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多措并举 构建支付体系多重底
近日,财政部公布的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数据,在社会上引起高度关注。一些人担心,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再加上养老待遇的逐步提高,现在已经出现了部分省市的收支缺口。如果这种趋势继续进行下去的话,那么未来极有可能爆发全面的养老支付危机。因此,采取多种措施,尽快构建我国养老保险支付体系的“多重底”,是当前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应当说,民众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养老保险处于“收大于支”的状态,运行情况良好。但是,从收支增速来看,养老保险支出的增速为18.4%,而收入的增速为11.9%,支出增速明显大于收入增速。假定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话,养老保险支付危机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情。
因此,要使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避免出现支付危机,继续保持可持续发展,就有必要未雨绸缪,尽快建立起多道“防火墙”,努力夯实养老保险制度的根基。
首先,继续加大财政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支持力度。目前,财政已成为养老保险“托底”的重要力量。事实上,如果剔除财政投入的话,我国的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现阶段就很难保持。但是,完全依靠财政兜底并非长久之策。这就有必要在进一步增加财政对养老保险支持力度的同时,不断推进全国统筹的改革进程,着力化解财政力量“独木难支”可能带来的风险。
其次,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国社保基金。全国社保基金号称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预备队”。随着财政投入数量的增加和投资收益的稳定提高,全国社保基金的规模将会稳步扩大,这将为未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养老金支付危机提供坚强的后续保障。
再次,加快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的步伐。早在2001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但由于证券市场的波动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缺乏,减持国有股补充社保基金面临着巨大的落实和执行困难。如果这一政策得到落实,以后平均每年将有超过万亿的资产充实社保。
此外,还要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虽然近些年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有所扩大,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未加入养老保险,特别是在流动人口中覆盖率偏低,而且退保现象严重。因此,如果能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就能增加缴纳保险的人员基数,提高征缴金额。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全民“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目标,对保障养老保险支付体系的安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