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目标价改”影响几何

20.01.2015  11:42

  2015年,新一轮农产品收购接近尾声。这是自去年9月,我国对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启动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后的第一批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几个月以来,对棉花、大豆产业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上又将如何应对? 

  改革后,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种植者生产结构有望优化,下游加工企业将获得长期利好。 

  此次目标价格制度意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棉花、大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改革后种植者收入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出售棉花或大豆的收入,另一部分是目标价格补贴收入。由于其产品质量和实际出售价格不同,同种一亩棉花或大豆,亩产较高、质量较好、卖价较高的种植者,实际得到的收入就会相对较多;反之则相对较少。种植收益将取决于产品质量、出售时机和出售价格,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生产结构的作用,使效率高、竞争力强的生产者脱颖而出,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改革后种植者将面临优胜劣汰的竞争。地处主产区、种植面积大、集约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的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强,规模效应显着,市场地位将进一步强化。据悉,目前市场上只有高品级棉花和大豆能保持较高价位,销量较为稳定。市场平均价格则逐步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而不断走低。部分地处较次种植区、经营规模较小的种植者或将改变种植品种。目标价格改革调节生产结构的作用将逐步显现。 

  改革后,流通领域的企业和经纪人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多年收储已使其适应临储“铁饭碗”带来的稳定收益和便利,专心围绕国家收储企业打拼,放弃了对下游客户关系的维护。突然面对市场化的运作,将不得不重新找寻市场买家,打通销售渠道。然而目前下游需求不振,流通企业和经纪人只能根据接单数量决定收购量,销售进度明显拉长。同时为争取下游订单,将下大力气提升质量和服务,优质优价将逐步取代鱼龙混杂的行业旧势。 

  目标价格改革引导国产棉花、大豆价格持续走低,有助于下游企业缓解成本压力,提升产品竞争力。长远来看目标价格改革对下游棉纺加工和国产豆油企业扭转颓势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商业银行应随时关注相关农产品市场的变化情况,创新金融服务能力,加强行业信贷管理。 

  在金融服务方式上,商业银行应主动与各级财政部门对接,探索“目标价格补贴”担保方式。依据目标价格直补政策实施方案,尝试进行直补资金担保贷款业务。另外还要积极营销涉农补贴“一卡通”项目。 

  在支持的企业上,对已纳入国家补贴范围的地区,应及时了解农户现金流状况和种植意愿变化,优先准入种植经验丰富、种植规模大、产品品级高、种植成本低的种植大户和种植企业进行支持。对流通企业、经纪人开展风险排查,根据国内外棉花价格变化情况及下游订单情况,适时调整信贷标准,支持企业边收购、边加工、边销售,做到信贷资金投放与企业加工、销售进度相匹配。 

  商业银行应积极支持优势区域的棉纺加工、大豆加工企业和农户。棉纺企业方面,优先支持产业链条较为完整、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具备一定规模优势、生产经营较为稳定的优势企业。大豆加工企业方面,积极支持发展形势相对较好的大豆食品加工子行业,重点支持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具备研发和品牌优势以及食品安全认证的企业。择优支持豆油压榨子行业中具有原材料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行业排名靠前的大型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