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挂号处”步子不宜过快
从10月8日起,广州妇儿中心三个院区(包括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人民中路市儿童医院、人民中路市妇婴医院)全面推行“非急诊挂号全面预约”,多数现场“挂号处”将关闭。院方表示,尽量不再开放现场“挂号处”,患者需通过电话、网站、现场自助设备和手机客户端先预约才能就诊。(10月8日《新快报》)
减少或关闭“挂号处”,拓宽网站和手机等其他挂号渠道好处多多。用手机app、电话等方式预约挂号,患者不仅免去了一站数小时的排队之苦,还可按照约定时间就诊,免去了诊室前的等待。此外,盘踞于医院挂号大厅的“号贩子”也失去了阵地,再想讹人可没那么容易。外地患者也可通过互联网预约挂号,避免了盲目外出就诊。同时,医院减少挂号的人手,可相应增加医务人员数量,有利于缓解看病难。
在互联网医疗迅猛发展的当下,原始的排队挂号势必被其他更便捷的挂号途径所取代。尽管当前手机app、电话等挂号方式不一定很完善,但减少并最终关闭“挂号处”则是大势所趋,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然而,过快关闭“挂号处”短期内或将给患者带来许多不便,甚至会引发其他新的问题。此次广州妇儿中心关闭“挂号处”后,就有多位儿童家长为之感到惊讶,担心关闭现场挂号窗口反倒不如以前方便。这说明,无论在心理层面还是在实际操作上,患者及家属一时难以适应。因此,关闭“挂号处”不宜过快,必须做好相应的解释和引导,给患者一个适应期。给患者一个适应期其实也是给医院一个完善服务的缓冲期。网络和电话等挂号方式虽然便捷,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漏洞,近期曝光的“最长通话记录献给了挂号预约系统”、“号贩子垄断了网上预约专家号源”等现象,都需要通过完善挂号程序来加以避免,在这些程序未基本完善之前,关闭“挂号处”的脚步更应适度放慢。
不过,有些老年患者接受新事物慢,不懂如何操作挂号软件。关闭“挂号处”是服务优化的象征,但不能因为“挂号处”关闭了,让一部分老年患者无处挂号。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