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力争三年内全部消灭“城中村”和城中棚户区
张秀珍几乎每天都要到曾经住了几十年江山村的老房子那边走一走。低矮的棚户区早已经被一台台矗立的塔吊和忙碌的工地所取代,这情景让她压抑不住心中的激动,想到再过一段时间自己就能将搬入水、暖、电、气齐全的新房子,想到再不用担心雨水倒灌进家门,想到再不用早晨排在数十人的队列中等着上厕所,脸上忍不住浮现出开心的笑容。
张秀珍仅是近年来佳木斯住房保障建设体系受益群众中的一个代表,是佳木斯为民办实事送福祉的一个缩影。
民生事业大如天。从佳木斯实施棚改和保障房建设工程至今,已累计改造棚户区966万㎡,建设公租房0.4万套、24万㎡,建设廉租房1.8万套、91万㎡,受益居民13.59万户。
成绩虽然喜人,但面临的任务却依然严峻。
“目前佳木斯仍有449万㎡、5.13万户的棚户区,而且这些房子主要集中在城乡接合部,商业开发价值低,采取市场化运作或政府投资改造十分困难。同时,棚户区改造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与棚改货币化安置达到50%以上的目标有较大差距,棚户区改造与房地产去库存工作没有有效结合起来,棚改筹资渠道不宽,廉租住房租金补贴覆盖面还不广,公租房退出机制尚未建立,如何让百姓住有所居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市住房保障局局长李连军对于问题直言不讳,“有问题不要紧,重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让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利益。”
创新完善棚户区改造体制机制,推动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构建多元化棚改实施主体,力争三年内将市区存量棚户区改造完毕,全部消灭“城中村”和城区棚户区……佳木斯的住房保障工作在2016年豪迈落笔。
记者从市住房保障局获悉,今年佳木斯将改造棚户区33个项目、35078套、278.4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83.14亿元。目前已有12个项目开工建设;购买存量房安置的4个项目中,有1个项目已完成征收,其余3个项目已做好征收准备工作;新增的17个棚改七期项目,已完成国开行贷款评审工作,正在等待省政府确定具体贷款模式。
如何让更多的百姓圆梦“住有所居”,住房保障部门以融合、结合、公平、保障四大要素为出发点,四条新路在2016年缓缓铺就。
走一条融合之路
与以往不同,今年,佳木斯将棚户区改造与产业项目、高新区建设相结合,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筹措改造资金,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改造模式,发挥多元化金融支持作用,这是今年走出第一条与以往不同的新路。
据了解,今年佳木斯棚改一至六期已争取各类棚改贷款88.8亿元,棚改七期45亿元贷款申请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中。
走一条结合之路
房地产业稳健发展是住房保障体系能否健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走一条房地产业与住房保障体系的紧密结合的发展之路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今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房地产业这一具有经济社会发展支柱产业地位的主基调,将棚户区改造与房地产去库存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实现棚改货币化安置达到50%以上的目标要求,认真开展待售商品房房源情况调查,科学研判棚改项目安置需求和现有库存缺口,合理制定房地产开发和棚改项目建设年度计划。在积极引导棚户区居民选择货币化安置方式的同时,努力拓宽安置渠道,政府统一搭建购买平台,棚户区居民可以将原房价值、回迁上靠面积价值等折算成购房凭证,通过平台自主选择购买开发企业提供的符合棚改安置条件存量商品房,并享受折价优惠,通过这一举措,进一步活跃房地产市场。
走一条公平之路
针对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佳木斯不断扩大廉租住房租金补贴覆盖范围,努力实现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应保尽保;完善公租房分配制度,严密操作程序和监管措施,从根本上杜绝违法违规问题,确保把房源真正分配给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
“房屋征收工作历来是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依法实施房屋征收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绕不过去的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房屋征收之路是必须要坚定不移走下去的。”李连军说。
走一条保障之路
物业管理是住房保障体系的一个不可分割部分。今年佳木斯在物业管理上要转变行政职能,落实简政放权目标要求,加强监督指导,完善体制机制,建立以属地化管理为主的市、区两级监管体系。搭建市、区两级物业服务热线平台,使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依法保障;通过发布物业“红黑榜”,面向社会和广大业主公开核定结果;着力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大力实施、老旧小区应急维修改造工程。利用半年时间将全市老旧小区和弃管楼房进行全面普查,把急需改造的小区纳入老旧小区和弃管楼房综合整治三年规划,今年将重点解决400栋楼的应急维修改造难题,通过政府投入和维修资金使用有效结合,不断提高居民居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