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省改革发展双丰收
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委主任王忠林
思路决定出路。
潜力在水,希望在山——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坚持科学认识省情,着力放大优势、补长短板,指出了农业发展“潜力在水(水利工程)、希望在山(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积极推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取得了改革和发展双丰收——全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快速推进,取得明显成效;粮食生产再创佳绩,粮食总产喜得“十一连增”。年终岁尾,记者走进省农委,近距离感受双丰收的喜悦,就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与经验,专访了省委农办主任、省农委主任王忠林。
“今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最强音,莫过于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尤其是今年,作为全国的改革示范区,“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获国家批复实施以来,省委更是抢抓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改革一线,调研指导并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先后组织召开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工作汇报会、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专项协调会、全省农村土地“三项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全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工作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意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今年我们很大精力用在改革上了,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两个工作同步推进,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王忠林开门见山。
回眸发展路,王忠林说,用改革和发展双丰收来形容当前农业农村形势是恰当的。首先是粮食生产,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今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248.4亿斤,比去年增加47.6亿斤,增长的幅度、增长的数量,几乎占全国的一半,再次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第二是农民收入。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20元,同比增长12.1%,按目前形势预计,到年底农民纯收入很可能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第三是改革的成绩单,当前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全面推进了五大创新改革,即经营主体创新,土地制度改革创新,金融保险改革创新,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创新,农业农村政策改革创新,这些都已取得初步成效;一些改革内容力度大、步伐快,尤其是经营主体创新得到了中央领导、有关部门及专家的认可和好评。在改革中,我省始终把适度规模经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而且在推进过程中,不是用行政手段去推,而是以创新农业经营主体为突破口,注重发展多种经营主体,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以保护农民的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的环节特点,采取不同的农业经营主体,来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这些做法,正在被其他省引用和借鉴。
“好成绩的取得,与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坚强领导密不可分。”王忠林说,我省农业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规模取胜,这个规模不是简单的面积大、数量多,而是能更好适应生产力发展、更好发挥单位生产效率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以质量取胜,就是优质高效,我省在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上有其他省没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省委紧紧抓住我省农业农村经济的特点和优势,科学谋划;紧紧扭住黑龙江发展的主要矛盾,紧跟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发展,使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大背景下继续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目前,全省现代农业改革不断深入,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步伐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农业保险改革创新力度加大,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启动建设了水稻繁育、粮食烘干、农机维修等配套服务中心,有力提升了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全省粮食生产再登新台阶的同时,绿色食品、蔬菜、食用菌、水产养殖、外向型农业等优势特色生产全面发展;农业基础建设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在宏观环境趋紧、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通过深入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和大园区发展战略,农机装备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农业重点产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围绕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使广大农民共享了现代农业改革与发展成果。今年前10个月,我省仅对俄蔬菜出口就达到26万吨,实现贸易额1.5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截至10月底,全省建成高标准美丽乡村200个,打造生态宜居、休闲旅游、民俗风情等类型精品村583个,3.4万个村屯完成了绿化任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