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2014公报解读:服务业——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服务业: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解读《 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服务业已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火车头”。《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36463亿元,跨越60万亿元关口。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8.2%,高出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迈入“服务化”时代,意味着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服务业将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一道亮丽风景线
《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占GDP比重达到48.2%。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也快于第二产业的7.3%和第一产业的4.1%。
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这表明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转型升级已到了关键阶段,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中国“服务化”进程已不可逆转,并且越来越快。
回顾近10年来,第二产业增速基本保持在10%以上,而第三产业只有在2006年和2007年增幅超过10%,但两者增速之差逐年缩小,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2012年,第三产业增速“追平”第二产业,但占GDP的比重依然略低于第二产业。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再次超过第二产业。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特别指出:“评价(中国经济)7.4%的增速,尺度、标准也需要适应‘新常态’。”他说,“更要看到中国经济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深刻的,是趋势性的。”“去年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8.2%,这是衡量中国经济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2014年中国经济最大亮点,就是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居民收入有所增长,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而经济结构优化的最大明证就是服务业增速超过工业的同时,新增就业人口同步增加。
2014 年服务业部分行业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速度 | ||
行业 | 投资额 (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
批发和零售业 | 15669 | 25.7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2984 | 18.6 |
住宿和餐饮业 | 6237 | 4.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187 | 38.6 |
金融业 | 1360 | 10.5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7970 | 36.2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4205 | 34.7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46274 | 23.6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2262 | 14.2 |
教育 | 6678 | 24.0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3983 | 27.6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6192 | 18.9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6652 | 13.6 |
这种结构性变化态势不仅是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的客观反映,也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不断推进的结果
国际经验表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达程度。目前,我国正在从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收入水平进程迈进。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第三产业发展,陆续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高技术、节能、家政服务、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不断深化、细化和完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重点从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了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力度,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速明显超过了整体投资的增速,2014年第三产业投资281915亿元,增长16.8%,比第二产业增速高出3.6个百分点。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使得我国就业保持稳定增长,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可谓居功至伟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衡量中国经济运行质量的关键指标。
“中国经济增长7.4%,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这4个指标配合在一起,可以说中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马建堂日前向中外记者解读2014年中国经济时作出上述表示。
2014年,在经济增速下降,第二产业在GDP中占比减少的情况下,我国就业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好于预期。这主要得益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跃居第一,此后逐年增加。
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第三产业具有就业弹性大,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的特点,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吸纳各种不同素质的劳动者就业。仅仅一个阿里巴巴创造的就业岗位就近千万人,吸纳了不同层次的就业者。
从结构转型来看,服务业还是天然的绿色产业和“无烟工业”,不仅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而且附加值较高,对节能降耗有着重要意义。2014年单位GDP的能耗下降4.8%,与服务业的发展有莫大关系。
服务业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加速发展,二者相互促进;服务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迸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消费成为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也推动着服务业加速发展。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愈发明显:吃讲营养、穿追时尚、住想舒适、行求便捷、购认品牌、游重自然、娱要品位,绿色消费、品牌消费、休闲消费、保健消费、教育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等渐成气候,文教娱乐、文化创意、健康服务、旅游服务、设计服务、养老服务等服务型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和互联网、电子商务有关的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各种新产品、新行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新的动力加快孕育,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所在。互联网电商经济等信息服务业发展风起云涌,不仅成为城市现代生活的一道风景,也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给他们带来极大便利。
与此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也获得迅速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应在分工与互动中实现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将高端服务元素嵌入制造业之中,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此外,未来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升,人口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工业的转型升级,都高度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
未来,随着服务业发展,服务业体系会逐步完善,会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消费,从而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助力,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会更好,经济增长质量也会更高。(记者 鄢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