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余豆约五成 节后行情仍看空

14.02.2016  10:41

  2016年1月份,国产大豆市场开启下跌之路,其中以东北产地跌势最为明显。新年伊始,行情走弱主要受几方面利空因素影响:一方面,临近春节,产地豆农及粮商面临还贷压力,部分急需资金周转的粮商低卖、低收,大豆外销压力明显;另一方面,收购主体减少,中储粮在东北地区承担的收购任务进入尾声,内蒙古大杨树粮库1月份已经停收,目前仅黑龙江黑河及吉林粮库维持收购,但收购任务也行将结束。

  同时,本土油脂压榨企业疲于加工,收购量持续偏低,山东蛋白厂部分降价收购,因临近春节企业有停产计划,收购量开始减少,这使得东北大豆外销迟滞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另外,进口大豆市场用量有增无减,山东、河南等地进口大豆销售价格在3200元/吨左右,与东北大豆的价差维持在1000元/吨。虽然内外价差略有缩窄,但加工商仍然以利润为先选择进口大豆,美国大豆在关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0%,国产大豆的地位江河日下。

  出货渠道不畅 余豆销售困难

  据中国大豆网跟踪调查,近期北方产区余粮分布不一。其中,黑龙江省哈尔滨、绥化地区目前在40%左右,黑河地区余粮消耗较快,剩余约40%,齐齐哈尔讷河一带剩余30%,但拜泉、克山等地仍然剩余60%左右,佳木斯剩余50%以上。内蒙古分地区看,扎兰屯、大杨树、阿荣旗等地余粮较少,在30%左右,莫旗一带余粮较多,在70%以上。

  各地余粮比例较大,且黑龙江余粮品质较差,高蛋白、低水分大豆被粮库、蛋白厂及本土压榨企业收购一部分,贸易粮同时消耗一部分,春节后高水分余粮占比可能增加,这或成为后期价格下挫的隐患。大豆整体销售进度慢于往年,当前基本面并无明显优势,市场利多不足、利空有余,整体需求量下降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部分利多,同时也成为抑制国产大豆价格进一步上涨的主要障碍。

  今年节日效应在国产大豆市场体现并不明显,临近春节产地各个粮点成交寥寥,对价格上行不利,且近期农民询价行为增多,供方卖粮心切或对价格产生下行压力。因此,需要关注春节期间的美盘走势,因2月份东北大豆市场休市,美豆将成为市场主要关注焦点,供需双方可以重点关注。

  资金压力明显 部分粮商低卖

  1月份国产大豆市场整体购销清淡格局凸显,东北地区随着加工企业及粮商逐步退市,市场购销进一步转淡,大豆外销不畅的局面较为突出,中下旬开始有部分粮点停收,局部地区豆农急于出售余粮但苦于无人收购。

  同时,关内地区大豆也呈现走低趋势,安徽灵璧、宿州等地大豆外销价格最低报至4180~4200元/吨,较上月下跌80元/吨,有部分粮商低卖拖累市场价格下滑,加之市场有掺兑进口大豆出售现象,使得报价乱象丛生,高质量大豆价格在4340~4360元/吨区间,优质大豆价格较为坚挺,但普通品质或者掺兑进口的大豆价格持续走低。目前河南及安徽主要粮点多数停收,大豆外运量很少,购销处于半停滞状态。

  总体上看,临近春节各地购销显得清淡,大豆价格预计以弱势下滑为主。往年春节前东北地区是粮食购销的高峰期,但今年因元旦后大豆、玉米价格齐跌,粮食高库存、低消耗使得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也令价格承压而持续走低。粮商及豆农为回笼资金偿还贷款,低卖现象普遍,东北局部地区塔豆外销价格降至3800元/吨,市场悲观气氛滋生。

  进口替代严重 挤占大部市场

  1月份进口美西大豆港口提货价格跌破3000元/吨,美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加,因为2015年12月总体进口成本偏低,使得近期进入国内的美豆理论成本价格降低,在盘面震荡反复以及港口库存高企的双重压力下,港口分销大豆价格持续走低。另外,下游产品豆粕现货行情依旧低迷,虽然现货价格较为坚挺,但长期走势依然要看美豆“脸色”。因美盘震荡反复,市场看空压力不减,企业及粮商对进口大豆采购甚为谨慎,多随用随采,所以,港口总体装货进度非常缓慢,但进口到港量庞大,港口大豆出货进度慢,对价格产生下行压力。

  2015/2016年度国内大豆仍将保持高进口量的姿态,而中国仍将是主要的进口消耗大国,2015/2016年度国内大豆进口总量预期为7950万吨,较上一年度增加115万吨,增幅为1.5%。进口大豆数量大幅增加,导致国内主要港口库存持续高位,1月中旬统计国内主要港口库存690万吨,接近700万吨的大豆库存,仍然是未来国内豆类市场的压力所在。

  总体上看,节后天气回暖,加上春种需要,势必增加农户的销售积极性,届时大豆价格将面临一定压力。据中国大豆网统计,目前黑龙江农民手中未售余粮比例约为50%,按照2015年黑龙江346万吨左右的产量测算,剩余170万吨左右。这部分余粮中优质大豆数量极为有限,低水分、高蛋白大豆多进入粮库或被蛋白厂消化,目前余粮整体质量水平下降,这也将成为未来价格下跌的一个隐性风险因素。

  整体上看,对于春节后大豆市场行情依然维持看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