程足以愁倒一票汉子,叠不好兴许还得搭上性命。观察者网的记者钟晓雯事后在日记中写到:“我不信,于是试了一次。一顶伞要两个人叠,一个主手、一个副手,一个吃力,一个操心。第一步要把伞衣一瓣一瓣整合好,伞绳理顺,两人对面坐在伞包两端,一个勾一个挑,把沉甸甸的伞绳码成十几排活结,还没完成一半,手指已经被伞绳和工具勒出一道道红印,之后将伞衣叠进伞包,给降落伞按上倒计时器。官兵说,一个叠伞的过程就要花费两三个小时,最快的也要半个小时。而一旦打开伞包,就意味着你的努力全白费了。”

  正是有了平时的刻苦训练,秉承上甘岭战斗雄风,锻造敢打必胜铁拳尖兵,圆满完成98抗洪、抗震救灾、中俄联演、手都国庆阅兵等30多项重大任务。荣立一等功4次、二等功11次、三等功19次,2013年8月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空降兵连”荣誉称号,先后3次被空军授予荣誉称号,连队59年保持先进,党支部3次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观看部队演出

  部队官兵利用五天时间搭建好一台演出。

  忙碌的训练之后忽然有台演出可以欣赏,那真是一天中最好不过的事了。为了迎接网络名人,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和了解部队历史与文化,早在五天前,部队里的文艺爱好者就自发组织表演节目。歌曲《给黄继光的一封信》,在年轻战士的浅吟低唱中缓缓晕开思念之情;在小品《绝活》中,四个战士风趣幽默的群口相声展示了新时代下,空降兵部队相互切磋技艺,勇于挑战自我的新变化、新发展。如何让新时期的年轻人正确的对待部队光辉历史,认知艰苦时期英雄的故事,小品《英雄》给出了完美的答案,这也是本场演出中最感人的一个节目。它讲述了一个大学刚毕业的新兵分配到荣誉室做讲解工作,起初新兵只是按部就班的背诵解说词,不深知不求解,直到邂逅上甘岭战役中的卫生员,通过两人一次又一次唇枪舌战历史严肃认知问题,最终新兵被老人的讲述所感动,开始从心底去主动探寻历史,正确讲解的转变。搞笑与泪点齐飞,让在场的观众无不倍受感动。

  年仅21岁的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孔的故事,是如今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建军固魂的法宝,指导员余海龙说,连队一茬一茬官兵都把黄继光作为“战神”来敬仰,就是让黄继光部队的新一代还能保有当年那支上甘岭部队那股拼命的精神,让黄继光精神成为这支精英之军的胎记。

  “黄继光!”“到!到!到!”每天晚上例行点名的答到,已经深深刻在每个战士心里,也刻在了此次前来军营的每一位网络名人和媒体记者的心里。在黄继光雕塑前我们庄严宣誓,郑重接过“黄继光连荣誉战士”勋章,也必将会将英雄的精神发扬光大。

编辑: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