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服务托起女性利益“权重”
去年3月,哈尔滨市下达全省首例人身保护令,介入家庭纠纷调解,今年6月,首设全省首家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首批十名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正式上岗。去年,哈市妇联建立仲裁“绿色通道”,解决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农村妇女财产权益遭受侵犯的焦点问题,确保女性“证上有名、名下有权”。近年来,哈尔滨市妇联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展健全维权机制,突破维权重点难点,在社会总体利益格局中,提升女性利益的“权重”地位,多项举措在国内广泛推广,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纵深服务做实维权关键事
调查数据显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妇女维权关键问题集中在农村妇女财产权益、未成年女性人身权益和家庭暴力。针对这一新变化,近年来,哈尔滨市妇联精准把脉,有针对性地提供纵深服务,解决维权中的关键事。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农村妇女财产权益保护也随之成为焦点问题。据了解,仅阿城区在土地承包确权过程中,就出现近百件妇女权属受到损害的案件。哈市妇联为此专门与农委联手,纵深服务,为财产权益受到侵犯的农村女性建立起仲裁“绿色通道”,让她们“证上有名、名下有权”,将法律赋予妇女与土地相关的各项财产权益落到实处。阿城区近百件案件就是通过妇联维权网络,获得了快速解决。
据介绍,近几年,哈市妇联还曾在全国率先深入村屯进行调研,与民政部门联手完成了在村规民约重新修订中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累计增加维护妇女权益条款内容2761条次,清除侵害妇女权益条款15条次,作为成功范本,在全国推广。
针对未成年女性侵权案件和家庭暴力频繁出现的现象,2015年,哈市妇联在道外区建立了我省首家家庭暴力受害人人身保护制度,指导出台了《道外区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实施办法》和《道外区家庭暴力人身保护令实施意见》,开出全省首份家庭暴力告诫书,下达全省首例人身保护令。据介绍,截至目前,哈尔滨市已下达了15份告诫书和4份保护令,从司法层面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撑起强有力的保护伞。同时,针对未成年女性侵权案件突显这一新情况,2015年,哈市妇联创新探索建立未成年女性权益预防及援助体系,指导南岗区妇联对“未成年女性侵害案件预防及援助工作”进行立项,并纳入南岗区2015年的百项民生项目。
强化实施维权步入法制化
今年初,一位乡镇留守女性,在哈市女法律工作者协会律师的援助下,成功解决了家庭财产纠纷问题,这是哈市妇联进行妇女权益保护状况调查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案例。
近年来,哈市妇联多次进行妇女权益保护状况调查、家庭暴力情况调查等专题调研,有关对策建议得到立法和决策部门的重视与采纳,不断使妇女维权步入法制化轨道。据介绍,2014年,哈市首部以妇女为主体的地方性法规《哈尔滨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出台,就得益于市妇联的积极参与和推动。该条例共三十五条,对女性的文化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人身、财产、婚姻家庭等权益保障及相应救济措施予以规范,着力解决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各种实际问题。
哈市妇联主席兰峰说:“从源头维权,参与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制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让维权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强,这是市级妇联组织的责任和使命。”哈市妇联副主席胡松涛说:“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畅通妇女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法律渠道,一直是哈市妇联维权的主线。”为此,他们积极表达妇女意愿,有效将妇女的想法和需求传递到决策层。同时参与社会管理,反映社情民意,近年间征集常规人民建议近千件,信访信息500余条。成立了市女法律工作者协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与服刑人员结成帮扶对子50对。
协调联动加速维权社会化
让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这是哈市妇联提升妇女“权重”地位的重要途径。2010年,哈市妇联协调市法院、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司法局等5家单位,联合下发《关于实施维护妇女权益“筑网行动”的意见》,构筑咨询投诉网、司法保护网、法律援助网、普法宣传网、社会救助网和基层服务网六大维权网络,并先后建立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制度、家庭暴力报警中心、家庭暴力验伤中心、反家庭暴力庇救中心、妇女维权法庭等多个社会化妇女维权载体,实现了政府、司法等职能部门联动关注维权的态势。
同时,在市妇联积极推动下,哈市开通了12338维权热线,畅通女性诉求渠道;在“110”报警网络中增加家庭暴力投诉内容,全市家暴110报警中心近五年累计接待家庭暴力报警案件万余件;市公安医院家暴验伤中心为近七百名受害妇女提供伤情鉴定;全市建立家暴庇护中心13个,为二十余名妇女提供救助和庇护;实施法律援助,市妇联争取中央福利彩票基金,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6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近200万元,为两千余名符合条件的妇女提供了法律援助;全方位创建1191个“姐妹港湾”,基本设置达到“六有”,共帮助了198名妇女实现了就业创业,开展法律培训465期,万余名妇女受到了培训,为社区妇女提供免费法律咨询338件。(记者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