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倒挂成“新常态”洋货挑战中国农业

04.03.2015  15:14

  数九寒天,东北黑土地已被厚厚的积雪覆盖。黑龙江省宝清县农民吕子春默默地将QQ签名更新成“种了几十年大豆,想想还是不种了吧”。吕子春之所以改变几十年的种植习惯,主要是因为国外低价大豆源源不断进入国内,豆农的种植效益锐减。

  现如今,吕子春的遭遇已不是个案。近年来随着国外的粮食、奶粉、肉类大举进入国内,我国的农产品和农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遭遇“两板”挤压  

  2015年年初,吕子春所在地的大豆收购价是每吨4200元,而此时漂洋过海来到我国南方港口的进口大豆完税价只有3400元左右。

  “国产大豆1吨就比国外进口大豆贵800元,哪个企业还愿意买国产大豆呢?”一直为国产大豆奔走呼吁的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感到很无力。

  不仅大豆,现在玉米、籼米等多个农产品都出现了严重的国内国际价格倒挂问题。去年年末,美国玉米港口完税价每吨1700元左右,比国产玉米每吨低800元:越南大米港口完税价每吨3200元左右,比国内同质量籼米每吨低700元。

  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不高,农产品境内外价格倒挂已成为“新常态”,这是导致粮食进口的一个直接原因。据海关部门统计,2014全年我国累计进口谷物及谷物粉1951万吨,同比增长33.8%;全年进口大豆7140万吨,同比增加l2.7%,创下历史新高。包含大豆在内的计入我国统计口径的粮食,进口突破9000万吨,占国内粮食产量的15.0%。

  除了价格“天花板”不断下压之外,种地成本的“地板价”也在逐年上升。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矛盾日益凸显,“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东方艾格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说,最近10年,美国的整体种植成本不但没有升高,反而略有降低,而我国的农产品种植成本翻了一番还要多,因此我国的农产品价格跟国内成本相比并不高。

   高库存下农产品高进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我国的三大主粮库存消费比已达到50%,如此高的库存消费比世界罕见。高库存下的高进口主要是价差引致的,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全面超过国际价格,导致部分农产品国内仓满为患,进口却仍滚滚涌入。

  事实上,我国进口农产品的平均关税率依然很低,国际上一些低价农产品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入国内。有关专家介绍,为了能在加入WTO后多争取一些国内薄弱环节的保护,我国承诺了加入WTO后要遵守一些关税规则,一些农产品没有设置配额,并且只有较低的关税,这直接造成了当前国际市场以大豆为代表的农产品长驱直人国内的境况。

  除了利用较低关税正规进入国内市场的农产品外,国内外农产品巨大的价格差还刺激了很多农产品走私入境。黑龙江省粮食系统一位干部介绍,目前该省圆粒大米在北京市场批发价每斤2.22~2.27元,但越南大米走私到中国的价格每斤只有1.5元左右,远远低于国内大米价格,和一些省份的水稻收购价相差无几。

   农产品贸易进入新阶段  

  随着粮油净进口的持续增加,我国农产品贸易进入新阶段的趋势十分明显。

  在农业专家看来,除了国内外农产品价差之外,一些品种调剂和调换也是农产品进口量快速增加的原因。

  事实上,我国农业同时面临结构和数量问题。程国强表示,我国农产品目前结构性短缺和过剩并存,“多的还是多,没有的还是没有”。

  农业部门和农业专家更担心大量进口将对我国农业、农民造成全面冲击。一方面,农业比较收益可能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难以倚赖进一步提高价格补贴,保障农民增收。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只要不干预市场价格,无论是通过价格补贴、产量补贴,还是保险补贴都可以。但保护国内农产品免受进口农产品冲击,根本途径还在于通过降成本增产出等方式提升农产品的生产效益,进而提高国内农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还应发展农业产业化,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促进“第六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