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后关爱走向预防 明年将启动产后避孕服务

15.12.2015  08:45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 (刘映)近年来,居高不下的人工流产率,尤其是重复流产率,严重威胁着我国女性的身心健康。在12月13日举行的“关爱至伊·孕育未来”流产后关爱(PAC)公益项目四周年总结推进会上,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秦国英表示,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实施,2016年将会把流产后关爱门诊(PAC)优质服务扩及产后女性,在有条件的PAC医院启动试点产后避孕服务,帮助产后、特别是剖宫产后女性认识生育间隔过短的潜在危害,通过科学选择及时落实避孕方法,合理安排生育间隔,降低孕育二孩的母子风险,帮助她们及家庭科学、安全地享受二孩政策,保障母亲生命安全。

  据悉,该项目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及人民日报·人民网于2011年共同发起,并在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的赞助下同期成立“伊爱基金”作为支持,在全国范围内推进PAC优质示范服务建设,以期提高育龄女性生殖健康水平。目前,项目已覆盖全国近600家医疗机构,使得每年超过150万名女性从中获益;与此同时,项目在多方携手推动下,促使流产后关爱升级,惠及更多育龄群体,让女性生殖健康保护从补救向预防扩展。

  当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晴宜、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秦国英、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委员熊承良、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吕凌、人民网副总编孙海峰、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朱丽仙以及300余家PAC医院代表,共同发布了项目的最新进展,总结、分享各医院流产后关爱服务开展的经验,并探讨了项目进一步推进计划。

会议现场

   产后避孕误区多,服务“薄弱

  据国家卫计委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有600万-1000万例人工流产,有些研究显示重复流产率高达55.9%,且日趋“常态化”、“年轻化”,为降低育龄女性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率和重复流产率,尤其是流产后6个月内的再次人流,提升我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水平,项目各参与方积极携手,通过为流产后女性提供咨询服务、促进落实避孕措施、保护流产后女性的生殖健康等工作,推动PAC优质服务示范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展开。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程利南教授表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的经验充分证实,实行计划生育满足广大育龄人群的避孕需求是保障母亲安全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方法。但我国目前女性生殖健康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较高的剖宫产率和人工流产率。开展PAC公益项目的初衷是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流产以及重复流产,以减少对女性生殖健康的损害。程利南表示,在我国,产后避孕一直是计划生育服务的薄弱环节。传统观念错误地认为哺乳期和闭经期不容易妊娠,因而产后避孕存在较多误区,而且,即使产后采取了避孕措施,但大多使用的是避孕效果不佳的措施,如自然避孕法、屏障避孕法。忽视产后避孕,容易导致产后近期意外妊娠。上海的研究显示,尽管我国产后妇女意识到产后意外妊娠必须以人工流产的方式结束,产后1年的人工流产率仍高达11%。另外的研究显示,产后近期意外妊娠的人工流产占同期人工流产的23.1%。

   流产后关爱从“补救”走向“预防

  据了解,自PAC公益项目设立以来,妇基会全面协调资源,推动各省级妇联积极推进省级专家委员会成立和PAC服务规范化建设,使得PAC优质服务示范建设得以在各省市快速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近600家医疗机构设立了PAC优质服务门诊,2000余名咨询员接受了专业培训,为流产女性提供科学避孕宣教和咨询服务,每年超过150万名女性从中获益。”

  而在介绍项目最新进展时,秦国英指出,“为更好地满足我国育龄女性在生育与生殖健康保护方面的需求变化趋势,PAC公益项目将服务范围加以延伸与扩大,覆盖至更多育龄女性群体。一方面,项目针对人工流产低龄化趋势,将教育关口前移,于2015年开始在高校开展一系列生殖健康教育讲座,让年轻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正确认识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对未来生活和生育能力可能带来的不可逆转的伤害,并掌握基本的科学避孕常识;另一方面,项目响应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全面二孩政策’,计划于2016年将现有PAC优质服务扩及产后女性,在有条件的PAC医院启动试点产后避孕服务。

  回顾四年来PAC门诊带来的变化,秦国英用“诞生了一个新项目,建立了一个新公益平台”来形容。“意识和获取信息更重要。”秦国英说,“以前,很多女性对科学避孕、流产这些问题在认知层面上相当一部分可以说是空白的,在这个项目的推进下,越来越多的妇女有了这种自觉意识,知道要保护自己就要科学避孕,让我们的身体能够生育健康的宝宝,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女性生殖健康是一个关系到个人幸福、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议题,需要社会各相关组织携手共进。拜耳作为PAC公益项目的战略合作伙伴,四年来给予项目以资金和专业上的支持,以促进提升中国育龄女性的生殖健康水平。

  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朱丽仙表示,传递正确的信息很重要,女性可以对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我们应该从全面的角度考察女性的生殖健康,让女性在能够获取更多信息的基础之上,能掌控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做出的决定,这不仅关系到女性,男性其实也需要获取这样的信息知识,以便于对女性身体健康方面做出很好的选择,能够更好的享受家庭生活。”朱丽仙说,作为全球女性健康领域的市场领导者,拜耳在业务发展、为人们带来需要的产品的同时,谨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给那些未被给予足够关注的人群以及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帮助。从最初看到中国女性生殖健康面临的严峻挑战,到支持各参与方开展PAC流产后关爱公益项目,拜耳一直在为提升中国女性的生殖健康水平而不断努力。拜耳致力于“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使命,旨在为中国人民的更美好生活提供解决方案,造福中国女性。

  对于下一步计划,朱丽仙表示,将会不断推动PAC拓展覆盖面,并转向预防工作,未来会在更多方面做出努力,把教育工作扩展到大学校园,每年的世界避孕日也会开展很多主题活动。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也会使用数字化手段,用社交媒体让更多人接受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呼吁更多机构、单位和个人加入,在多方合力的支持下推动PAC流产后关爱项目升级,惠及更多育龄女性群体,切实提升中国女性生殖健康水平。

   想生“二孩”别太“

  “不要生的太早,不要生的太晚,不要生的太急。”程利南表示,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使得我国育龄女性的生育需求发生较大变化。一方面,减少重复流产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时要把教育关口前移,这是因为多次人流不但可能导致继发不孕,同时对妊娠结局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增加自然流产、胎盘异常、早产、不孕症等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意愿生育二孩的女性,特别是曾做过剖宫产的女性,要建立科学安排生育间隔的概念。

  “生育间隔过短会增加母亲的风险,例如产前和产后大出血、子宫破裂等危及母亲生命的并发症,同时也会增加早产、胎儿死亡、低出生体重等对孩子不利的风险。国际大量的学术研究资料证实无论顺产或剖宫产,从母体康复和孩子生长发育来看最佳生育间隔时间为2-3年。”程利南说,为了避免产后意外妊娠,在医院开展落实产后避孕迫在眉睫。另外,还亟需将服务人群前移至青少年群体同时扩大至产后人群,尽快帮助女性能够在整个育龄期树立长期、有效的自主管理和自我保护意识,应对自身可能出现的生育需求变化,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遗憾。PAC公益项目所建立的优质服务门诊,在这些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服务经验和专业优势,可以为更广泛的女性人群提供个性化‘一对一’生殖健康咨询服务,适时制定合理的避孕方案,及时落实适合的避孕方法,真正有计划地优生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