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促农民增收 “十二五”超五千万人脱贫

13.10.2015  11:21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日前在“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第四场报告上表示,“十二五”期间农村扶贫事业加快发展,全国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22亿人减少到2014年的7017万人,5000多万人在“十二五”期间摘掉了“穷帽子”,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

  “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韩长赋表示,脱贫的问题主要是收入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而在201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92元,差108块钱就到一万块钱,比2010年增加近4000元,“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10.1%。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农民收入的增幅连续实现了两个高于,高于GDP增长,高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连续十一年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五年缩小,由2009年的3.33︰1下降到2014年的2.92︰1,如按可支配收入计算是2.75︰1。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万元大关,增速将继续保持“两个高于”的态势。

  在农民生活水平方面,2014年,我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将近7000元,比2010年增长了近3000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所谓恩格尔系数是指你吃的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从2010年的41.1%下降到2013年的37.7%,相应的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中央动员各方力量,采取定点扶贫、对口扶贫、精准扶贫、产业扶贫这些政策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韩长赋说,现在全国定了11个集中连片的地方定点扶贫攻关,农业部从1986年就开始定点帮扶武陵山区的湖北恩施、湖南湘西州等两个民族自治州,农业部近三十年来先后派了120余名干部在州县挂职,支持每个县发展1-2个特色产业,比如恩施茶叶、湘西椪柑、猕猴桃都已经成了支柱产业了,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以恩施为例,据统计,2010年以来,恩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了16%,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韩长赋表示,这只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之初有五亿多人处于贫困线以下,现在只有七千万人,而且水平还提高了,基本上国际接轨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中国在全球“千年发展目标”中所作的贡献,给予再高的评价都不过分,中国反贫困成就已成为世界的典范。

  对于“十三五”期间的农民增收计划,记者了解到,农民增收仍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中心目标。

  据悉,“十三五”要确实实现农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使农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人口同步实现小康。韩长赋说,现在农民收入有四个组成部分: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中最大的两块,占比都超过40%。但受成本“地板”抬升和价格“天花板”限制,以及经济增速回落和出口下降的影响,这“两大支柱”的增长动力都不乐观。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广开农民就业门路,使农民收入年均增幅继续保持“两个高于”的好势头。同时要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