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时评】儿科医生既要培养还要留得住

01.04.2016  14:42

  常春晖

  最近,上海、广州、南京等地陆续出现了儿科“医生荒”。医生缺乏,接诊告急,这让不少父母很担心,万一孩子病了,得不到及时医治怎么办。

  儿科医生已短缺到如此地步了吗?据统计,我国每2300名儿童患者才配备1名儿科医生,儿科医生短缺已成全国现象,缺口达20万。由于儿科具有职业风险高、薪酬待遇低、医患矛盾多、工作负荷重等特点,长期以来,儿科医疗服务价格、薪酬待遇与职业付出不符,儿科医生正经历“流失之殇”。

  医生少,病患多,直接导致了医患双方“压力山大”。一方面,医院儿科看病似打仗、挂号如春运,专家型医生更是一“号”难求;另一方面,医生、护士连续接诊,高度紧张,身体严重透支,不少人选择往“高处走”。儿科医生已谈不上留住“人才”问题,而是能不能留住“人”的问题。

  儿科“医生荒”已得到官方重视。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将于今年7月恢复儿科本科招生。这一举措,虽不能解燃眉之急,可对儿科人才培养来说势在必行。补上20万的缺口并非一日之功,重启招生无疑是重要步骤。但在儿科人才紧缺、流失严重的背景下,储备人才是否能招得上来?培养后是否能留得住?留得住是否能做得好?也就是说,对于儿科人才的培养,“留得住”是重中之重。

  好的儿科医生队伍,有赖于高等教育院校的培养,前提是提升儿科的吸引力。尽管民间有“宁治十成人,不治一孩子”的称道,但本意表达的仍是对儿科医生辛苦付出的敬重。社会上不乏抱有从事儿科事业热情的有志之士,重新发掘儿科专业独特魅力,依需培养专业儿科人才,让更多人才站出来,为孩子解决病痛之忧,既成就了自身发展,也体现了济世救人的担当。

  好的儿科医生,本应该是一块金字招牌,也应该是“吸金”招牌。但随着医院市场化程度的加剧,医生无形的价值被低估,更多地依附在有形的药品和检查费上;儿科又称“哑科”,看重的是医生的从业经验和知识储备,在药品使用和检查费开具上是短板,目前来看,提升对儿科医生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是人才能否“留得住”的先决条件之一。

  医院可以扩张扩建,但儿科医生无法速成,需要以数年为周期。远水难解近渴,招生上“开源”重要,使用上更要注重“节流”,从今天起,留住每一位儿科医生,将成为摆在医院和政府有关部门面前的紧要问题。缓解儿科“医生荒”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联动推进,把这个民生问题解决到位,对有关部门管理者的水平和能力来说,是一次严峻考验。

  儿科“医生荒”,看病不能慌。缓解当务之急,有赖于广大儿科医生坚守岗位,一如既往践行医者父母心,为孩子消病去痛,让家长宽心放心,为社会纾解压力,为自己赢得发展良机。

  (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