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当鞭炮声离我们远去……
正月里,冰城上空稀稀落落的烟花。 黑龙江日报记者陈宝林摄
黑龙江日报记者那可 闫紫谦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承载着相关的社会功能,在我国过年尤其如此。可作家莫言却说,“现在人过的根本不叫年。”他回忆起几十年前的小时候老人会预先告诉他们祖先要回来和他们一起,这让他感到兴奋神秘和恐惧,“大年夜不要随便说话,更不要大声喧哗,就悄悄地履行一个神秘的仪式。外面鞭炮放过了,母亲说,行了,大声说吧,大家就开始大声吆……”在那一辈人的记忆里,放爆竹是一个流传两千多年扎根民族记忆深处的祛邪、避灾、祈福习俗。可是在城市中近些年,这个流传下来的习俗却饱受质疑和限制,甚至每年政府都要规定燃放鞭炮的具体时限。基于安全与环境考量很多人发出不燃放鞭炮的倡议,回顾2016年春节期间,我省哈尔滨市鞭炮的燃放与销售量继续下滑,初五后就较少听到大规模燃放鞭炮,初七初八的开门炮也明显变少了,元宵节的前几天甚至一度“绝响”,让很多老一辈市民感慨没了鞭炮声,年味就淡了……
鞭炮之烦恼
小孩哭老人慌烟花留下“污染天”
“求求大家,为了小宝宝,少放点鞭炮吧。”每到过年,众多的妈妈群里都会奔走相告类似消息。尤其是今年,就在2月1日哈尔滨市允许燃放鞭炮的第一天,一名4岁男童被“双响炮”炸烂左手。妈妈们呼吁孩子太小,经不起除夕夜近六个小时鞭炮的狂轰滥炸,还不太会说话的他们只能发疯似地到处乱抓,使劲儿地往妈妈怀里钻,刚刚安抚好的小声抽泣被另一波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激起,随之撕裂地哭喊声搅乱了家庭过年平静喜悦的气氛。上了年纪的老人也唉声叹气,一边强忍着心慌捂住胸口,一边还得叮嘱没经验的父母怎样安抚“受伤”的孩子。也有人在网上提出异议,从古至今的鞭炮都放过来了,怎么也没见几个小孩吓坏了,老人吓病了?但马上就有人回击,在中国的城市,人和人的居住空间从未如此密集。哈尔滨市一位售楼员打趣地说:“新盖的高层,只能看到对面窗帘的颜色已经很好了,不少人家还能看到对面人家餐桌上的菜色呢?”数百米的小广场里就要满足400~500户居民们的使用需求,集中的高层小区更能起到拢音作用。如果每户放1分钟鞭炮,整个小区就要在七八个小时大分贝的噪音中度过。
“再大点声吧,实在听不清了。”除夕夜,相声爱好者邢继民多次要求老伴把电视的声音再调大,本就听力减退的他,加上外面嘈杂的鞭炮声干扰,整个春晚的相声,都像是在演哑剧。逗哏抖啥包袱,捧哏耍宝说啥听不到,观众为啥笑不知道,在轰炸声中几杯酒下了肚,索性等着看重播,躺在床上鞭炮还在此起彼伏地响着,睡不着的邢继民忍不住和老伴牢骚:“这除夕夜过得不知是啥滋味。”
另外,鞭炮的集中燃放也拉低了“气质”。环保部监测数据显示,在今年除夕夜至年初一被监测的338个中国城市中,271个城市空气污染超标。
正月十五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山水嘉园小区院内,负责清扫广场卫生的65岁老人张远生告诉记者,他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了,在这里工作了4年的张大爷,每到过年的这段时间,都要清扫出五六百斤的鞭炮垃圾。张大爷告诉记者,今年放的鞭炮少了,但还是炸坏了很多草坪树木,小区广场上路面也被崩出了一条条黑道。鞭炮噼噼啪啪地放了几分钟,大家看得高不高兴张大爷不知道,但到了春天,他得把一块块被炸裂的草坪翻出来,添上新草,再给受伤的树打上药。
鞭炮之变化
三里车龙不再来生意越来越冷清
17日,记者来到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沟沿街的哈尔滨市鞭炮烟花专营有限责任公司,木质的红色木门已泛黑掉渣,推开大门,墙上模糊的黑板报标语“保证安全再创佳绩”,诉说着昔日的辉煌。沿着破旧的楼梯走上三层,一张搬迁通知写着公司已搬迁至香坊区向阳乡东平村的鞭炮仓库。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了鞭炮仓库的王主任,他告诉记者,“今年公司鞭炮的销售量明显不如去年了,上货的人少了,补货的人少了,过年期间,仓库有些冷清了,因为鞭炮的保质期大多是三年,很多人卖的还是去年的存货,不敢再提新货了。”一位在鞭炮仓库负责疏导进院车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些年,只要临近过年,尤其是腊月二十三左右,上货的车早早就排起了长龙,从仓库院口一直排到三里外的十字路口,但今年长龙不再来了,上货的车稀稀落落,随时都能提货就走。
临近正月十五,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北七道街道口摆了十多年鞭炮摊的李大爷一家有些迷茫,虽然还没到最后结算利润的日子,但全家都知道今年又没挣着钱。“最近几年这生意就不好做了,挺累挺冷不说,干到最后也就是折腾个本钱,今年的销售量是去年的八成,明年真得转行了。”李大爷的老伴感叹道。李大爷的儿媳是五年前帮忙打理的鞭炮摊,她回忆说,就在三年前,还有很多人买大礼花、超长炮,今年顾客们也只是买上五块十块的小鞭,放一些意思一下,超过百元以上的鞭炮烟花已经很难卖动了。原来除夕当天就能卖上两三万元钱,现在是站一天也就买个千八百的。
说到鞭炮“辉煌”的时候,哈尔滨市道里区的老董家还真是尝到了甜头。7年前,正赶上家里有孩子上大学,等着用钱,董先生和已经卖了几年鞭炮的二哥合伙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埃德蒙顿路一带承包了两个鞭炮摊,客人络绎不绝,光是大年三十到初七,董先生一家就卖了四万多块钱,连着干了两年,孩子大学的费用就解决了。但随着社会舆论减少燃放鞭炮的呼吁,董先生意识到鞭炮的生意不好做了,越来越多的人倡导环保,拒绝污染,还有人细算着鞭炮的性价比,一千块钱换几分钟的绚丽烟火,远没有全家坐下来搓一顿美食来的实惠。“鞭炮的风光已不再了,顾客们越来越追求健康安全的娱乐方式,曾经卖鞭炮的弟兄们都转了行,我也开起了饮品店。”董先生告诉记者。
春节期间随意走在街头,在哈尔滨市香坊区通乡商店、道里区上游街、南岗区闽江路、道外区大新街这些居住人口相对密集的地点,虽然鞭炮摊还是摆在以往常见的几个十字路口,但就算等上二十分钟,也很少有人购买,甚至连上前询价的人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