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打造健康龙江肩负起时代赋予卫生计生人的历史责任 我省卫生计生系统回眸2016谋划2017
一本厚厚的《“健康龙江2030”规划》,承载了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卫生计生人的新要求,也勾勒了三千八百万龙江人民的健康蓝图,更凝聚了二十八万卫生计生从业人责任担当。
在已经过去的2016,省委省政府为卫生计生人部署了“健康龙江建设”这个历史赋予的新使命。在“大健康、大卫生”新思路的引领下,全系统各项重点工作提质提速、整体发展稳健向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政策驱动、改革牵动、项目拉动和典型带动,不断完善机制、提高能力、解决难题,实现了“十三五”卫生计生工作的良好开局。
已经起始的2017年,卫生计生工作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和挑战并存——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对卫生与健康重视程度空前提高,经济形势的持续趋稳向好厚植了发展基础,多年的改革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卫生计生发展动能显著增强;也面临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健康服务与保障供需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实现分级诊疗、改革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两票制”等医改中的“硬骨头”触及深层次利益调整和体制机制障碍,任务艰巨繁重。
回顾2016,是为了用更多的理性和信心去应对新的挑战;谋划2017,则体现卫生计生人的智慧和责任担当。(作者:朱彤)
回眸2016
2016年是卫生计生改革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省委书记王宪魁两次调研基层卫生计生工作,高度评价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中的“汤原经验”。调整省深化医改领导小组,陆昊省长出任组长,两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孙东生副省长连续主持召开13市地分别参加的4个片区会议,“对帐式”推进卫生计生重点工作。
这其中,“健康龙江行动”入选了在上海召开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交流案例,首次发布了全省人民健康状况白皮书;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迅猛,一批有规模、有影响、有实力的医养结合、精准医疗、互联网+医疗、第三方医学检验合作项目签约落地,“南病北治、北药南用”从理念走向了龙江实践;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速明显下降,乡镇卫生院三年人才补充计划圆满收官;全面两孩政策惠及千家万户,密集推出了取消三级医院门诊输液、同级检查结果互认、医务人员“十不准”等一系列惠民与自律举措;大力选树宣传“最美医生”、“最美护士”,倡导正能量,展现新形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大健康工程推进有力
一是大力倡导、积极推进“健康龙江”行动“五十百万”计划(5大专项行动、10项政策措施、100个工作项目、10000场具体活动),各级政府重视、支持健康促进的意识和行动普遍增强,人民群众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中,包括省内主流报纸、电视、网络媒体在内广泛开展的各具特色的健康龙江行动宣传栏目连续不断,实现了报纸周周有闻,电视天天有声,网络时时有讯;举办“健康大讲堂”、健康知识“五进”活动、健身大巡讲“六进”活动等1万场次以上;开展了走进基层、服务百姓主题月活动,国家卫生计生委“健康中国行”活动在我省启动;制作了60集健康龙江系列科普动画宣传片,在省、市、县电视台集中播放。印发新编《全民健康知识读本》5万册,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实物达到200万个以上。
二是统筹资源、精准施策,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联合省直12个部门出台了《黑龙江省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省政府召开了健康持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由财政给予补贴,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部分地区实行了先诊疗、后付费。全省208个三级医院与28个贫困县医院,115个二级医院与321个贫困县卫生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派驻232名主治医师驻点帮扶,培训人员1500余人次,减免转诊患者各项费用近30万元。卫生计生委机关及直属单位副处级以上干部全部与因病致贫家庭结成帮扶对子。
三是多轮驱动健康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黑龙江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推进医疗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南病北治、北药南用现场推进会,促进健康产业向规模化、融合性、专属化方向发展。截至去年底,全省民营医院发展到369家,占全省医院总数的35.69%;床位22965张,占医院床位总数的12.47%;总资产41.09亿元,占医院总资产的5.2%。
四是有效保障重点人群健康利益。修改实施了《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再生育政策和婚假、产假等新规受到群众普遍好评。进一步完善了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29个。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对失独群体实行了住院护理补助、医疗优惠卡、就医绿色通道、养老安置、殡葬救助、家庭医生签约等一系列照顾政策。
深化医改重点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
一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深化。向黑河、伊春、双鸭山、大兴安岭4个新增国家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下放了政策管理权限,推进了方正、泰来、同江、萝北4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建设。积极推进控费工作,2015年全省政府办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幅为9.76%,较2012年降低了13.6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增幅。2016年预计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较2010年下降7.72个百分点,就医负担持续减轻。
二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初见成效。上下联动累计建成医联体364个,基本实现了政府办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建立家庭医生薪酬激励机制,大兴安岭地区、哈尔滨市道里区每年划拨100万元专项签约经费和基本公共卫生经费10%作为家庭医生绩效奖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6.7%,重点人群达到37.4%。完善新农合分级诊疗政策,将乡镇卫生院限制病种由30种增加到50种、县级医院由50种增加到200种。2016年全省医联体上转、下转患者同比分别增加了2.16倍和3.95倍。
三是“三医联动”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省医改领导小组会议正式研究启动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工作,“六统一”即将成为现实。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70元,其中政府补助达到42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3%,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报。12个市地大病保险交由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补偿金额达到了2.2亿元。全面推进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初步测算招标药品价格较上轮平均下降20.36%。
医疗体系建设和
服务质量得到完善和提高
一是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巡查和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强力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和三级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静脉输液。积极推行预约诊疗服务,全省三级医院通过各种预约方式诊疗达721.74万人次,占门诊急诊总量的19.78%。全面加强医疗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380多家医疗机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应用临床路径总数达到408个,基本覆盖常见病和多发病。35家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门诊处方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至11%。2016年全省各级医疗机构总诊疗量达到1.2亿人次,其中省级、市级、县级及以下所占比例分别为16.2%、28.2%和55.6%。
二是基层卫生能力短板问题进一步改善。完成创建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87家、创建国家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面向基层推广卫生计生适宜技术11项,对139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超目标完成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补充计划,三年共招聘本专科医学毕业生3163人,向省政府交上了合格答卷。这些新生力量积极参加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起到了骨干作用,深受农村群众欢迎。
三是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组织“行风热线”集中解决群众投诉问题,办结率达到了100%。认真落实国家“九不准”,出台了黑龙江省卫生计生领导干部“十不准”和医务人员“十不准”。评选表彰了首届“健康龙江杯最美医生、最美护士,共组织先进典型报告会20多场次。“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扎实深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覆盖13个市地和80%的县(市)。医疗责任险参保医院达到了718家,参加医疗风险互助金的医院超过1800家。
公共卫生和应急保障能力实现整体提升
一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报告法定传染病73987人、死亡234人,同比分别下降10.62%和2.9%。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45元,有效实施了12类45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二是爱国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启动大庆市国家健康城市、伊春市和嘉荫县省级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试点工作。大庆市国家卫生城市、通河县国家卫生县城通过国家专家组的暗访复审。全年共创建省级卫生单位325个,省级卫生村226个,省级健康促进社区20个,健康促进医院24个。
三是食品安全工作持续强化。累计完成备案并公示2605个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办理食品安全政务公开及协查案件34个。污染物监测点覆盖92.3%县区,监测食品样品6838份,完成率104%;设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388家、哨点学校22所、基层哨点34个,开展了重点冰雪旅游区域食源性疾病专项监测工作。严格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管理。
四是卫生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建成省、市、县三级各类卫生应急队伍822支、8697人。参与完成了第27届哈洽会、美式橄榄球青年世锦赛、中国企业家年会等重大会议和活动医疗卫生保障任务。
中医药事业发展提质提速
中医药服务资源进一步壮大,同“十二五”初期相比,到2016年底,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床位增长66.2%,专业技术人员增加7800多人,建筑面积增加了56%,固定资产增加了115%,业务收入增了162.63%。中医药基层能力提升工程顺利收官,全省有798所乡镇卫生院、414个社区卫生中心设置中医科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3430个村卫生室配备了中医诊疗设备。81家县级以上中医院建立了治未病科,平均应用中医干预技术数量走在全国前列。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102万亩,完成了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高,新增“国医大师”1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0人、重点学科带头人11人、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4人。中医药对外合作交流领域和内容进一步扩大,建立了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
与此同时,全系统在法制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得到全面加强。
其中,与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开展医疗合作学术交流活动。我省第31批援毛里塔尼亚医疗队被受援国授予国家荣誉勋章,第10批援利比里亚医疗队获该国副总统颁发荣誉证书。
谋划2017
基于对现实发展环境的认知和把握,省卫计委确定了2017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和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部署,坚持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健康龙江建设为主线,以提升能力为主旋律,强化医改攻坚,在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上实现新突破。优化生育全程服务管理,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培育高水平的健康产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卫生计生委党组把2017年确定为“能力提升年”。
提升改革攻坚能力落实深化医改任务
一是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分级诊疗核心要强基层。要以基层为重点,下气力建立功能完善合理、能力过硬、服务优质、群众方便的基层基本医疗服务网络。要发挥县级医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做到“县级强”;要调动和激发乡镇卫生院运行活力,实现“乡级活”;要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确保“村级稳”。
分级诊疗的着力点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今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其中计生失独家庭签约率达到80%以上。
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是医联体。要完善医联体构建模式。在城市推行“3+2+1”(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基层卫生医疗)模式,稳步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在县域内,以“县乡村”卫生计生一体化管理为核心,以支付方式改革为纽带,组建医疗共同体;在城乡间,推行城市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组建医疗集团。
二是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今年,全省各级各类公立医院要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施综合改革。从7月1日起,前三批试点市地以外的其它7个城市全部启动公立医院改革。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进编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创新编制管理办法。尝试实行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自主开展聘用管理。允许医疗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制定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指导意见。
三是扎实做好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与监管。全面实施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实现纳入集中采购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全部在新平台、以新价格网上集中采购。强化集中采购配送服务监管,确保药品供应的及时、安全和充足。
提升统筹联动能力推进健康龙江行动
要深入落实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部署,扎实推进“健康龙江”建设。发挥牵头部门责任,科学统筹,精心谋划,重点推进“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落实。要紧紧围绕《健康龙江行动(2014~2020年)实施方案》,以5大行动为抓手,提出100项左右规定动作、硬性指标和重点任务,广泛开展电视宣讲、广播宣讲、报纸宣讲、网络宣讲、社会宣讲,向广大群众阐述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危害,积极传播推广正确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提升政策落实能力保障人民健康权益
一是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完善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二是开展幸福家庭创建,完善流动人口健康服务。
三是稳步推进健康扶贫,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的原则,把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推动9种大病集中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开辟贫困人口就医绿色通道,完善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机制,继续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医院和二级医院帮扶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
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持续改善医疗质量
一是强化管理手段控制费用过快增长。重点落实好五项刚性措施:第一项是临床路径管理。提高医院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加强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缩短住院周期,降低费用。第二项措施是推进实施检验结果互认。在2016年规定了4个遴选标准,首批确定了44个项目,确定了118家医院,开展的全省同级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基础上,今年检验结果互认工作要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二是深入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增强就医获得感。省内各三级医院要全面实施预约诊疗服务,不断提高预约诊疗率,有效分流患者。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日间手术服务,缓解患者“住院难”和“手术难”问题。要求医疗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等,切实发挥好医院文化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引导作用。
三是优化医疗服务资源满足多层次健康需求。要从维护人民健康利益和构建科学合理分级诊疗制度出发,调控优质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和落实社会办医政策环境,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检查、消毒供应和血液净化机构。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政策引导,依托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推动医疗服务与养老、旅游、互联网、体育、食品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高水平的健康产业。
提升专业建设能力强化公共卫生体系
一是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大重大疾病防控。依法加强艾滋病防治,落实病情报告、哨点监测、咨询检测、血液安全、母婴阻断、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关怀治疗、宣传教育、高危人群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建立学校艾滋病情定期通报制度。加强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县(区)疾控中心为采购主体,在省级公共交易资源平台网上采购。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2017年底实现地市级职业病诊断机构全覆盖。
二是推进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监测预警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加强6个区域医学救援中心建设,规范医学救援处置流程,提升应急队伍专业化水平和现场处置能力。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区域间、部门间、军警地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推进开展卫生应急“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提高公众在突发事件中自救互救能力。
三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年计划创建省级卫生单位
300个,省级卫生村200个。开展好第29个爱卫月活动,强化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继续开展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农村环境卫生危害因素监测项目。实施哈尔滨市、佳木斯市雾霾对健康影响的风险评估,对雾霾影响健康进行预测、预警,提高空气污染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四是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贯彻《食品安全法》,按照“最严标准”要求,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组织开展红肠、散装白酒、山野菜、食用菌、食品用纸制品、油条等地方特色食品和高风险食品监测,组织黄豆酱产品营养分析和食品消费量调查。提高食源性疾病报告、监测、上报和预警能力,对全省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进行专项整治。深入实施“全民营养改善计划”。
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振兴中医中药事业
一是抓好《中医药法》实施。
二是争取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三是大力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四是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优化升级。继续推进“南病北治,北药南用”工作,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模式,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发展,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和健康旅游,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
五是深化中医合作交流,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加强中医药涉外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建设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机构和重点项目,鼓励社会资本与中医医院合作,为境外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高端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实施综合监管改革
一是推进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加快重点立法项目进程。组织协调完成《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管理办法》的立法调研、论证、草案起草工作。强化网上行政审批监管,督导落实网上审批工作责任制,推进行政审批更加规范、透明、高效运行。
二是建立和执行综合监管制度。加强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学校卫生等专项监督。加强医疗服务市场监督执法。深入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专项监督检查,组织非法医疗美容专项治理,加强血液安全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加强计划生育监督。
提升支撑引领能力稳步推进内涵建设
一是推进人才培养。大力开发全科、儿科、精神科、临床心理、产科、生物安全、病理、麻醉、康复、急救、重症医学、传染病、老年医学、遗传咨询等各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能力。大力支持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人才培养。做好“人民好医生”、“龙江名医”、“优秀中青年专家”评选宣传工作。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要围绕我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点传染病、地方高发疾病和职业病领域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自主研究成果的开发、转化工作。要全面提高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质量。
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全省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打下基础。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做好风险管控。各地市、县卫生计生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配合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预约诊疗系统以及远程医疗系统的互联互通建设。进一步做好“互联网+健康医疗”的项目落地工作。
提升党建工作能力着力强化行风建设
深入开展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活动,严格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九不准”和省卫生计生委“十不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引导广大医务人员坚持职业操守,强化行业自律。今年是全系统的先进称号评选之年。各地、各专业领域要充分发掘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的典型事迹,通过各种渠道加以宣传,大力弘扬职业精神。进一步完善典型学习活动机制,积极推进典型报告进学校、进社会组织,全面展现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行业新形象,构建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 所双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