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高原特色农业牌 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① 下好四个功夫 打好高原品牌 提升高原形象

14.12.2015  14:51

   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座谈会专家发言摘登  

  

 

  图为座谈会现场。 

     编者按: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要求,云南省要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云南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探索出了一条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在12月8日召开的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座谈会上,多名专家学者围绕这一话题进行讨论。本报今日刊发相关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下好四个功夫 打好高原品牌 提升高原形象  

  近年来,云南全省上下紧紧围绕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等六大板块,瞄准国际味觉,盯住国内口味,全力打造“云系”“滇牌”系列农产品,目前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木本油料基地、蔬菜和食用菌出口基地,以及国际知名的优质茶叶生产加工贸易中心、花卉生产交易服务中心和优质咖啡原料出口基地。

  独特的高原环境为云南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丰富的资源禀赋,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赋予云南的宝贵财富,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亮丽名牌,造就了云南特色农业发展的无穷魅力和巨大潜力。

  生物多样,保证了农副产品的丰富多样。云南是农业物种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木王国、中药材之乡、生物资源基因库等美誉,能够生产满足不同群体消费需求的特色农产品。

  环境优美,保障了农副产品的生态环保和安全优质。云南工业污染少,森林覆盖率高,阳光照射时间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多,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已成为彩云之南的代名词,绿色有机、生态安全的高原特色农产品独具魅力。

  立体气候,保障了农副产品的四季飘香。云南地处低纬度、高海拔,拥有除沙漠和海洋以外的各种气候类型。立体气候特征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冬季农产品成为了市场上的“香饽饽”。优质的高原农产品备受国内外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云南始终打高原牌、走特色路,开发了多种在海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云系产品,高原特色农产品远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依托季节差生产的农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品质云咖、生态云牧、人文云茶、放心云蔬、百年云药、天然云菌、健康云油等备受消费者青睐。粮食产量实现12连增,总产量跃居全国第13位,产销基本平衡。云菜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香港市场份额占到1/3,云南的花卉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在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大花园。

  普洱茶在30多个国家完成了地理标志认证和注册,享誉国内外。云南的水果品种繁多,有130多种热带水果和100多种温带水果,四季供应,畅销国内及日本、欧美和东南亚市场,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此外,咖啡、橡胶、中药材、淡水鱼、核桃、食用植物油等一大批“云系”“滇牌”特色农产品同样受到了海内外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吃云南菜、喝云南茶、赏云南花、品云南果的消费氛围日趋浓厚。

  打好高原品牌,提升高原形象,已成为云南全省上下的共识。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扎实的工作:

  一是在特色发展上下功夫。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稳定多样性资源,坚定多元、生态、有机、无公害的发展方向,继续加大农产品品牌形象塑造,注重打时间差、季节差,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竞争优势。

  二是在转型发展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从田间到餐桌农产品的监管力度,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快“互联网+”与农业发展步伐。集中力量培育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规模大、综合效益好的农业小巨人领军企业,带动高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三是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科普等多种功能,积极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业态,促进三次产业互助互融,提质增效。

  四是在开放发展上下功夫。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把高原特色农业作为云南融入“一带一路”,辐射南亚、东南亚互利共赢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打造农业跨国产业链、产业带,推动农业技术、农业装备、农业产品全方位走出去。目前我们在东南亚、在南亚和老挝、缅甸等国家都先后建立了农业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