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老人用品店举步维艰
1999年,杜树生在武汉创办号称“全国首个老人用品专营店”的老人城,商店共两层楼,经营面积有1100多平方米,员工17名。如今,经过连年亏损、四度搬迁,老人城营业面积缩水至100多平方米,员工仅剩3人。
“对不起,店搬到一元路了,麻烦您走一下。”今年5月起,杜树生几乎每天都要对一些打电话来询问的老顾客说“对不起”。由于房租涨价无力负担,今年,杜树生经营的“老人城”已搬了两次家。
“虽然老人城经营并不顺利,但我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杜树生说。
1999年,52岁的杜树生在参加商业系统的一次会议时,一位与会领导谈到:“如今,妇女、儿童用品都有专营店,唯独老人用品找不到专营店。”杜树生认准了这是一条商机,回来后筹资50万元,创办了全国首家老年用品专营店。
杜树生创办老人城不久,武汉市17家老人用品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般开张。如今,这17家店都因各种原因相继关门,老人城又成了“孤城”。
老人城虽然坚持了下来,但日子一直不好过。
“卖贵了,老人不愿意买。”杜树生反思,当初摊子铺得有些大,对老年人的消费习惯理解还不够深,“许多老人都节省惯了,舍不得买太贵的东西。再好的东西,只要价格高了都不好卖。”
“现在只剩3位店员,每人都入股了5万元,还有12万元的外债。之所以一直勉强支撑,是为了让老人有个方便购物的地方。”杜树生说。但商品已从原来的300种,增加到现在近4000多种,小到挖耳勺,大到最先进的电控护理床一应俱全,轮椅就有100多种。
“老人城经营面临的尴尬,在老龄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武汉市社科院研究员黄红云说。
黄红云曾就老年人需求做过调查,她发现,老年人最关注危及自己生存的服务和产品,比如生活护理、居家护理和养生保健,老人用品虽可帮助其提高生活品质,但只能排次要位置。
黄红云说,对待老年顾客,不能坐等上门,而应像保健品销售一样,开展一些体验式的免费试用、上门体验等新型营销方式。拓展年轻人消费群体,毕竟年轻人为孝敬长辈更舍得花钱。郭徽 “老人城”里放大镜就有300多种款式。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