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实惠:海外抢购将成过去 看病难问题缓解
“供给侧改革”这么火,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实惠?
文章导读: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十三五”时期能不能开好局、起好步,关键就看能不能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件大事抓好抓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看”“怎么干”,成为举国上下都在思考、探索的重点。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5年12月21日在北京落下帷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下中国政经语境中最热的词汇。
从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淡化,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这一变化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宏观调控思路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
除了宏观调控方向性的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作出重点部署,明确了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十三五”时期能不能开好局、起好步,关键就看能不能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件大事抓好抓实。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看”“怎么干”,成为举国上下都在思考、探索的重点。
一问
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大家耳熟能详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从经济学角度看,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与之对应的供给侧则聚焦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供给侧”跟“需求侧”就像硬币的两面。长期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比较侧重于“需求侧”。现在,中央明确要把调控的重点转向供给侧,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的重要起草者杨伟民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对象和政策手段三个方面:
政策目标,就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终就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政策对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校正要素配置的扭曲。“我觉得有三个层面的要素配置扭曲:一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配置及其组合,这主要取决于企业家精神,靠企业科学管理来实现。比如说改革开放之初的大包干就改变了劳动力与土地的组合方式,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产出就提高了,这是最微观层面的。二是企业间要素配置的结构,就是说资源要更多地配置到优质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全社会的效率才会提高。上世纪90年代对国有企业进行的战略性结构调整解决的其实就是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现在说要解决僵尸企业的问题,实际还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三是产业间要素配置的结构,也就是通常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让资源更多地流向有需求、有前途、效益高的产业和经济形态,比如说从农业流向非农产业,从工业流向服务业,从传统产业流向新兴产业等等。改革开放以来,亿万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转移到非农产业,其实就是最大的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的实践。”
政策手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手段和扩大需求的政策有所不同,主要不再是扩大投资、扩大财政支出、扩大货币的发行,结构性改革的手段主要是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激励创新,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鼓励竞争,打破垄断,放宽准入,减少政府不正当干预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结构性的问题。比如说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就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简政放权,降低电力的价格需要改革电力体制,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就要改革财税体制和养老保险体制等。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解决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新的平衡。“比如,怎么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怎么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怎么能够保持低碳绿色发展,怎么能够提高创新驱动的作用等,这些都是供给侧。”
从需求到供给,这一变化自有其深刻的背景。“原因并不复杂,因为这些年的实践证明,单纯依靠经济刺激进行的需求管理难以帮助中国经济走向预定的目标。”张燕生说。
二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多重要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的重要起草者杨伟民表示,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不仅对2016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更重要的是对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做了重点部署。“会议的主题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供给侧改革的思想,从形势的判断、问题的诊断、工作的思路、重点任务、改革举措、重大原则,提出了一套逻辑严谨、系统完整、方向明确、操作性很强的一揽子的方案。”
杨伟民表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问题导向的思想方法,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不仅对做好2016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对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世界经济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实,从2015年11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供给侧改革”以来,这个词就不断出现在各类中央会议中。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这是中央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
2015年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11月15日,习近平在G20安塔利亚峰会上强调要“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11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再次指出,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11月18日,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再提“供给侧”改革。
三问
为什么现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有目共睹。2007年之前,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2007年GDP增速更是创13年来新高,达到14.2%,与1992年以来的最高值持平。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秘密是什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贤看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需求的拉动。说白了,就是依靠需求侧发力。
但是,不断扩大的投资在拉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供需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即结构性矛盾。
对产能过剩定性、定量的科学评价标准,欧美等国家一般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设备利用率的正常值在79%~83%,超过90%则认为产能不够,有超设备能力发挥现象。若设备开工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认为,判断我国行业产能过剩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价格指数相对下滑;二是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亏损企业增加;三是行业供给严重超过了行业需求。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石油开采、钢铁、煤炭等采矿和原材料行业利润下降明显。就钢铁行业而言,工信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为8.2亿吨,当年的粗钢产能为11.6亿吨,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0.69%,意味着约三成的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钢铁行业的严重亏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720亿元,亏损面达47.52%。
从生产侧来说,生产了这么多钢铁、煤炭、水泥等产品,GDP的确上去了,但是没有消费,导致产能过剩严重。甚至有专家表示,中国在2008年之前,过剩产能20%左右,位于全球平均值。2009年之后,这个指标直线上升,现在已经上升到超过30%。
更为严峻的现实是,一方面我国产能过剩,很多产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一些进口产品受到国内消费者追捧,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某大型外资超市在天猫卖出了224万升进口牛奶,接近中国人每天液体奶需求量的一成;不仅奶粉,日本马桶盖、韩国化妆品、美国手机等都在最畅销的“海淘”商品中名列前茅……
这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它反映了中国人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更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不足的矛盾。“这说明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比较低端,高端的产能需求、高质量的产品,国内供给解决不了;而供给的结构也出了问题。我国大量的供给产能是过剩的,而且是一种低端的产能过剩。“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从供给端进行改革。”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供给侧的滞后造成当前供需矛盾突出,供给不仅跟不上需求升级趋势,而且满足创造新消费、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能力也不足,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2015年12月18日,由《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上,国务院研究室工业与交通司副司长张泰说,破除生产要素和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障碍、大量的过剩产能和经济结构性问题等,都是需求侧管理所无法解决的,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多做些工作,则可以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基础。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与问题有需求侧的,更有供给侧的,核心是体制机制问题。通过改革化解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是新阶段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迟福林说。
“从强调需求侧管理,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的是经济工作思路从注重短期经济增长向注重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转变。”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
在潘建成看来,现在提升供给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突破:一是继续推动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二是推动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梯度接续转移,并在转移时注重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三是鼓励创新。“最核心的是制度创新,包括通过打破垄断、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重要行业的门槛来激活民间资本,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土地资源;通过金融改革充分发挥资金效率、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这些都是在各个方面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提高市场化效率。”潘建成说。
四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什么
只有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认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一是化解产能过剩。“现在化解产能过剩,要更多从供给侧着手,促进产业升级,坚决淘汰僵尸企业。”潘建成说。此外,推动去产能,还要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的兼并重组,通过优势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对生产力重新整合,提升整个产业的供给效率。
二是降低企业成本。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需要打出“组合拳”,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财务费用等,目前还需要特别关注如何有效减轻企业缴纳的社保费用。
三是房地产去库存。当前楼市库存较大,一大原因就是结构性供需错位。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四是补短板。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问题、“三农”问题、生态问题、基础设施等都是短板。补上这些短板,才能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带来新的机遇。
五是尽快解决金融供给结构与融资需求不匹配问题。在保障金融体系安全的基础上,促进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的提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融资便利度,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五大任务中,为什么将“产能过剩”放在首位?“说白了,就是生产了大量东西卖不掉,就是所谓的‘供需失衡’,这是关系中国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张世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想通过供给侧的调整,改善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使社会供给能够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不久,2015年12月24日,工信部表示,2016年要重点抓好分业施策调整存量,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工作。包括支持困难行业加快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实现产品升级、转型转产、扭亏增盈;抓紧制定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总体方案,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多措并举化解产能过剩,开展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试点等。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无疑都是深层次的结构变化。在黄群慧看来,这个结构变化和以前讲的“大干快上”式的跨越式发展的导向不一样,“所以,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肯定是2016年改革的一个重点。”
近日,财政部资产管理司发布了2015年1—11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部分指标出现回暖迹象,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国有企业利润同比降幅收窄。地方国有企业利润连续4个月出现同比下降,降幅逐渐加大。钢铁、煤炭和有色行业继续亏损。
“大量的国有企业分布在重化工这种领域,而重化工领域本身就是产能过剩的,这就需要调整结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使国有企业在重化工领域逐渐退出;通过兼并重组,推进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黄群慧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产能过剩的行业占据着大量人力、资金、土地资源,生产以及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所以,当务之急,要重新优配资源,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落实国有企业改革。肯定得淘汰破产一批僵尸企业!”张燕生说。
五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1.教育:社会办学带来供给多元化
在教育资源的供给端,鼓励社会资本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教育服务。随着政策不断松绑,民间资本深入到教育领域内部的通道将被进一步打通。供给侧改革正推动教育进入产业化发展模式。
2.医疗:民间资本涌入解决“看病难”
在医疗领域的供给端鼓励更多民营资本进入,打破公立医疗机构对于医疗资源的垄断。民营医疗机构百花齐放,百姓对于医疗服务不同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
3.住房:改善房地产供给结构
化解房地产库存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指出,各地发改委要抓紧推动制定化解库存方案,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释放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
4.消费:“海外抢购”将成为过去
中央给消费升级的潜在领域描绘了一幅明确的蓝图:要求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重点推动服务、绿色、时尚、品质等六大领域消费升级。可以预见的是,通过供给端不断地改革、完善,未来国内也能提供质量好、价格便宜的产品,老百姓也不用万里迢迢远赴国外往回背“洋货”了。
编辑:金永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