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奎县关于在校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

26.10.2014  12:14

  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二元体系松动所产生的“制度性特殊群体”,他们也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关系到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前途。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确保他们健康成长置关重要。但从目前社会现状看留守儿童的境况不容乐观,做好留守儿童工作还有许多有待加强和改进之处。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望奎县妇联会同县政协对城内四所初中、四所小学在校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调查。形成以下调查报告。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1、全县儿童总数。全县儿童(0-17周岁)共有25612人,其中留守儿童5537人,占总数22%。全县在校留守儿童数:共4156人(7-17岁),占留守儿童的75%,占全县在校生的(33133人)的12.5%。其中男1964人,女2192人。
  2、在校留守儿童类别。一是父母双方外出的1470人,占总数的35%;二是单亲家长且外出的749人,占总数的18%;三是父母双方外出的1937人,占总数的47%。
  3、抚养及监护情况。一是与隔代人(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的1486人,占总数的36%;二是与亲朋(叔伯、舅姨等)生活的312人,占总数的7.4%。三是与父母一方生活的1556人,占总数的37.4%。四是寄宿在学生之家的799人,占总数的19.2%。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远离父母,完全由隔代人、亲朋或寄宿在学生之家抚养监管,他们极易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感,在生活上产生不舒服感。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行为上不同程度出现问题。具体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方面。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照顾,有的起居无规律,不讲卫生;有的好与其他孩子攀比,摆阔气,铺张浪费乱花钱;有的挑食厌食,饮食单一,营养状况不佳,身体健康受影响。
  2、心理方面。由于他们得到的亲情与心理关怀较少,缺少倾述心情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并且与外界也很少接触,久而久之便产生的诸多心理障碍。一是性格怯懦内向。不愿与人交流,怕见陌生人,一遇到麻烦便感觉无助。二是有自卑感。父母不在身边,他们觉得好像失去了坚强依靠和保护,处事谨小慎微。三是有寂寞无聊之感。时常感到寂寞、抑郁或烦闷,进而导致心灵空虚、行为出格。四是逆反性格。因为缺乏保护,他们总觉得有人故意欺负自己,与人交往充满警惕甚至敌意,与同学团结较差,对老师或临时监护人的善意管教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行为上则盲目反抗。五是对父母有怨恨心理。少数留守儿童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与父母有较深隔膜。
  3、学习方面。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大多数处于中等偏下状态。有15-20%的中等偏上水平,85-80%在中等偏下水平徘徊。具体表现是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热情不高,甚至有厌学、弃学和过早辍学现象发生。
  三、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形成的原因
  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足,社会教育的不力,也有其自身控制力低,对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及正常的人际交往等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或方法不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长期外出打工,第一任老师的责任形有实无,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更主要的是:第一,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造成“亲情干涸”,虽然隔代人、亲朋或学生之家也者尽心尽力了,但他们的关爱在亲疏上与父母有很大不同。再由于隔代人大多年龄偏大、身体较差,亲朋又都有自己的孩子,肯定地说有许多照顾不周之处。第二,有的父母、隔代人、亲朋文化水平偏低,理念陈旧,又缺乏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很难担当起辅导孩子的任务,使孩子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得不到补充和复习巩固。第三,父母不在家,隔代人体质又差,留守儿童不得不承担些家务,使他们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少。
  2、学校教育不足或措施不力。学校教育是主站场。一年中,孩子们的白日时间有一半多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从调查情况看,虽然各学校都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诸多措施,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目前教育部门对学校、班级、教师乃至学生的评定标准仍是以“分数论英雄”,“一考定终生”的应试教育起主导作用。而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又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确实给学校和老师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面对这一数量较多,难度较大的特殊群体,学校方面尽管想了许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还是感觉力不从心。况且学校也表示影响孩子学习的有多方原因我们只能管“三尺门里”。二是个别老师有嫌弃劣等生现象,采取粗暴、冷漠甚至是放任态度。三是由于留儿童本来就性格怯懦,很少与同学交流,失去了切磋学习的机会。四是由于学校仍坚持“分数第一”标准,很少或根本不上思品课,只是叫学生回去自学。学校留的作业又多,学生完成作业都很困难,根本没有自学时间。从调查情况看虽然有的小学在课前十分钟也教学“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优秀启蒙读物,但只限于背诵,既不讲译文也不列为考试内容,基本是流于形式。很不利于孩子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3、社会教育缺乏甚至是盲区。社会教育范围广阔,内容宽泛,学生的一半时间生活在家庭与社会中,社会教育不容忽视。特别是现在为多元社会,情况复杂,一些不良现象,消极低俗的负面影响也会腐蚀他们。各个部门及最基层的社区、村民委员会也因其本职业务多与事务繁重,有时也很难做到全面的、全方位的管理教育工作。而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照顾,自身的控制能力差、极易接受不良行为影响和受到伤害。
  四、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建议
  留守儿童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人数众多,难度较大的工作,单靠学校或任何一方工作都不会取得好效果,而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携起手来,努力工作方能奏效。对此提以下建议:
  1、党委政府是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关键。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确保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前提。希望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此项工作纳入日程、摆上位置,加强领导。一要进一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到全面掌握留守儿童情况。二是制定方案,充分发挥妇联、团委、教育、关工委、公安、司法、民政等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同心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不断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推向深入。三要发动公安、司法部门行动起来,帮助清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如网吧、游戏厅、违法停车等。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免得使自持力差的留守儿童误入歧途。四要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帮助个别学校,如第五中学建起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因为这所学校中农村学生较多,其中留守生450人,占学生总数的35%。加之该学校离县城较远,这样做的好处是一能使留守生集中食宿,便于管理照顾。二是便于集中复习辅导。三是有利于同学间团结互助,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养成活泼开朗的健康性格。四是能够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2、学校是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根本。学校教育是主阵地,应起主导作用,为留守儿童创造适合发展的空间。一是要逐人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临时监护人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针对留守儿童特点,强化规范养成教育。如进行精神文明方面,生存方面,安全方面,法制方面等重点培训。三是对特殊的留守儿童要在生活上、心理上格外的关心爱护,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灵上的抚慰和心理上的疏导。四是加强通讯联系。象四中那样建立学校、家长、班主任“三通”制度。特别是要开通家长热线,使留守儿童时常与父母保持联系,增进感情。五是办好家长学校。对家长及临时监督人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家教素质。
  3、家庭是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去掉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的观念,要树立“养不教,父母之过”的思想。第一,应努力学习家教知识,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家教方法。更新家教理念,牢固树立“先成人、后成才,不成才、也成人”的家教观。第二,应主动与孩子的老师、临时监督人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方法及策略。第三,保持与孩子常沟通。沟通的次数越多越好,交谈的越全面越细致越好。表明对孩子的关爱与希望,使孩子能理解父母的作法,增进亲情。
  4、社会是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大平台。这个平台涉及部门多、人力资源丰厚。应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尽到做好关爱留守儿童的责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使留守儿童有人爱、有人管、有人帮。一是帮助学校整顿、清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如乱设摊床、高音叫卖及放学时的交通秩序等,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二是发动全社会力量,采取多渠道开展捐助贫困留守儿童活动,使他们安下心来学习。三是多设置文体设施,假日期间免费开放园、馆,为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提供便利。四是社区、村委会最基层组织也要建立留守儿童及临时监护人档案,采取分类管理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活动。五是各机关团体、社区、村委会节假日期间多开展文艺娱乐活动,吸收留守儿童参加,如书画展、图片展、歌舞比赛、征文比赛等有益活动。寓教于乐之中,潜移默化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