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失衡 节后玉米价格翻身难

29.12.2014  10:59

  2015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往年节前玉米采购补库的繁忙景象已经不见,虽有2014年闰九月致农历节气延后影响,但终端消费“旺季不旺”是其主因,玉米市场各主体依然保持谨慎偏空心态。而且经过前几年国内粮价一路高企,政策调控及下游产能方面都面临调整,后市玉米价格依然承压。

   利好有限节前价格不乐观  

  因高端餐饮消费萎缩、贺卡及礼品包装等制作几近杜绝,今年下游深加工及饲养产品消耗整体削减,2014年中秋及“十一”节日效应作用弱化已被验证,元旦及春节消费对下游产品价格的提振或也相对有限。目前禽肉价格震荡偏弱、肉鸡苗价止涨回落、蛋价持续下滑,南方传统腊肉制作未能带动猪价上涨。同时,淀粉生产将近跌落至盈亏线,DDGS整体趋稳,酒精产品价格稳中有降,深加工产品持续偏弱运行。加之当今人们日常生活水平提高,节日集中消费现象淡化,节前下游产品大幅反弹的预期或再次落空。

  近期北方港口价格持续较弱,带动东北产区整体行情依旧低迷,尽管政策支撑下基层农户惜售心态浓厚,但贸易商利润被压缩,收购积极性不高。目前,东北产区整体陷入农户挺价待售而中间环节停收限收的困顿局面,临储收购总量在300万吨左右,较去年同期的608万吨明显偏少,从已发布的符合资质的收储库点数量和结构看,后期的收储规模着实令人担忧。

  目前,华北玉米现货价格跌势放缓,以整体趋稳、个别企业小幅下调收购价为主,但此轮华北深加工企业的调价风波,也陆续波及到贸易商环节,华北基层收购价格也有所趋弱,而伴随河北南部等地基层玉米持续降水,15%以内的低水分粮源供给逐渐增加,成本优势推升,华北玉米销区到货较前期有所增加,东北及华北产区玉米价格受销区到货持续偏弱牵制,玉米现货市场气氛整体低迷,主销区用粮企业采购依然谨慎。

   供需失衡节后价格"翻身"难  

  2013/2014年度玉米余粮较多,2014/2015年度全国玉米整体丰产,当前饲料养殖仍未走出调整期,深加工行业发展又遇瓶颈,国内玉米市场整体供大于需的矛盾凸显,国家托市收购进程缓慢,难解当下现货一路下行之急。如此看来,节前玉米现货价格将以弱势收官。春节后尽管饲养行业会逐渐恢复,但天气快速回暖对农户玉米存储带来考验,全国春播备耕也陆续开始,基层面临新一轮粮源上量高峰,市场供给压力持续不减。

  国内供给压力不减,国际谷物又将不断涌现。12月22日,先正达宣布其研发的转基因玉米品种MIR162(AgrisureViptera)获中国政府颁发的安全证书,尽管转基因品种获批进口的消息主要对资金及现货心理层面影响较大,毕竟国内整体用于饲料生产的进口玉米数量非常有限,而且即使转基因品种获批,中国政府也会在资质审查及配额发放方面有所动作,前期有传国内饲企需通过拍卖才能拿到明年进口配额的消息,或与转基因获批的玉米进口相关。

  虽然转基因品种获批及拍卖并没有得到官方正式渠道证实,也有传正式文件或在2015年1月以后发布,短期内进口规模及数量并不会大幅增加,但从国内外玉米价差来看,国际谷物涌入势不可挡。目前,南方港口美玉米完税价在1800元/吨左右,尽管企业实际拿到的价格稍高,也较2430元/吨的国内玉米港口成交价有400元/吨不等的优势。利益驱使下,境内外经销商及国内用粮企业也努力通过各种渠道购进低价国际谷物,有市场反映,西南地区缅甸、老挝等邻国玉米流入较多,部分鸡鸭料进厂成本在2300元/吨左右,较国内近2600元/吨的进厂价优势明显。

  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1月中国玉米进口25.9万吨,环比增长126.9%;1~11月中国累计进口玉米199.2万吨,同比下降18.47%。

  2013年11月开始的转基因退运事件令2014年进口玉米数量大幅下滑,但贸易商及用粮企业随之转向乌克兰、泰国等采购玉米。截至目前,2014年乌克兰玉米进口近73万吨,全年占比30.85%,往年占90%绝对优势地位的美玉米进口被拉下神坛。

  但是转基因退运事件反而促使中国玉米进口渠道拓宽,相信即使没有转基因品种的获批,只要内外高差价存在,国际谷物也会源源流入。

  12月22日~23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聚焦农产品价格改革等问题,提出“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强调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未来国家相关补贴或更趋针对性,农户售粮被动、中间环节过多占有资源的现象逐渐改观。

  总的来说,持续大规模收储或补贴,财政或不堪压力重荷,寄希望于新年度包含一号文件在内的重大利好政策发布来大幅拉升行情或不太现实,而市场自由竞争又面临终端消费低迷,投靠需求的强力刺激也基本无望。排除重大突发事件影响,保持区间震荡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粮价运行的主线,玉米后市大跌不易涨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