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辞职何以成为新闻?
7月15日,一篇名为“平阳副县长周慧辞职感言”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中被频繁转发,随即出现在各网络论坛。这篇“感言”全文近千字,开篇称“辞职获批,虽然有点旷日持久,且法定程序尚未走完,不过木已成舟,可以长长地舒口气了,吁……这一刻,仿佛云淡风轻,自由的气息似微风拂面。”由于贴上“副县长”“辞职”的标签,这位年轻干部的辞官之举引发了热议,“反腐”“裸官”“炒作”等臆测式的网络猜想也伴随而出。
很久以来,公务员的另一个民间表达就是“铁饭碗”,有人辞职,不是无奈就是另类。放着好端端的雪花银子不拿,辞职?在咱老百姓眼中真的就无法理解。但正是这种“无法理解”,让我们重新审视公务员这一“特殊群体”,还有那雷打不动的“待遇”。亲们,如何看啊?
辞官不过是换工作@邓海建
这两年,无涉官场臧否的辞官现象似乎渐渐多了起来。去年9月,广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处处长辞职加盟格力。此后不久,广东、浙江等地相继曝出区级官员、公安干部辞职下海;甚至在安徽某市,去年5个月时间内先后有4名基层“一把手”请求辞职。何况,温州本就是个敢于冒险、敢于先试的城市,辞官有着更为宽宥的历史与制度土壤。也许周慧的请辞,确实无须过度解读。
再说,于社会而言,辞官若能祛魅,不仅能真正平抑逐官、媚官的冲动,或者还是矫治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的一剂解药——将优秀人才从官场中分流出来,真正百舸竞流,有什么不好呢?
在今天,“遵循自己的内心”,也许比遵循世俗的度量衡更难能可贵。一个官员重新选择了自己的职业愿景与生活范式,也许的确与“官”并无多大关系,仅凭这份从容与恬淡,起码还是值得人们尊重、值得为之鼓掌。有一天,但愿中国的官场文化与制度,能让辞官轻松寻常得果真“像换了份工作”一样。
拨了何云见了何日@贱言献车
这个地球,离开了谁都一样转,副县长辞职,没什么大不了,更算不上党和政府的“巨大损失”,找回本真的周慧,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可能更大。人,生而是追求自由、平等的,人们自然希望由所有人民共同缔结无形社会契约而成立的政府也是如此,真正让想当官的人当官,当官的人能够按照当初的契约去实践他的人生理想。追求升迁不应该是官员的理想,但问题是不追求升迁怎能获得一片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施展的舞台?
在这个意义上,副县长周慧辞职获批感叹如同拨云见日,实际上是“一语双关”的。一方面,对“官场之事既不是他所擅长,也非其内心的真实追求”的周慧来说,从现实的世界走出来,是拨云见日。另一方面,为何周慧不擅长现在的官场之事,为何“为人民服务”成不了周慧内心的真实追求?也许,问题不仅仅在于周慧。周慧留下的社会问号还需要继续寻找答案。我们早已确立了建设服务型、高效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对干部的考核再也不能简单以GDP来论英雄了”。但至少从周慧吐槽辞职走程序效率低来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拨云方能见日。
没有平视必成热点@乾羽
在围观官员辞职时,最应该有的视角是平视。一个官员无论手中的权力有多大,这份权力都是公众赋予它的,自然无法成为个人的特权。因此,在面对官员时,人们应该有底气保持平视的自觉:权力来自于权利,我为什么要自卑;权力服务于权力,我为什么要仰视?同样,在面对官员的举动时,也不能情绪化地俯视,或敌视:权力是在保障权利的,怎么能随意否定;判断是需要事实的,怎么能轻易模糊。只有以平视的视角看待权力,人们才能真的把官员辞职当成一件平常事。要想获得这种平常心,获得平视的视角,一方面需要公众调整心态,另一方面更需要权力的规范。人们之所以很难平静地看到、评价权力,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权力有时是失范的:或是飞扬跋扈,或是无所作为。前者让人不得不习惯仰视,尽管牢骚满腹;后者让人难免会心生气愤,但又无可奈何。只有权力去掉这些毛病,变得更加规范和亲民,人们才可能觉得官员就是普通人,他们辞职根本不是什么多大事。
@王军尽管生活还得继续,但周慧的辞职,也发出了另一个声音,那就是,我们在要求公务员要甘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甘愿守住清贫守牢廉洁底线,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公务员的关爱力度,因为公务员也是人,也需要生活。
@心灵每个人都向往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官场当然可以职场化,官员既然有意愿要辞职,我们就应当尊重他的选择和决定。从官方来说应该公开其辞职原因、辞职程序以及相关调查审计报告,自然而然就能消除和澄清各种热议和猜想。
@范子军辞职感言借“一位长辈”之口,用“晴天霹雳”“大家庭的巨大损失”,恰到好处地形容自己的“能耐”“分量”——这一说法让人隐约读出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的不甘心,对官场“爱恨交加”的矛盾心态。“花言巧语”的辞职感言,俨然折射出当下少数官员在重拳整肃官场纪律和作风面前的复杂心态。
@邓荣河大多数人看来,能走进官场,是一种缘分;能一步步平步青云,更是一种造化。38岁的副县长,其发展前途可谓一片光明。在这种节骨眼上辞职,的确有点不可思议。其实,从政只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有的人适合,有的人可能不适合,能进能退,应在情理之中。况且只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最大化。
@张轶水现在问题是,这种“主动辞职”不是多了而是太少。因此,有必要“深化改革”,改得“为有源头活水来”,改得“优胜劣汰”;当然,这其间,还得要有“制度创新”,逼着公务员“坚持自学”,以求“薄技在身”,并加大“养老、医疗、失业”等劳动保障的改革力度,以解决公务员”主动辞职“的后顾之忧,而衡量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副县长辞职”不再是新闻,老百姓也“见怪不怪”了。
@小刺猬想起某些单位对辞职者的握手话别——这里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这样饱含深情厚谊的别语不该发生在政府大门。政府大门不是谁家的玻璃门说开就开说关就关,它可以宽出,但必须“严进”,如果若干年后周慧再次出现公门,应该和普通人一样,经过统一的公务员考试等一系列程序,和今天的离开一样,清清白白,经得起关注,也经得起质疑!
@李云中国式辞官需要“制度绿灯”。副县长周慧辞职,是“中国式辞官”的浓缩。相当长时间以来,公务员队伍以稳定、安逸、待遇可观等“体制内优势”著称。如今优势渐失,从个人价值取向上讲,想辞职是自然生成的。但是,由于公务员群体的社会保障与社会并未接轨,简单地说,就是养老保险、医保等尚是“自成体系”,一旦辞职,等于“裸奔”,后顾之忧,这些都增添了职业选择的阻力。进一步畅通公务员出口,早一天让相关社会保障体系接轨,让人才流动不在体制内搁浅,也让公务员有更多的职业选择。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