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井铁军”107:大庆精神的代代传承
新华社哈尔滨10月30日电题:“修井铁军”107:大庆精神的代代传承
新华社记者 辛林霞
在中外闻名的大庆油田,有一支专业化油水气井抢险队伍:井下作业分公司修井一大队107队。
作为修井队伍中的“特种军”,107队除了日常检修还承担着应急抢险任务,在井毁人亡的危险关头,在艰苦严格的作业环境中,在党员干部带头奉献的集体氛围里,107队以“铁军”传承起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精魂,以“战必用我,用我必胜”的战绩赢得了“修井铁军”的赞誉。在建党95周年之际,这个党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生死之间:“完成任务是我们的责任”
一边是油气一边是消防水,工人们在寒冬顶着油水混合物的喷洒在一片烧毁的井口抢险,身上系着保险绳由十几米外的队友拉着以防不测。
这是一张照片记录下来的2010年12月的一次抢险现场。
位于黑龙江省通河县乌鸦泡镇的方402井井口漏气并起火,现场高压油气下大火直冲入30多米的高空,抽油机已被烧毁坍塌,80多台消防车集中将大火扑灭后,方402井仍肆意地向空中喷着油气。
107队8名抢险队员肩负着控制井口的重任冲向第一线,在积满了易燃油气混合物的井场,稍有不慎一个火花足以导致一片火海,不仅会井毁人亡,还将引爆周边的3个储油罐,现场生死攸关。
“高压油气喷到脸上没法呼吸,没法睁眼,我就朝喷水的消防人员摆手让他们对着脸冲,借着冰水抹把脸喘口气,”107队现任队长蒋德山说,油水混合物顺着衣服领口流进来,他和队友们在逼近零下30度的环境中几乎成了冰人,抢关井口阀门不成,又抢卸井口、装井控装置,最终将失控近40个小时的方402井制服。
当咆哮的井场归为一片宁静,当八位勇士相互搀扶、蹒跚地走向等待的人群,这支队伍又一次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铁军”的称号。107队曾先后完成升深2、徐深8—平1、杜614—平203、方402等多口高危高难井的施工抢险任务,为油田的生产安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担当之间:“每年练习拆装井口螺丝等精细环节上万次”
107队队员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时刻准备着:战必用我,用我必胜”。这支作风顽强、技艺精湛的队伍是怎样炼成的?
2010年,因人员分流等原因,调回107队任队长的蒋德山面临青黄不接、新老交替的状况。
“队长60多天没回家,一直待在井上训练我们,”队员张侃回忆说,从爬井架到作业的各个环节,他们一遍遍地练习、操作,硬是在魔鬼式的训练中快速成长起一批业务骨干。
在蒋德山看来,关键时刻冲得上、打得赢的责任担当建立在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牢固的实战基础上。针对不同井型和工况,107队归纳总结了两大类16种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了11个步骤、62种应急处置程序,每年组织全队员工开展防喷演习和模拟实战演练40多次,练习拆装井口螺丝等精细环节上万次。
“完成任务是我们的责任,把队员们安全带出来更是我的责任,只有不断提高队员素质,抢险时才能更安全,”蒋德山说。
自1982年9月组建以来,107队先后攻关应用了捞、磨、倒、铣、套5大系列12项工艺,300多种工具,创出了油田大修队伍“第一个采用侧钻井技术”等多项第一,累计修复各类油、水、气井1022口,恢复产油33.6万吨。
“107队这个标杆是他们自己一点一点干出来的,” 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党委书记许德军说。
传承之间:“危险时刻党员干部带头上”
传承,是在107队工作过的人经常提到的一个词。
1997年是蒋德山到107队工作的第二年,有次碰到抢险任务,老队长带着副队长几个人穿起防火服就要上现场。
“我一把抓住老队长说,你是带班的你上去干吗?我去吧。老队长说,你啥也不是你上去干啥?”蒋德山说,老队长口中的“你啥也不是”指的是自己并非队长、班长或者党员,这让蒋德山有很大触动:有危险的工作总是党员和干部带头上。经历了那次事情,蒋德山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几十年来,无论是日常工作中还是危险时刻,党员和干部带头上一直是107队的传统,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进取精神和铁军信念,在新时期又影响了新一代80后、90后的年轻人。
2010年大学毕业后,王长江进入107队工作,虽然对修井工作的苦脏累有所耳闻,但来了之后还是难以适应,也打过退堂鼓。
“队长有事没事都呆在井上,跟我们谈心,手把手教我们业务,给我们讲以前的劳模、标杆的事迹,”王长江说,在这种氛围中,大家都不好意思不高标准完成工作,深感有责任为这支队伍增光。
采访中记者得知,不少现任队员是主动申请到107队工作,怀揣着英雄的梦,无惧艰苦和危险。
修井107队曾先后荣获120多项荣誉,现任党支部书记臧顶柱记得,前任队长赵传利刚接手这个满载荣誉的集体时,收起了队部墙上所有锦旗,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赢得了“疑难井的杀手、气井故障的克星”的美誉。臧顶柱说,“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不仅属于现有的28名员工,更属于一代代107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