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批发市场打造“升级版”

05.02.2015  10:39

“中国农产品市场的改革始于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最早进行改革的领域之一,但是农产品市场的对外开放,则要延迟到2001年中国入世以后。这主要由于农产品供应是国家最刚性的需求,农产品价格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价格,农产品安全是社会民众最焦点的关注,农产品的生产者是最弱势的群体。”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第六届亚太批发市场大会上,商务部内贸专家委员会主任、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表示。

但随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要求以开放促改革,并明确指出放开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外资准入限制。黄海认为,这将为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带来新形势和新机遇,包括农产品贸易、农产品流通模式,以及农产品物流和设施在内的发展和创新都将受此影响。

净进口国存隐忧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长期以来是传统优势出口产品,但近十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进口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净进口国。”黄海表示,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671亿美元,进口1180亿美元,逆差509亿美元。2014年1月~11月,农产品出口642亿美元,进口1102亿美元,逆差460亿美元。

黄海认为,农产品进口大量增加是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需要面临的“新常态”,“一方面进口增加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带来商机,满足着民众消费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体现着我国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已成常态,城郊土地面积锐减,农产品数千公里远程运输,成本增加,损耗严重,种子、化肥、运输燃油等对外依存度提高等问题,影响着供求结构与市场定价,需要引起社会关注。”

对此,业内人士曾建议,解决国内外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价格倒挂的现象,要通过推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等方式,尽可能放缓国内农业生产成本的上涨速度。同时,关键是要理顺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现阶段应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积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推进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流通模式升级提速

“农产品市场的扩大开放不仅会让更多的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更重要的应该是,能够让中国农产品市场学习到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的建设、经营和管理的先进经验,促进中国农产品市场的转型升级。”黄海表示,目前,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正在打造“升级版”,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批发市场将由传统的组织农产品交易转变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由传统的实现农产品价值转变为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由传统的满足市场需求转变为发掘需求和创造需求。“在这些方面,国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目标、管理方式、交易方法和建设模式都值得我们学习。”

此外,在黄海看来,国家放开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外资准入限制,也将让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设施和冷链运输的建设更受益。“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运输设施缺乏,腐烂变质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产地批发市场的预冷设施薄弱。‘最后1公里’问题突出,供与求、车与货、货与库对接不畅,车辆空载率高达30%~80%,是欧美国家的3~8倍。这些领域都值得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顺应这个趋势,在第六届亚太批发市场大会的开幕式上,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国际贸易的平台的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与西班牙巴塞罗那莫卡巴那批发市场和美国农产品市场经理人协会分别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此前协会推动农产品流通国际合作,多为组织农产品经销商代表团赴海外洽谈对接。此次签署备忘录的主要目的则是希望在合作过程中,引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先进经验和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优化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划,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纳绍平表示。

 

来源: 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