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尔伯特县构筑“四项工程” 助力万众科技创新

07.04.2015  11:36


  本网讯(赵敏黾)  杜尔伯特县全力构筑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平台建设四项工程,扶助和激励万众创新,以科技进步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一、科技创新驱动,构筑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一是通过招商引建科技项目、企业裂变延长产业链科技项目、政产学研合作科技项目等,增加科技型企业群体。重点抓好黑龙江伊利乳业公司投资3.1亿元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乳粉包装生产线项目以及奶牛高标准牧场小区建设项目。二是通过技术改造,淘汰和更新老旧设备、落后工艺,使企业转型升级,增加科技型企业群体。重点抓好海达纸业公司淘汰落后产能及杜尔伯特伊利乳业公司车间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三是通过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增强内生动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增加科技型企业群体。重点推动大庆市牧源动物药业“德曼”牌系列产品开发、大庆市吉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豆活性肽系列产品开发。为了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在政策激励上,政府研究设立科技型企业发展基金,在品牌争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与培养、费用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在平台服务上,优先提供民营企业创业园用地,搞好“水、电、路、讯、汽”及场地平整等建厂服务;在融资服务上,组织搞好银企对接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探索设立政府融资担保机构,发行科技型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实行直接债务融资进行风险补偿;引导和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上市融资,重点推进大庆市鑫亿粮油集团公司“新三板”上市工作;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享受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相关优惠政策。   
  二、科技创新应用,构筑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一是根据我县的产业基础及牧业、苇草、水产品、杂粮等特色资源,招商引进科技成果,进行试验、合作转化。重点引进河南省环保科研所、东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等院所“苇桨制纸提取木质素”的研究成果,对杜尔伯特海达纸业苇桨制纸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二是挖掘县内农业、畜牧、水产等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和伊利乳业公司、联塑科技公司、吉禾生物科技公司等研发机构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重点解决杂粮增产技术及高寒地区塑料管道抗压裂技术难题。三是进一步挖掘我县与“八一”农垦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的合作潜力,建设和完善试验、实习基地,促其提供和共同研发新成果。重点研究推广奶牛繁育、盐碱水域水产品增产新技术及隆瑞食品公司活性乳“伯特苏”系列产品开发。四是借助省派驻我县17名“三区”人才实施服务计划的契机,支持与被服务单位合作研究新成果,并鼓励自带科技成果到我县落地转化。重点研究莱茵鹅、狐貉繁育等特色养殖难题及特色养殖饲料快速增重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扶持措施,在专利申请和保护、成果试验推广、高新技术研发等方面给予小额贷款担保、研发经费补贴、首台(套)新产品奖励等扶持。   
  三、科技创新支撑,构筑科技人才培养工程。一是引进人才。深入贯彻《全县人才引进实施意见》,重点引进领军科研型、领头创业型、领办项目型高层次人才,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市场创业人才,引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团队。具体实施  “三百”人才引进计划,即引进“985”、“211”等重点院校应届毕业生100人;引进经济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等工业、农业、牧业、医疗卫生等方面高技术人才100人;引进“三区”人才服务计划专家、我县与院校长期合作专家以及企业、学校、医院等对外合作专家100人。二是培养人才。首先,积极利用国家、省市组织举办的科技培训班及科技网络视频系统培训人才。其次,利用县委与东北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校地合作关系,选派一定数量的本土科技人员深造培训。计划在上海大学及中央民族大学分别办一期培训班,训期1—3个月,培训80人。第三,充分发挥“三区”科技人才、引进科技专家、本土科技明白人辐射作用,通过讲座培训、合作研究带动、解决技术难题传播等途径,实施滚动式本土人才培养工程,形成在农业、牧业、工业、民生等各行业都要有首席技术负责人、行业专家带头人的技术推广及专家服务团队。三是激励人才。在人才引进和作用发挥上完善出台落户、住房、子女上学、创业研发等激励扶持政策。同时,实施科技副乡镇长、科技副村(屯)长,及项目建设科技负责人制度,为人才创业、施展才能,打造良好环境。   
  四、科技创新服务,构筑平台建设工程。一是依托县农业、畜牧、卫生等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及工业企业协会等中介机构,打造科技推广服务平台;二是依托县职业技术学校、行政学校、试验合作基地、网络科技视频系统等,打造人才培训平台;三是依托德力戈尔省级工业园区及民营企业创业园、溪莲商场、城南酒业基地、泰康镇奶牛广场等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重点完善德力戈尔工业园区内民营企业创业园建设,规划50万平方米的创业用地,建设和完善区内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并搞好人员培训、信息服务、行政一条龙办公服务、物流运输服务等配套服务工作,力争年内新引进企业(项目)3户,达到8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