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作物病虫害预计呈重发趋势 农业部及早落实防控措施控制病虫危害

13.01.2017  19:32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调查和专家会商分析,受冬季气温偏高、土壤湿度偏大等因素影响,2017年农作物病虫害呈重发趋势,预计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9.7%。

  迁飞性害虫重发威胁大。水稻“两迁”害虫发生期提前、发生代次增加。稻飞虱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大部稻区偏重或大发生,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27.5%;稻纵卷叶螟在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江南沿江湖库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26.6%。粘虫在黄淮、华北和东北等玉米产区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集中危害,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10.6%;东亚飞蝗、西藏飞蝗、亚洲飞蝗持续中等偏轻发生,但在环渤海湾湖库、沿黄滩区、雅砻江和金沙江河谷等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蝗蝻危害。

  气传性病害流行风险高。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大部麦区持续偏重流行,需实施预防控制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小麦条锈病在江汉平原、汉水流域、黄淮南部、西北和西南部分麦区偏重流行,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31.3%;稻瘟病在西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部分稻区存在偏重以上流行风险,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20.0%;马铃薯晚疫病在西南东部、东北北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持续偏重流行,发生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稻曲病在江南、长江中下游、西南北部稻区重度流行,发生面积比常年增加33.3%。

  常发性病虫持续重发态势。小麦蚜虫在黄淮海小麦主产区、西北和西南部分麦区穗期偏重或大发生,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12.0%;水稻螟虫在江南局部稻区大发生,江南、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混栽区、西南北部、江淮西北部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15.8%;水稻纹枯病在江南、长江中游部分稻区大发生,南方其他大部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1.8%;玉米螟在东北大部、西北和西南局部偏重或大发生,其他大部玉米产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5.3%。

  针对今年农作物病虫重发危害形势,农业部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工作主线,坚持绿色发展导向,扎实开展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深入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努力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一是强化监测预警。组织1030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区域站,加大病虫源头区、迁飞流行过渡带、常年重发区监测调查力度,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预报信息和防控技术。二是强化绿色防控。大力推广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三是强化统防统治。扶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依托农药、药械生产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集成、产品直供、全程服务,扩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范围。四是强化科学用药。开展“百县万名农民骨干科学用药培训行动”,培训普及科学用药知识技能。五是强化督查指导。建立健全防控督导和专家巡回指导制度,确保防控工作措施落实到位,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