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下滑酝酿格局之变
2015年,以价值计算,全球贸易整体上都出现了下滑的现象。回顾既往,2009年,全球贸易也出现了下滑的现象。但在那一年,主要原因显而易见:那时全球正经历着国内生产总值急剧下降的状况。而去年的情况则与此不一样:2015年,世界经济取得了3%的增长率,并且贸易壁垒也没有显著上升,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也使得运输成本不断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衡量国际海运情况的权威指数,今年早些时候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这表明,市场仍没有预期复苏的迹象,全球贸易额可能还将面临新一轮的下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曾经蓬勃发展的全球化正在失去动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是帮助我们了解全球贸易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举个例子,假设生产一辆汽车需要1吨的钢铁和10桶燃料,如果将此看做1个单位,在2002年至2003年,这1个单位的原材料价值约为800美元,约占汽车价值的5%。也就是说,在21世纪初期,工业化国家每进口100个单位的原材料就不得不出口5辆汽车。而到了2012年至2013年,生产1辆汽车的原材料的价值上涨至大约2000美元,约占同款汽车成本的10%(汽车的价格10年间增长十分少),因此工业化国家必须加倍增加出口。可见,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与大宗商品价格之间的联系呈正相关:当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时,全球贸易量也呈现下降趋势;而当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全球贸易量也随之上升。在2012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下降,全球贸易量的减少也就随之而来了。
在全球贸易组成中,食品、燃料和原材料占到了1/4。因此,当它们的价格波动时,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强烈波动,全球贸易总量也会受到显著影响。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将经济全球化等同于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不仅包括国际贸易,还包含了众多其他要素,像跨境金融交易、国际旅游以及跨境数据交换等其他经济活动。不过,这些因素能够以各种形式反馈到全球贸易上。
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十分引人注意。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渐调整完善,以前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的高附加值配件或产品现在能在本土完成采购。这使得它们逐渐向以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的经济体,如美国、欧盟靠拢。这也是全球贸易下降的另外一个原因。
与过去的几十年相比,如今的大多数经济体都变得更加开放。人们也逐渐清楚地认识到,过去的十年,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给经济全球化进程带了负面影响。未来,大宗商品的价格也不能排除像目前一样继续保持低位的可能性。如果这样的话,全球贸易将会停滞不前,贸易格局也将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发生巨大改变。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