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流域水环境保护综合规划

21.07.2015  18:37

兴凯湖流域水环境保护综合规划

(向社会公布稿)

二〇一五年六月

  前 言

  兴凯湖流域包含兴凯湖(中方一侧)和穆棱河流域的自然区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南部。兴凯湖是中俄界湖,由大、小兴凯湖组成,是重要的湖泊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候鸟迁徙大通道、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小兴凯湖位于中方,主要补给水源为穆棱河,大兴凯湖唯一出水口松阿察河为中俄界河。加强兴凯湖和穆棱河保护工作,对于加强地区水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维护我国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对兴凯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高度重视。按照国务院要求,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兴凯湖流域水环境保护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范围包括牡丹江市所辖的穆棱市,鸡西市市区和所辖的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以及上述行政区划范围内的省农垦总局所辖牡丹江管理局、省森林工业总局所辖穆棱林业局和八面通林业局的相关区域,规划面积2.9万平方公里。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远期展望到2025年。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

  兴凯湖流域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腹地,西起穆棱市的窝集岭,东至乌苏里江(中俄界江),南至松阿察河(中俄界河)和兴凯湖(中俄界湖),北至完达山分水岭。兴凯湖流域属于中纬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严寒漫长。多年平均气温2.5℃-4.3℃,多年平均降水量500-550毫米,平均日照时数2500-2600小时,无霜期为125天。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636-755毫米。

  (二)湖泊与河流水系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鸡西市所辖密山市境内,由大、小兴凯湖组成,距密山市50公里。大兴凯湖水面面积4380平方公里,其中中方一侧水面面积1240平方公里。小兴凯湖水面面积176平方公里。兴凯湖作为穆棱河洪峰水量的调节水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穆棱河下游和兴凯湖东北地区免受洪涝灾害。

  兴凯湖有26条入湖河流,我国境内9条。我国直接流入大兴凯湖的河流有5条,即白棱河、齐心河、洛格河、白泡子沟、胜利沟;直接流入小兴凯湖的河流有4条,即东地河、承紫河、小黑河、西地河。兴凯湖唯一出水通道是松阿察河,主要的支流有翟麻子河、小黑河和嘎拉通河。

  穆棱河发源于完达山脉老爷岭东坡穆棱市窝集岭,流经穆棱、鸡西市区、鸡东、密山、虎林等市县区,于虎头镇南18公里处注入乌苏里江。干流河道全长834公里,流域面积18136平方公里。穆棱河由源头至鸡西城区与鸡东县交界的鸡冠山处为上游,河长329公里。由鸡冠山至虎林市湖北闸区间为中游,河长318公里。虎林市湖北闸以下河段为下游,河长187公里。穆棱河绝大部分水量经湖北闸分流由穆兴分洪道进入小兴凯湖,其余水量沿原河道进入乌苏里江。

  (三)生物资源

  动植物资源丰富。流域内共有国家级珍稀濒危物种41种,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10种。

  流域内有9处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5处,即兴凯湖自然保护区、黑龙江凤凰山自然保护区、珍宝岛湿地自然保护区、东方红湿地自然保护区、穆棱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省级4处,即鸡东曙光天蚕自然保护区、密山铁西自然保护区、虎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六峰湖自然保护区。上述保护区总面积39.94万公顷,占流域总面积的13.8%。

  二、社会经济概况

  (一)人口与区划

  2012年,兴凯湖流域总人口215.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3.17万人,农业人口81.95万人。鸡西市辖密山市、虎林市、鸡东县和6个区,46个乡镇,459个行政村,1625个自然屯,境内的农垦牡丹江管局和所属的12个国有农场,下辖100个管理区,市域内非农业人口118.8万人,农业人口67.2万人。穆棱市辖8个乡镇,127个行政村,290个自然屯,境内有省森林工业总局所属的2个国营林场,市域内非农业人口14.37万人,农业人口14.75万人。

  (二)资源禀赋

  流域内矿产资源富集,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旅游资源丰富,有界湖、界江、冰雪、湿地等原生态自然景观和“二战终结地”、中国空军诞生地、北大荒精神发源地等历史人文景观。

  (三)产业结构

  2012年,兴凯湖流域地区生产总值921.2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2.2:39.8:28.0。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7亿元,粮食总产量150.24亿斤,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出口基地。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6.8亿元,是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石墨产品生产基地和中国石墨之都,东北地区重要的煤电、煤化工、煤机生产基地。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7.6亿元,是国家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对俄进出口基地。

  (四)基础设施

  能源供应充足,现有发电装机容量130万千瓦。交通快速便捷,2012年铁路、公路、航空完成货运运输量达6300万吨,客运总量达5225万人。拥有机场1座,已开通通往北京、天津、上海、大连、青岛、哈尔滨等地航线。绥滨、城鸡、林密、密虎铁路和鹤大、鸡虎、三江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四通八达。口岸通畅,与俄罗斯毗邻,拥有密山、虎林两个国家级一类陆路客货口岸。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污染治理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重点,以改革管理体制机制为保障,分区控制、分类施策,为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总量控制,综合治理

  依据兴凯湖流域的水环境容量和水污染特征,统筹考虑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关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湖泊治理与河流治理、水环境治理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逐步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分区控制,突出重点根据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制定分区保护与治理策略,明确功能定位。突出重点任务,加强分类指导,综合运用工程、管理、自然修复等手段,解决难点问题,有计划、分步骤地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三)创新机制,落实责任建立流域治理协调机制,落实地方政府、农垦、森工系统在流域水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强化评估考核和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市场化的投入机制,加快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统一高效的流域管理体制。

  三、规划分区

  将规划范围划分为“穆棱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穆棱河中游环境治理区、穆棱河下游综合整治区、兴凯湖沿湖生态修复区”。各分区治理对策为:

  (一)穆棱河上游水源涵养区

  在该区域采取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控制水土流失等措施,减少污染物入河量。

  (二)穆棱河中游环境治理区

  在该区域侧重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点源、面源治理并重,提高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

  (三)穆棱河下游综合整治区

  通过优化水资源调度,河道疏浚和湿地建设,保证河道最小生态流量,发挥自然降解作用,降低污染物集中入湖强度。

  (四)兴凯湖沿湖生态修复区

  在该区域加快种植、养殖业结构调整,向生态农业和规模化养殖业方向转变,减少农田退水污染物含量及畜禽粪便无序排放。

  四、规划目标

  (一)水质目标

  到2020年,小兴凯湖、穆棱河6个考核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要求,其中穆棱河三岔断面达到Ⅱ类。

  (二)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以污染物普查动态更新数据(年份)为规划区各地污染物排放基数,根据国家节能减排考核和污染物入河湖排放总量要求确定削减任务,完成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

  (三)其他控制目标

  到2020年,流域用水总量控制在18.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2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3%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市中水回用率达到2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35%,煤炭采掘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降低到40%。

  (四)远期目标

  到2025年,兴凯湖水质大幅改善。小兴凯湖水质在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氮磷等富营养化指标进一步下降。穆棱河水质稳定达到水功能区要求。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

  (一)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建立并落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保护区边界设立地理标志和明显的警示标识。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加强环保监管,严格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对污染企业实施停产和限期关闭,依法取缔排污口。在取水口周围及上游建设截污工程,建设生态隔离带,防止水源地污染。

  (二)饮用水水源地建设

  加强水源地及备用水源地建设,增加供水总量,改善供水质量。开展常用水源和备用水源联合调度。实施团结水库水质改善工程及农垦系统供水工程建设,提高流域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三)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供水管网,推动区域联网供水工程建设,使之与新、老水厂供水规模相匹配,提高管网利用率。对老化、漏损严重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减少二次污染,降低管网漏损率。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加快自来水厂设备更新和工艺改造,保证供水水质。依法加强二次供水和自建供水设施的监督管理,做好水质监测。

  二、产业结构调整

  (一)发展绿色安全农业

  1、推广生态节水型种植业

  在穆棱河中游环境治理区、下游综合整治区及兴凯湖沿湖生态修复区,大力推进农田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重点建设鸡东灌区和密山引水灌区。采取弃水循环利用措施,下游利用上游弃水、井灌区利用地表水灌区弃水,提高田间弃水循环利用率。优化农作物种植布局,推行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和种植基地建设。推广使用秸秆还田技术和高强度、可回收地膜。

  2、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生产

  依托流域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支持优势产区推广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在兴凯湖沿湖生态修复区、穆棱河中游环境治理区、下游综合整治区,打造沿边出口蔬菜生产基地;在穆棱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中游环境治理区的山区、半山区,推广食用菌、中药材及林下产品种植,以及寒地桑苜间作与桑蚕养殖。此外,在全流域因地制宜发展白瓜子、向日葵、烤烟、瓜果、万寿菊等经济作物生产,构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高效经济作物产业聚集区。

  3、发展集约化生态养殖业

  根据环境承载能力,有序、适度发展集约化生态养殖业。推进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建设。实施大白鱼等特色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沿穆棱河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处理技术。鼓励利用稻田、盐碱地、采矿塌陷区等发展水产养殖,延伸渔业循环产业链。推广使用优质良种和安全高效配合饲料,集成标准化饲养、疫病防控、安全用药、池塘循环水养殖等关键技术。

  (二)建立集约型工业体系

  1、建设节水型工业

  依托流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在鸡西市区发展煤机制造、石墨新材料,在虎林和穆棱发展木材加工,在密山和穆棱发展包装材料,在虎林、密山和农垦牡丹江管局发展水稻加工等绿色食品产业。加强高耗水工业改造,在电力、机械、采矿及洗选行业实施闭路循环用水,关闭或限期整改煤炭洗选企业。按照企业单位产品用水定额,加强节水管理,推广废水处理、冷却水回收利用、锅炉冷凝水回用等先进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利用模式,加快重点行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煤炭、石墨新材料、冶金、木材等行业的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水平,实现企业间副产品和废物交换、能量和废水梯级利用。通过矿山开采工艺流程改造,实现煤矸石、尾矿、煤层气、矿井水等工业废渣、废水、废气再利用。推进循环经济园区和循环经济试点建设。

  (三)培育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充分利用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虎头珍宝岛旅游风景区、密山东北老航校、北大荒书法长廊、铁西森林公园、军垦第一场等一大批特色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兴凯湖生态度假、北大荒文化等生态旅游品牌。规划建设新开流景区、当壁镇景区、蜂蜜山景区、白鱼湾景区、泄洪闸景区、金沙滩景区,把兴凯湖流域整体打造成为东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度假景区、国际生态旅游养生度假区。推广清洁能源船舶,安装船舶污染物(油污水、垃圾、生活污水等)储存装置,沿湖设立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站,建立并落实船舶污染物岸上强制接收处理制度,建立突发性船舶污染应急反应机制,改造码头作业点,建设环保型公用码头。加快推动对俄跨境通道、口岸建设,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三、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

  (一)提高污水收集及处理率

  新建和改建一批城镇污水处理厂,加快污水处理配套收集管网建设和除磷脱氮工艺升级改造,实施雨污分流,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率与处理率。新建污水管网605.6公里、雨水管网595.3公里,鸡西市及各县所在地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力争达到100%,乡镇污水收集率达到85%以上。

  鼓励中水回用,在缺水城区和工业园区大力推进循环水再利用,重点建设鸡西鸡冠区、恒山区、农垦牡丹江管局局址等再生水利用项目,中水回用率达到25%以上。重视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防止二次污染。优化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设施建设方案,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城关镇和农垦污泥集中处置设施,其他污水处理厂污泥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

  (二)提升垃圾收集转运及无害化处置能力

  坚持城乡统筹,城市建成区实现生活垃圾全部收集,扩大垃圾收集范围,以城带乡,加快建制镇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提高垃圾收集率。新建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垃圾渗滤液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对小型填埋场,加快推进渗滤液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推进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

  (三)强化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管

  安装自动化在线监测系统,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水量和污泥监测,建立污水处理厂监管制度和目标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对污水处理厂运营的监督机制,扩大污水处理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提高卫生填埋场运营管理水平,完善填埋场防渗设施建设,对于达不到无害化要求的卫生填埋场,按有关技术标准限期整改达标,对于整改后仍无法达标的,限期封场并做好场地生态修复等后续工作。

  四、工业点源污染防治

  (一)企业污水处理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落实企业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以煤炭开采、煤炭洗选、食品加工、造纸等行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施清洁生产。推动重点涉水企业减排项目实施,对于新上项目应同步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于已有企业应加快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二)矿区污水处理与污染防治

  加强穆棱河中游地区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有毒有害污染物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防范突发水污染事件。重点抓好煤矸石、矿渣、粉煤灰、矿井水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排放,完善排污监测。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特别是对已停止采矿或关闭的矿山、坑口,要及时做好土地复垦,防止水土流失。

  (三)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

  推动生态型、循环型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示范和推广,鼓励和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创新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园区循环发展的模式。在园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企业污水排放集中处理,确保达标排放。对于可能影响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生物农药肥料、生物质能发电等企业,单独建设污水处理或预处理设施。

  (四)工业点源排放监管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行业废水排放标准,研究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逐步提高新上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生产工艺落后、污染物排放量大且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加快火电、钢铁、水泥、煤炭、冶金、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采矿业等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大力推广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产生。加强重点排污企业环保监管,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设备。落实企业用水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制度。

  五、农村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一)种植业污染治理

  加强源头污染控制,推广节水灌溉,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农田退水。推广精准施肥施药技术和机具,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推进化肥、农药控施替代,力争到2020年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10%-20%。在湖滨地带开展有机农业带建设。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有机肥、生物肥和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农药,加强病虫害防治,尤其是在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外围1公里、小兴凯湖周边1公里、穆棱河源头水源涵养区等范围内,禁止施用农药、化肥。加强农田退水治理,在穆棱河两岸和兴凯湖周边粮食主产区实施农业面源生态拦截工程,将排水渠改造成生态沟渠,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失,力争到2020年污染物拦截率达到55%以上。

  (二)养殖业污染治理

  优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布局,在流域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在禁养区内对畜禽养殖场(小区)实施限期搬迁,特别是要在穆棱河沿岸及兴凯湖周边1公里范围内,禁止畜禽养殖业发展。推动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防疫制度化、粪污资源化等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实现养殖场由传统方式向清洁、生态集约养殖方式转变。8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弃物和废水贮存、处理设施,利用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发酵技术,生产有机肥、生物燃料、沼气和水稻育秧有机基质,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强对养殖场(小区)污染物排放全过程管理。对密山市,农垦牡丹江管局辖区内养殖水面进行无公害处理和生态修复,改造穆棱河、兴凯湖沿岸渔业养殖场。逐步取缔兴凯湖围网投饵养殖。

  (三)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以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粪便无序排放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生活环境综合整治。对兴凯湖、穆棱河沿湖(河)直排村屯,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分散式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对人口集中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村屯和农场管理区,建设集中式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乡、管理区)转运、县(市、场址)集中处理”原则,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杜绝向湖岸、河道倾倒垃圾及堆放畜禽粪便。推进农村卫浴一体化进户工程建设,鼓励和引导采用沼气池处理人畜粪便,实施“一池三改”。

  (四)初春冻融水治理

  每年融水前,在穆棱河上游完成村屯散落垃圾收集转运工作,清理河道垃圾,减少冻融水、雨水冲刷携带污染物进入河道。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使现有的沟渠、池、坑、泡、排干互相连通,采取拦、引、提等方式存储“桃花水”,在处理的同时加大回用力度。对穆棱河下游河道进行疏浚,利用下游地区沿岸丰富的滩涂、沼泽资源,建设沿河降解带,对初春融水期间产生的“桃花水”进行调蓄和自然降解,减少“桃花水”一次性直排入湖量。

  六、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

  (一)水土流失治理

  在穆棱河干流源头、上游和中游支流的山地、丘岗,加强森林保护与抚育,对现有的次生林和未成林地全部采取封禁治理,在荒地营造生态林,在穆棱河两岸执行禁牧休牧等草原保护制度,增加林草覆盖率,构建山地丘岗生态防护线,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采取沟头防护,沟岸削坡,乔灌混交,沟底修谷坊、栽植固沟林等工程措施,因地制宜地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坡耕地采用免耕、深松少耕等保护性耕作,对8至25度坡耕地,修筑坡式梯田、复合式植物带,结合截流沟截短坡长,缩小汇流面积,控制水土流失;对25度以上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二)水域保护与生态修复

  推进穆棱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入河排污口治理力度,构建穆棱河上、中游两岸生态防线,在沿穆棱河干流及一级支流河道两岸25至30米范围内,采用人工造林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办法,构建生态缓冲带;对穆棱河下游河道进行疏浚、清淤,恢复河道畅通,在河口有条件的区域建设人工湿地,发挥其阻滞泥沙、截留污物、护岸护坡的作用。通过采取兴凯湖湖岗森林带保护与恢复、建设沿湖生态降解带、治理大小兴凯湖湖岗风沙口、开展沿湖区域环境治理、东北泡子库口上游水体生态修复、兴凯湖输水通道综合整治,加大对水域的保护和生态修复。

  (三)湿地保护与修复

  加强对现有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将未开垦的沼泽、湖泡全部划入生态红线,严禁违法开发或占用,保护湿地资源,维持湿地生态功能。重点对东北泡子上游穆兴分洪道两岸、直接入湖排干两侧、低洼耕地、新开垦耕地实施还湿工程,使农业退水经湿地处理后再排入河湖,在河口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人工湿地。

  (四)地质遗迹保护

  针对兴凯湖湖岸多为砂砾浅滩、湖岗土质疏松、抗冲能力较弱等特点,加强对湖岗植被和地址遗迹的保护,实施湖岗护岸工程,保障大湖湖岸稳定和安全。

  (五)物种多样性保护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对鸟类迁徙、栖息通道、繁殖地以及鱼类繁殖区进行生态修复。加强兴凯湖候鸟保护,完善候鸟疫病监测防御体系,建立候鸟疫情应急反应机制,严厉打击违法捕猎行为。落实兴凯湖休渔制度,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建设兴凯湖大白鱼放流站和穆棱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及良种繁育基地。

  (六)自然保护区建设

  建设鸡东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宝岛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曙光天蚕省级森林自然保护区、密山铁西省级自然保护区、月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八五八农场虎口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设立穆棱河源头省级自然保护区,推动将省级自然保护区提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部门协调、理顺管理体制,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

  七、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一)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优化和完善兴凯湖流域水质监测站网,对重点污染源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设施,实现实时监控。在兴凯湖湖体、沿兴凯湖主要河道(或排干)、穆棱河输水河道、一级支流和重要的市(县、农场)界断面布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穆棱河和兴凯湖上增设自动监测站点。加强对兴凯湖水体藻类的监控,增加监测频次,对中、俄双方差异性指标进行监测,建立面向中、俄水环境管理特点的界湖水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为保障城乡饮用水供水安全,增设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建立城乡供水水质监测预警体系。以县(市、区、农场)为单元,完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建设县级(农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站。加强湿地监测能力建设,建设湿地监测站。

  (二)水环境监测共享平台建设

  建设省、市、县(农垦、森工)三级水环境监测网络,推动包括污染源、水质及应急系统综合信息管理在内的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逐步实现流域水量、水质、污染源等水环境信息共享,及时掌握流域水环境状况,促进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开展水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三)环境预警机制建设

  推动兴凯湖生态安全和水环境保护预警体系和机制建设,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管理机制和处置机制。编制流域突发水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及时高效处置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增强流域上下游应急管理的协同性,落实穆棱河水环境保护“河长制”,建立污染事故应急响应联动机制。

  八、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建立由省政府牵头,相关地方政府、农垦等方面共同参与的兴凯湖流域水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流域水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统筹水环境保护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实。探索建立统一协调的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完善保护区管理局领导机构,建立保护区重点单位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的机制。适时修订相关地方法规,赋予保护区管理局必要的管理权和行政执法权,强化对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保护区内省农垦总局所属农场受保护区管理局委托承担辖区内管护工作,业务上接受保护区管理局指导;建立保护区污染治理规划、立项及旅游开发利益协调机制。建立省、市、县三级兴凯湖水环境保护办公室,负责各自辖区内水环境保护任务。

  建立兴凯湖流域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由鸡西市政府牵头,相关单位各指定1名主管领导担任联席会议成员,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情况,部署重点工作,协调解决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环境治理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对保护区内土地权属清楚、界限明晰的区域,由保护区管理局和省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依法按照各自管辖区域和职责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对保护区内权属不清、界限模糊的区域,由保护区管理局牵头,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对保护区以外给保护区自然环境带来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区域,通过联席会议的方式协调开展执法检查工作。保护区管理局要加强对保护区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违法行为,或者协调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及时处理,切实保护兴凯湖流域的水环境和生态安全。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落实责任主体,明确职责分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对规划区水环境保护负总责,要将规划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省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协调机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流域内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省农垦总局、省森林工业总局(包括下属管局、林业局)要层层签订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将规划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并将规划实施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支持和监督管理,环境保护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兴凯湖环境质量改善情况实施考核。

  二、完善标准体系,健全相关法规

  按照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等相关制度,研究制订严于国家标准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完善水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兴凯湖水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明确各级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保护兴凯湖流域水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依法开展水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制定规划实施考核办法,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有效监督。

  三、提升监管能力,严格环保执法

  加强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提升环保监管能力。推动部门、区域联合执法,构建多层次协同联动机制。严格落实执法监管的各项措施,依法加大对破坏水环境等违法案件的查处和督办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对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实施全过程监管。

  四、加大投入力度,拓宽投资渠道

  各级地方政府及省农垦总局、省森林工业总局要加大对规划项目建设的投入,推进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国家通过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农村节能减排等现有资金渠道,对兴凯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给予适当支持和倾斜。地方政府要积极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推进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通过征收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及财政资金补助,保障已建项目正常运行。探索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五、科学民主决策,强化科技攻关

  设立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兴凯湖水环境保护咨询机构,为规划项目技术方案选择、配套政策制定等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组织跨学科、多领域合作攻关团队,深入开展河流湖泊氮磷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氮磷污染防治、寒冷地区初春融水污染防控、不同类型区小流域治理等关键技术研究。积极引进人才,加强对流域保护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教育和业务培训。做好科研成果和适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培训工作。

  六、鼓励公众参与,加强社会监督

  向社会及广大公众公布水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绩效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以及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实施情况。维护广大民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新闻媒介的正确舆论导向,发挥公众和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加强环境宣传与教育,开展环保法律科普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居民点、进企业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和企业环境保护意识。

  七、扩大国际合作,推进协同治理

  进一步健全中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完善跨界生态环境重大事项通报会晤制度,合作开展兴凯湖等跨界水体水质监测和水环境保护磋商。落实中俄兴凯湖自然保护协定,推进跨境自然保护区建设,促进双方技术合作与人员交流,共同维护兴凯湖流域生态环境安全。(采编: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