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传统大国冲突 的历史“铁律”(大家手笔)

17.04.2016  20:03

  “中国崛起后必将挑战现有国际秩序,与美国这一传统大国发生冲突”的论调,目前在国际社会还有一定市场。与之相对应,“修昔底德陷阱”这一古老话题再度被激活,成为各方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必有一战的“修昔底德陷阱”似乎成为历史演进中的一条悲情“铁律”,西方历史曾不断重演这一悲剧。在近500年来西方大国的激烈争霸以及近现代英德、美苏的剧烈冲突中,都可见其踪影。

  对照历史经验,今天中美关系所处的境况与“修昔底德陷阱”存在的条件看起来有些相像。结构上,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主导国际体系,属于守成大国;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属于新兴大国。战略上,中美双方的基本面存在矛盾,战略利益冲突远比西方史学意义上的“修昔底德陷阱”还要复杂得多。除了地缘政治和经济竞争,两国还在价值观念、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明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和差异。此外,美国国内某些势力试图操纵中美关系以从中牟利,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美关系的紧张。

  那么,中美之间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之提供了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本质上是一种战略思路创新,成为中美摆脱“修昔底德陷阱”的崭新范式与必然选择。中美两国关系的未来是开放的,中美应厚植共识、相向而行,控制利益分歧,增扩合作空间,夯实两国关系良性互动发展的基石,朝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方向努力,告别传统大国冲突的历史“铁律”,开辟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对美国来说,虽然对中美避免冲突是支持的,但其许多做法还停留于旧思维。比如,美国近些年强力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突出军事性,强化对抗性,介入争端,在中国周边特别是海上煽风点火,遏制中国之心昭然若揭。总的看,美国对中国崛起疑虑重重,应对手段原始传统,折射出现实主义的考量,实际上是在将中美两国往“修昔底德陷阱”里推,而不是往外拉,不利于缓和、改善局势。而对中国来说,则要做得更得当、更真诚,从而避免两国间矛盾激化、对抗升级。这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实现这一新型大国关系模式,还需要更多智慧。

  准确判断战略局势。如果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中美之间固然存在诸多结构性矛盾和摩擦分歧,但更有高度相互依存关系,利益密集交织,往来互动频繁,这使得中美关系已“难解难分”,形成了有别于以往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关系的新型大国关系。况且,中国并无意愿与美国进行全面抗衡。美国应全面准确观察中国的发展,客观理性地看待中美关系存在的问题,抛弃二元对立观。

  逐步化解矛盾分歧。国家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分歧,实属正常。因此,中美之间出现矛盾分歧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视分歧、开诚布公、防止激化、逐步化解。只要是出于诚意,管控好分歧,中美共同利益还会不断扩大。目前中美之间各个层级有多种对话机制和沟通渠道,起到了加强交流、增信释疑的作用。通过密切有效沟通,加强政策协调,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有助于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当然,对于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我们一定会坚守底线,理直气壮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深入推进务实合作。合作共赢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摆脱“修昔底德陷阱”的根本途径。要开展双边、地区以及全球层面合作,不断扩大中美关系的积极面,持续积累两国发展的正能量。在双边层面,增强经济的相互依存度,推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战略界、军方的互动交往;密切企业、民间人文交往,做到提质增效,夯实两国关系的民心基础。在地区层面,针对朝核问题、阿富汗重建、中东问题等地区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建设性合作,致力于推动问题解决。在全球层面,面对公共疾病传染、全球贸易、网络安全、反恐、打击海盗、气候变化、新能源开发、消灭贫困、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稳定、防核扩散等问题,中美应携手应对解决,共谋人类社会福祉。作为世界上最重要但又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发展走向非一方所能决定,其最终能否摆脱“修昔底德陷阱”,取决于双方的共同努力。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编辑: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