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郊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07.12.2014  17:40

  黑龙江日报讯(张耕宇 关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普遍存在着“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三难”问题,佳木斯市郊区25个村(场)6个月告别“脏乱差”的“美丽实践”,试图为难题找到答案。佳木斯市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规划先行、政府引导、群众主体、产业支撑”的原则,全力打造“环境优美、功能配套、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而该市郊区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也使当地的村容村貌发生巨变。

  佳木斯市郊区的美丽乡村建设,突出农民主体,农民建,农民管,事事农民当家做主人;转变政府和群众工作角色,放手不甩手,帮办不包办,引导不教导,群众被动为主动;区、乡、村三级联动;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资金、统一采购、统一使用;坚持乡村为主、财政奖补、部门支持、社会参与、长效管理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趟出一条以农民为主体建设美丽乡村的新路子,既较好地解决了一直困扰农村工作的“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这个老大难问题,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发动群众,招招化解“事难议”和“议难决”。针对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着的怕得不到实惠、有可能成为一些干部捞个人好处机会等顾虑,郊区区委区政府组织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到率先“美丽一步”的平安、万庆等村屯参观学习,让农民亲身感受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从村两委到每一户村民几乎人人认可,户户签字认定,对于个别“梗阻户”,村干部找其亲朋好友进行沟通,打通议事的最后通道。

  依靠群众,步步锁定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和监督机制,化解了“决难行”。郊区在破解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钱从哪来”、“工从哪里出”等“难题”时,坚守一条原则:农村的事情交给农民自己来办。第一批25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按计划全区共需建设资金1.2亿元,政府在保证涉农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整合涉农资金2610万元,自筹资金3360万元,通过以奖代投方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先干先补、多干多补、不干不补。

  交给群众,农民建、农民管,建得美、管得好,长效化。村村参照城区管理模式实行门前“三包”,形成了一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农民共享、长效管护农民共担的管理机制;村村制定完善的《村规民约》;村村组建保洁队伍;区里对管护保洁工作突出的6个乡镇分别给予50万至20万元不同资金奖励,用于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的以奖代投资金,切实强化建管并重的导向,保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人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人。目前,第一批25个美丽试点村(场),村村大街小巷全硬化,新建广场等公益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抓好全区统一建设的基础上,部分乡镇又自筹资金,发动村民出工出劳建设了11个村屯。另外70多个村屯也都纷纷提出申请,要乘上明年“美丽”建设第二班车。(编辑:李国红)

   
王文涛:构建具有龙江特色的营商环境品牌
  原标题:王文涛主持召开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第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张庆伟王文涛在哈拜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
  16日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原标题: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张庆伟主持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