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精神激发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发龙江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内生动力,必须依靠改革创新。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培育内生动力的主要生成点,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为东北振兴点题,并就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推出一系列政策。应该认识到,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新一轮振兴发展决不是上一轮振兴的简单重复,而是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和发展动能的持续转换。新动能中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必须把鼓励支持创新创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完善区域创新创业条件,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激情,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
科技资源富集是哈尔滨的优势,但创新驱动不足却是哈尔滨发展的一个短板。哈尔滨大厂大学大所云集,科技园区林立,科技人才济济,尤其在航天潜海、机械制造、机器人、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科研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只开花、不结果”甚至“墙里开花、墙外香”现象仍然突出,“科技富矿”未能转化为产业建设的动力源泉。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深耕细作科技资源,把科技资源富集的优势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高校、职业院校、科技服务机构等参加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试和产业化之间的有效通道。要着力解决科技人员创业意识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不活、配套服务不完善、转化模式陈旧等问题,彻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人才是创新之基,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事关创新驱动的成败。人才是活跃的生产要素,对环境的要求也更挑剔。有人把人才比喻为“候鸟”,只有创造出适宜其生存繁衍的优良环境,才能将其引进来、留得住。近年来,本地人才流失日趋严重,“孔雀东南飞”现象已成为制约哈尔滨创新发展的一个痛点。我们必须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放在优先位置,围绕产业升级核心技术需求,坚持大视野、大胸怀、大格局,面向全球广撒“英雄帖”,在更大范围选才用才。要将柔性引才和智库建设作为高端人才引进的重要方式,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要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更多“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和高层次人才;要鼓励高校培养紧缺人才,并引导大学毕业生在本地就业,让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成为推动哈尔滨发展的引擎。
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只能靠好机制、好环境。当务之急是打造创业激情涌动、创业人才集聚、市场活力迸发的环境和氛围。要把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推进人才政策创新,作为人才建设的着力点,抓紧落实,尽快突破。要落实技术入股、离岗创业、兼职兼薪等激励政策,保证人才公寓、生活补贴、科研经费等方面政策待遇,调动其创新创造创业的积极性;加快制定出台集聚人才体制机制、畅通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等政策措施,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要运用“互联网+人才”,推进“哈尔滨市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供需直通;尽快启动“哈尔滨英才”特殊支持计划,重点支持一批对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有牵动和拉动作用的科技人才。
改革和创新密不可分,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生机,哪里有创新哪里就有活力。目前,哈尔滨各项改革都将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既要在速度、质量、效益、结构同步优化上先行,更要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发展上率先破题。要紧紧抓住《若干意见》的政策机遇,着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制度建设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发展新体制聚焦,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强化改革创新和开放驱动。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奋力走出全面振兴的新路子,需要我们拿出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善作善成的本事,坚持问题导向,盯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合力攻坚,以改革创新的实际举措,激发哈尔滨全面振兴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来源:哈尔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