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林下“风景独好”
友好蓝莓基地 王斯佳 记者 仉庆华 文/摄
盛夏的伊春,千山叠翠,凉爽宜人。汇源伊春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现场却异常火爆,上千名工人在骄阳下,挥汗如雨、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沿街商服、商场、冷库、办公楼等功能区二次结构基本完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的森林特产物流园区已见雏形。
今年,伊春市确定了12个市级林下经济和绿色食品产业项目,总投资76.9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84亿元。目前,汇源绿色产业谷、黑尊黑木耳全产业链条建设、中盟红松籽精深加工、永旺豆制品加工、宝宇森林猪养殖与加工等重点项目已经全部开复工。其中,汇源绿色产业谷启动了伊春大集、绿色食品城、养生养老、企业家庄园4个建设项目。年设计生产三级菌5000万袋的黑尊黑木耳产业项目已正式投入生产;宝宇森林猪今年饲养量将达到20万头,精深加工生产线实现投产;中盟红松籽精深加工项目已完成生产车间和冷库建设,项目建成后年可加工红松籽1200吨,松仁蛋白1000吨及系列保健品、药品和化工品等。永旺豆制品加工项目一期工程达产,设计加工豆制品1万吨,目前已生产1500吨腐竹等产品,眼下又积极筹资准备进行二期工程建设。这些大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为伊春市林下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林下经济总量也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伊春市委、市政府按照“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指导精神,确定将森林食品北药业作为全市经济转型三大引擎产业之一,提出了“变采山为种山、林农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围绕“红蓝黑黄+林药+林畜”六大产业链全力推进,林下经济迅速发展壮大。2014年,全市林下经济实现产值61.2亿元,同比增长12.8%;从业人员达1.2万人,人均纯收入达到1.1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5%和10.4%。
发展林下经济 扩大特色基地规模
友好区万亩蓝莓基地引进伊蓝生物科技、大自然农业科技、绿源果业、伊蓝农科果业、寒地蓝莓、广蓝农业科技6家企业在园区内进行蓝莓种植,主要种植美登、北陆、北村、北青等10余个品种,总面积达1.2万亩。初伏时节,已到收获季节,如一颗颗蓝宝石般的蓝莓挂满枝头,预计年产量将达50多吨。
近两年,林下经济前景看好,林下野生种植、养殖产品价格走高,吸引了许多企业和个人来伊春投资建设林下生产基地。今年全市营造红松果材兼用林8万亩,总面积达到26.7万亩;落实蓝莓、蓝靛果等小浆果栽培面积2000亩,总面积达到6.2万亩;改培榛子林5万亩,总面积达到50万亩;食用菌生产规模保持在5.1亿袋,其中黑木耳4.9亿袋;森林猪饲养量达到5.2万头,预计年底可达20万头;种植药材8.9万亩,改培33.7万亩。依托永旺食品公司,全力推进嘉荫县、汤旺河周边绿色有机大豆原料生产和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全市已建成各类特色基地261个。红松籽、蓝莓、食用菌、林药、林畜等产业带初步形成,林下经济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
创新经营机制 提升林下经济活力
近年来,友好林业局广川林场采取“1+3”经营模式,山上、山下同步建设了果园基地和果酒饮品加工基地。在果园基地经营上,该场按照联合体的方式经营,通过山野果资源、人力资源、民营资本三要素打造果品产业。生产的“隆广川”系列产品已经畅销省内外。
2014年,伊春市委、市政府将创新林农一体化经营机制作为全市九项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强力推进。一是完善林农产业经营体系。重点培育综合性经营主体、多元化服务主体,推进林业局林场所实体化经营。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47家,今年标准化合作社将达到30%。红星林业局开展了营林经营体制改革试点,成立了以苗圃为主体的绿海营公司,发展经济林1万亩;双丰局采取“反租倒包”形式,将多种经营用地集中,成立林业局农业公司;全市涌现出桃山上呼兰经营林场、红星贮木场等一批成功转型林场所典型。二是引导工商资本进入林下。在保证生态安全前提下,部分区局探索引导外来投资者和本地龙头企业进入林下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汤旺河区引进的天一公司已在林下种植北苍术3万亩,今年将发展到5万亩。南岔格润药业利用撤并林场闲置土地已种植返魂草等中药材1000亩。结合林场所撤并,依托山水林田,市政府今年准备拿出二三个林场集中后的2万公顷左右林地,打造以药材种植为主、庄园经济为辅的招商项目。三是积极发展农林金融、保险服务业。市建行与汇源集团、黑尊集团达成“菌联融”合作协议,创建了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经营组织三方新型林农信用体系。全市种植业政策性保险覆盖15个县(市)、区(局),参保面积达到125万亩。
科技创新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伊春市围绕推进林下经济主导产业发展,大力推广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露地蓝莓标准化栽培等高产优质高效实用技术。加速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提升示范园区的科技含量,增强园区的示范、辐射带动能力。落实蕨类野菜、棚室蔬菜、挂袋木耳、蓝莓等先进技术示范基地34处,为推动技术转化和生产再上台阶提供典型示范。
全市突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强化专利申请、产权保护,发挥科技对企业发展、产业调整的催化作用,抓住全省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的机遇,围绕森林食品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林下经济转型升级。一是积极研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伊春气候、土壤条件的种子、种苗、种畜、菌种,打牢产业发展基础。市林科院今年引种了俄罗斯大果蓝莓、欧洲花楸、竹柳等新品种,市农研中心进行了蕨菜人工种植试验。二是在不同县(市)、区局建设各具特色科技示范园区。计划全市建立20处不同类型科技园区,并以此为平台,吸引各类生产要素,打造不同发展模式。友好省级蓝莓科技示范园区今年成功引进多种经济苗木,打造全市经济林示范基地。三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招才引智。已与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建立合作共建关系,近期市政府还将与大连民族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森林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建立“伊春森林食品研究院”,并已成功为翠花集团解决了酸菜包装胀袋难题,目前正在合作开发酵素饮品。
创新营销模式 拓展产业营销渠道
为拓展森林食品营销渠道,扩大产品销售市场,伊春市加快了营销体系建设,开发新型营销模式,完善物流系统,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外埠经销点、配送中心,把森林食品仓储、销售、运输、配送等环节联结起来,促进森林食品流通。去年以来,市农委组织越橘庄园、林都、忠芝等14家森林食品龙头企业涉及食用菌、蓝莓、坚果、刺五加茶等51个产品入驻省绿色食品交易中心。汇源集团谋划在5个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汇源伊春森林食品旗舰店”,推广伊春的森林食品。与大连金玛集团共同发起成立了由全国321家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组成的“东北绿色食品产业联盟”,拓宽了伊春市的森林食品营销渠道。
大力推广电商营销方式,已组织22家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入驻中国伊春农产品(森林食品)网上大市场;积极运作设立“第三方平台”,由越橘庄园牵头建设了“1号店·特产中国·伊春馆”平台项目。市商务局牵头参与淘宝推出的“满天星计划”,首批确定了10家企业的10个单品。
抓好质量安全 打造林下经济品牌
2014年,伊春市建立了“伊春市农产品(森林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产品全部实现了可追溯。“伊春森林猪可追溯产品专营店”达到5家,并在哈尔滨、广州、上海等地成立了“伊春森林猪”销售公司。目前,全市已拥有“林都”等国家驰名商标5个、“鑫宇”等省著名商标37件、“库尔滨”市知名商标91件。近百家企业200多种产品统一冠注使用“小兴安岭大森林”和“林都北药”两个集体商标。全市有49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获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60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伊春蓝莓、伊春红松籽等7个产品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越橘庄园等5家公司已申请并签订伊春黑木耳、伊春榛蘑、伊春红松籽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伊春森林食品品牌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中国山果酒城、中国蓝莓之乡、中国森林食品之都”等新的城市名片正在日益叫响。
今年,伊春市还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森林食品药品业。以大龙头、大品牌建设为牵动,全力支持汇源绿谷项目群建设,加快推进中盟、黑尊、永旺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投产达效,充分发挥这些知名企业的品牌、渠道、管理、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做实“龙头+基地+农户+平台”模式,整合优势资源,对接国际标准,着力打造红松坚果、蓝莓小浆果、黑木耳食用菌、林下北药和寒地森林猪等特色种养产业链。发展山庄、农庄经济,围绕中心城镇、旅游景区、观光走廊和“七带一谷”工程建设,打造以特色种养、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验娱乐、科普教育为主题的各具特色的生态观光园区,培育特色经济新的增长点,掀起全市林下经济发展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