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通过“回头看” 找差距明确方向砥砺前行
黑龙江新闻网讯(王冬 记者 刘亿服)看项目建设进展、成效,听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困难,比各地抓项目的思路、招法和作风转变的实绩……佳木斯市2011~2013年产业项目“回头看”现场会不走形式,实实在在“晒”出了三年产业项目建设的“成绩单”。
产业项目拉练检查现场会在佳木斯已不是新鲜事。三年来,这个市从未放松对产业项目的督办推进,无论是新开工产业项目还是年中、年底两次“大考”,现场打分排榜加之媒体公布,全市各级产业项目建设干劲儿倍增。召开专项会议,研究和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工作。定期听取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汇报,项目建设速度、质量明显加快,浓厚的产业项目建设氛围为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佳木斯市产业项目建设三年“回头看”活动既是对过去的盘点,又是掀起新一轮产业项目攻坚战的起点。活动共检查了产业项目213项,其中2011年56项,2012年66项,2013年91项。2011~2013年,全市投资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103个,完成投资715.7亿元。2013年完成产业项目投资348.5亿元,比2010年增长4.4倍。各种生产要素经过三年的整合、积累、质变、飞跃成就了佳木斯经济发展势头向好的现在——大项目数量多了,项目质量高了,由单一的初加工到高精深加工的转变,从比较优势中不断衍生出竞争优势。
围绕现代农业、中心城市、工业基础和沿边开放四大优势,佳木斯探索实践的答案越来越明确,产业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产业特色越来越鲜明。
三年间,这个市先后开工建设的益海豆粉、百威英博啤酒、锦城格瓦斯、同江凯滋食品等246个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形成了水稻、玉米、大豆、乳类、食用菌等一批产业链。仅水稻深加工一项就由过去的浅层加工发展到现在的胚芽米、大米粉、大米饮料、稻香粉、白粿、米糠油等20多种产品。
商贸、物流等服务业项目建设速度加快。万达广场、利达国际购物中心、山东金晖集团桦南皮革城、七彩时代广场等投资超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建设,使佳木斯中心城市的内核得到扩充,城市功能和品位得以提升。
随着常发佳联大型联合收获机械、富锦龙江拖拉机大中马力拖拉机、金兰马免维护新型拾禾器总成、约翰迪尔(佳木斯)农业制造公司摘棉机等项目的陆续投产,佳木斯装备制造的产业优势更加明显。
在俄投资和依托境内外资源及市场建设的159个进出口贸易及加工项目有了实质性进展。龙兴广发木业境内外木材加工园区已建成投产,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同江市新远东果蔬冷链物流项目累计进出口果蔬、特种鱼、海产品2.3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26亿元,带动国内农产品及地产品出口。产业项目建设风生水起的背后是招商引资的强力支撑。2011年开始,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着重笔把产业项目建设列为全市重点工作之首。三年来已经形成了市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各地走访、推介马不停蹄忙招商的“主流”。
由分管副市长带队的12个招商纷纷向长三角、珠三角及日本、韩国、白俄罗斯定点招商,与国内大企业集团洽谈对接,在深度沟通与交流中促成项目落地。
在招商引资的“高压”之下我们看到的是每一个参与者信心更足了。招商部门充当“调度”为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搭建平台,并将搜集的项目线索分门别类分解下去。信息共享形成了一个链条,及时跟踪让“招来的有人接,接到后有回音”。三年里,全市一盘棋,吸引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的安营扎寨。
一个个已经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的产业项目陆续投射到佳木斯市的宏观布局中,一些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项目已然成为当地产业集聚的“千斤顶”,而对于一些发展缓慢的项目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的态度是不抛弃、不放弃。坚定信心层层落实责任,用最大的努力帮助项目早日达产达效。三年的时间我们看到了风生水起的产业园区,人流密集的城市腹地,日益频繁的对外合作和不断拓宽拉长的产业链条,可见佳木斯市决策层对转变经济发展的深层思考。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产业项目建设喜报连连。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产业项目投资88.9亿元,同比增长0.9%,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7%。从投资规模看,亿元以上项目107项,同比增加16项,完成投资62.5亿元,同比增长55.9%,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蓄活力,添后劲。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