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年初以来,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和木材停伐的影响,伊春市工业生产持续下滑,经济效益明显下降。虽然医药、风电、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保持稳定增长,但钢铁、水泥、木材加工、家俱等传统行业生产收缩,全市工业经济总体运行比较艰难。展望下阶段,受大环境影响,加之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式仍存在短板,预期年内工业运行形势依然严峻,企稳回升难度较大。
一、工业经济运行现状
(一)工业生产加速下滑
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延续了年初以来的持续下滑走势,近期下滑速度逐月加快。1-9月份,实现增加值206718万元,同比下降24.6%,降幅分别比一季度和二季度扩大18.3和1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在全省十三个地市中排名第十一位,位次比上年同期后移5位。
重工业下降速度快于轻工业。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32080万元,占总量的63.9%,同比下降28.7%,下降速度快于轻工业12.1个百分点。轻工业实现增加值74638万元,同比下降16.6%。
各类经济类型企业全面下降。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同比下降73.8%,股份制企业下降24.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同比下降24.5%,国有企业同比下降15.2%。
主导行业不同程度下降。 全市规模以上2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5个行业增长,1个行业停产,19个行业下降。增长行业共实现增加值50264万元,占增加值总量24.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主导行业不同程度下降。增值总量排前10位的行业中有7个行业下降,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9.8%,木材加工业下降36.7%,家具制造业下降29.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6.5%,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21.9%,酒、饮料制品业下降 16.9%。上述行业实现增加值131794万元,占增加值总量的63.8%,负向拉动增加值增速22.1个百分点。
下降、停产企业增加。12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82户产值同比下降,下降比重达66.1%,比1-8月份增加13.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加45.6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在30%-50%的企业达15户,在50%以上的企业达22户。9月当月停产企业20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0户。停产企业中除5户属正常的季节性停产外,其余15户企业是由于无原料、无订单等原因而停产,其中有4户企业本年一直未生产。
全市重点考核的十种产品全部下降。人造板下降68.7%,水泥下降32.8%,钢材下降29.6%,粗钢下降27.4%,生铁下降27.3%,家具下降23.5%,混合饲料下降21.2%,发电量下降9.7%,啤酒下降3.9%,中成药下降0.9%。
(二)工业经济效益整体下滑
主营业务收入降幅继续扩大。1-9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9815万元,同比下降28.9%,降幅比1-8月扩大5.6个百分点。全市2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9个行业同比下降。其中,我市主导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4.2%,木材加工业下降46.6%,家具制造业下降27.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34.5%。
企业利税大幅减少。1-9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7986万元,同比减少85977万元。其中,利润亏损25764万元,比1-8月份增亏14720万元,比同期减少54452万元。从行业看,有18个行业实现盈利,7个行业亏损。其中,重点行业亏损严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43721万元,同比增亏40898万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亏损4357万元,同比增亏1527万元;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3184万元,同比增亏1105万元。
企业盈利能力减弱。1-9月份,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2.68%,比1-8月份下降1.38%,比同期下降4.8%。全市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92.9元,比1-8月份增加1.6元,比同期增加2.6元,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二、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导行业生产严重收缩,影响了全市工业经济增长
由于我市工业经济结构属传统的“钢、木”结构,钢材和木材加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近70%,这些行业一旦生产出现下滑,其它行业难以弥补。特别是我市唯一的钢材生产企业西林钢铁集团公司,一家企业占全市产值比重近40%,这种经济结构对资源的依赖性强,受国际、国内环境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影响大,一户企业几乎决定全市工业经济的走向,使全市工业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对工业经济的稳定性造成很大影响。今年以来,受国家调控政策和全面停伐的影响,我市冶金、建材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木材加工行业原料严重短缺,导致我市支柱行业生产持续下降,而且下降幅度逐月扩大,严重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增长。1-9月份,木材加工、家具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业增加值分别同比下降36.7%、29.1%、39.8%和26.5%,分别负向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速4.7、2.5、6和6.1个百分点。以上四个行业共实现增加值103292万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量的50%,共负向拉动增加值增速19.3个百分点。主导行业大幅下滑是导致全市工业经济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受市场需求及企业自身因素影响,2户大型企业的负向影响比较严重
市场需求低迷、资金短缺、产品价格下跌仍然是制约西钢生产的瓶颈,生产经营困难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善。1-9月份西钢实现增加值38988万元,同比下降27.5%,负向拉动增加值增速8个百分点。北方水泥由于采矿许可证问题得不到解决,石灰石原料无法开采,目前熟料生产线已停产,水泥产量同比下降34.4%,实现增加值12467万元,同比下降46.2%,负向拉动增加值增速5.2个百分点。
(三)受外部环境影响和制约,企业运行压力加大
一是市场需求和原材料供应不足,企业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工业企业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三季度,有28.6%的企业产品订单不足、35.7%的企业原料供应不足、32.1%的企业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全市工业产能力利用率由年初的71.9%持续下降至本季度的63.2%,尤其是西钢和北方水泥产能利用率只有40%左右。产能利用率的过低,在影响工业经济增长的同时还造成了人员、生产设备的闲置及成本的浪费。二是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企业生产信心不足。在市场需求不足的背景下,我市工业产品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1-9月份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6.7%,在同期基数较低的情况下仍下降3.3%,连续31个月呈下降态势。价格持续走低减少了企业收益,也影响了企业生产信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增长。三是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企业效益下滑。由于用工、原材料等成本要素不断上升,而部分工业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多数企业微利经营,部分企业甚至亏损经营,有的企业面临开工即亏损的局面,企业效益严重下滑。1-9月份,124户规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26户,亏损面为21%,分别比1-8月份和同期扩大0.8和9.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63574万元,比1-8月份增长1.46倍,比同期增长2.24倍。亏损超过千万元的企业有6户,仅西钢就亏损44062万元,同比增亏40364万元。四是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加剧。企业运营资金不足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受限,在技改扩能、产品研发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投入乏力,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四)工业增长缺少大项目投产的支撑,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虽然2013年以来我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但均为小型企业,缺少具有高成长性和全局带动性的大型工业企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较小,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偏弱,贡献有限。特别是今年1-9月份仍无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入库,工业增长缺少新经济增长点的拉动。原计划今年5月份投产的大型企业鹿鸣钼矿由于钼产品价格低,投产时间一再推迟,没有发挥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作用。
三、下阶段全市工业经济形势预测及建议
从当前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环境看,市场需求不足、主要产品价格下降、成本要素上升、资金紧张、原料不足等不利因素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有效缓解,虽然省政府出台了稳增长65条、市政府也制定了稳增长9条政策措施,但政策的刺激效应很难迅速显现,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形势仍然十分困难。尤其是对我市工业经济起支撑作用的钢铁、水泥、木材加工业等行业,短期内都很难迅速扭转低迷局面,而其他产能又难以迅速补充上来,全市工业经济回升难度加大。对此,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服务,提高水平,帮助企业渡难关。面对伊春工业经济持续回落的局面,保持稳定增长是当前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对此,要以进一步提高服务型政府建设水平为抓手,贴心服务企业,提高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企业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和重点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一是抓优化环境和减负。深入开展生产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的整治工作,使企业更好地专注发展,使惠企政策更大地发挥作用。二是切实优化金融环境,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三是抓产品销售对接服务。创新产品销售对接活动,努力帮助企业拓展产品销路,开拓新市场。
(二)坚定不移推动经济转型,促进工业经济提档升级。准确把握工业形势,加大力度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以转型促增长、强后劲、增优势。特别是我市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木材加工行业生产压力巨大,部分企业面临减产或停产,对我市工业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影响。对此,应在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兴产业规模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企业发展竞争能力,增强传统产业发展活力。
(三)支持和引导创新发展,提升竞争力水平。当前,资源、环境等要素约束不断增强,加大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将成为促进增长的关键。目前,我市工业的总体科技水平还不高,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创新发展十分迫切。支持和引导创新发展,一方面,在政策上继续给予大力扶持,另一方面,努力营造创新氛围,让创新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支持,让更多的企业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支持和引导创新发展,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发力,扩大扶持政策和资金的效果,切实增强全市工业发展后劲。
(四)积极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储备增长动力。资金实力不强,大项目储备不足仍然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短腿。对此,全市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储备增长动力。通过建设和投产一批大项目和示范性项目,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注入新鲜血液,打造生力军,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