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服务青年的积极创新

25.06.2015  12:18

  “开风气之先”“党放心,青年满意”,是共青团令人自豪的形象。“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的实践再次证实,这种形象经得起任何考验。4月28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第一个回复青年提问;还不到两个月,“青年之声”已经获得网友信任,公信力影响力逐步提升,成为青年遇到困难时能想起能用上的帮手和依靠,并且开始在各地生根开花。

  河南西华高中生张静珂五一放假期间不幸被热油烫伤,生命面临危险,巨额医疗费让她的家庭难以负担。当地网友求助于刚刚上线的“河南青年之声”。很快,在“河南青年之声”的呼吁下,短短一周,社会各界为张静珂筹集医疗费20万元。这只是一个例子,“青年之声”正在用行动说明,只要青年需要,共青团的服务就在身边。

  新常态下,青年在变。青年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青年学习成才,就业创业,身心健康存在新的困难和压力。青年视野更加开阔,行为更加多样,追求自主,彰显个性,注重权利。互联网时代,青年网络化生存成为常态。面对这些新常态,共青团只有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才能使工作和建设真正跟上时代,贴近青年,才能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

  “青年之声”是共青团了解青年诉求、转变工作方式、更好服务青年的战略举措,也是团结和引导广大青年跟党走的新阵地。这项工作绝不简单,面临着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必须下定决心,科学布局,长期作战。

  “青年之声”是团组织和青年之间的连心桥。在反映呼声和回应诉求之间,是把握实质,是点滴积累,是打基础,谋长远。其中很多“虚功”,都是难事,必须发扬水滴石穿,持之以恒的精神,把虚功和难事做深,做细,做持久,做出实效。这是没有终点的长跑,需要耐力,需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要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形成“青年之声”通过众筹方式加快发展的局面。要加快实现服务能力转变,进一步凝聚各级团组织,整合社会力量,回应青年诉求。要以常态化立体式推广模式增强“青年之声”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推动“青年之声”服务青年无处不在,遍地开花。要从青少年成长的心理规律、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化规律和新媒体与青少年的互动规律出发,在互动中切实去除官气,与青年“同频共振”,拉近距离。要让“青年之声”从线上走到线下,加强覆盖,打造共青团服务青年的O2O模式。青年之声也是思想引领,要结合重大时间节点、时事热点以及青年关切,积极主动反向设置话题,在引发关注和发起讨论中开展引导。

  “青年之声”面世时间不长,但已经呈现出交流互动日益加深、广大青年真诚欢迎、社会各界热烈反响的积极态势。“五帮联动”、“八盟建设”等长效化、机制化联动帮扶模式已经启动,小切口、实服务带动了社会大影响。

  实践充分证明,“青年之声”顺应信息技术的进步潮流、契合广大青年的现实需求、符合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的基本规律,充分体现了团中央坚决贯彻落实中央4号文件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决心和态度,从实践的角度及时回答了共青团在网络发展新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坚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4号文件推动共青团各级组织更好地联系青年、服务青年找到了突破口。是共青团组织在“互联网+”时代,通过新媒体更好地发挥党和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的积极创新。(中国青年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