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盒健康警示国际排名靠后 人们吸烟的习惯如何形成?
从12月30日在京召开的“烟盒之争”信息交流会上获悉,2016年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的第10个年头,但最新排名显示,全球198个国家和地区的烟盒健康警示国际排名中(共计144位,包括并列排名),中国大陆名列第110位,成为该领域的“差等生”。
人们为什么会形成吸烟的习惯?
1、好奇。对于大多数吸烟的青少年来说,开始只是出于好奇,常听人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便想亲自去体验其中的滋味。
2、模仿。香烟具有多种象征作用,历史上许多伟人都喜欢吸烟,例如丘吉尔的雪茄,斯大林的大烟斗,毛泽东的烟癖,这些伟人形象吸引许多青少年去模仿。此外,随着成人或同伴的影响,以及吸烟者那种潇洒自如、悠然自得的神态对青少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吸引着年轻人去模仿。
3、交际的需要。在中国,吸烟已成为一种交际手段。敬烟往往是社交的序曲,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互相敬烟能沟通感情,产生心理上的接近,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许多人开始纯粹是因为社交上的应酬,办事前,首先要给对方敬上一支,随后再为自己点上一支;别人给你敬烟,不接受又显得不礼貌。随着这种"礼尚往来"的增多,慢慢地由抽一支烟半天不舒服到半天不抽烟就不舒服,终于加入到吸烟者的行列。
4、消愁。有不少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受到挫折以后,便借抽烟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消除一切烦恼。
5、提神。吸烟上瘾之后,人们发现烟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而生理上的烟瘾使得抽烟成为一种习惯和享受,许多吸烟成瘾的人不吸烟就无精神,而一抽烟,就精神焕发,思路大开。
6、显示自己的成熟。在许多青少年眼里,抽烟是一种男子汉的标志,是成熟的标志。为了证明自己不再是小孩,而选择了吸烟这种方式。
为改变中国烟民的状况我们要怎么做?
一、无烟学校
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无吸烟环境,教育培养学生不吸烟,不仅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世界无烟日的发展,而且对民族体质的增强和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良好风尚的建立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为此,我们倡议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投入“创建无烟学校”的活动中去。学校领导将率先垂范带头不吸烟,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会议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严禁吸烟。校内任何地方均不设烟具,不向来客敬烟。积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知识,倡导并形成学生主动规劝家长、老师戒烟、禁烟的良好氛围,把禁烟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轨道。1998-2002年在嘉兴地区开展了中国/WHO以控烟为切入点的健康促进学校项目。截至2007年年底,全省共有健康促进学校金奖学校4所,银奖学校24所,铜奖学校126所学校,所有获得“健康促进学校”荣誉的学校均要求达到无烟学校的标准。
二、倡导100%禁止烟草制品的广告、赞助和促销
全世界只有5%的人生活在有完全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的国家,有一半的儿童生活在不限制烟草制品自由销售的国家。由于烟草广告可以转向其他宣传媒体,部分禁止对烟草制品需求的影响非常小或者几乎为零。一个国家可以保护其人民健康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禁止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唯有全面并彻底的禁止才能减少烟草制品的消费。全国性研究发现,禁止烟草广告后,烟草制品消费量比禁止前下降16%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