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农田种植标准化 "绿色"品牌亮起来

28.09.2014  12:28

  夏丽梅 记者 张桂英

  金秋时节,广袤的黑土地像镀金了一样,几近成熟的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都已绿中泛黄,处处一派丰收在望的动人景色。在位于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的国家级金奖双启稻米产业园区里,记者看到,万亩连片的水稻田一望无际,进入黄熟期的水稻枝头顶着沉甸甸的稻穗,微风吹过,沙啦啦地响,仿佛在演奏一曲丰收的欢乐颂。园区的技术人员高兴地告诉记者:“看这长势,丰收大局已定。”

  在离此不远的北林区双启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双启米业有限公司内,记者看到水稻加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展开,设计精美的包装盒、包装袋堆起一摞摞。随行的北林区绿办主任韩志勇告诉记者,像双启稻米产业园区这种上联米业公司、下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型绿色食品基地,在北林区比比皆是。其中仅以夹芯子河、呼兰河、诺敏河的冲积平原地带为核心,建立的国家级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就达50万亩。

  近年来,北林区把开发壮大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攻点、调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支撑点、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点来抓,并且通过合理布局、科技支撑、坚持标准等措施强化基地建设,以基地带动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呈现出规模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势头。

  丰收时节,遍布黑土地的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因为产地环境和产品品质的优异,再次成为市场和众人瞩目的焦点。

  在位于诺敏河汇入呼兰河的西河口附近的一片金黄稻田里,记者见到了正在收割的秦家镇西口村村民张荣华。这位在区里都“挂号”的科技示范户自豪地告诉记者,“我是头一份!别人家的稻子,至少还得过一周才能收。”

  老张的喜悦可以理解——早收就意味着抢先上市卖好价!为此,老张在种稻上做的文章可真不少。张荣华告诉记者说,“我这稻田底儿好,是鱼池改的,格外肥沃;为了打出好米,这3垧多水田化肥用得很少、农药一点都不上!起虫子时,我有绝招:提前在稻田地旁边的鱼池上点上趋光灯,虫子奔亮飞过去了,正好被鱼吃掉,连鱼饲料都省不少;鱼池挖出的淤泥沤肥上地;水稻抽穗前,100多只鸭子全在地里生活,吃虫除草还肥田!”这些特别之处,让老张从不为他的水稻销路犯愁,而且每斤都能比别人多卖上一角钱。

  收购老张水稻的绥化嘉香米业有限公司,也很有名气。这家在北林区最早使用绿色食品标识的企业,从2000年起家到现在已经发展成拥有2万多亩经过国家认证的大型绿色食品专业化生产基地、销售区域代理遍布30多个省市,从育种、生产、加工到销售一条龙的大型绿色食品大米龙头加工企业。令人欣喜的是,如今在我省绿色食品行业,像嘉香米业这样全产业链发展的企业越来越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省在全国始终独占鳌头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优势,正日益凸显其深厚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记者从省绿办了解到,目前我省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有31个,面积1435万亩,玉米标准化基地26个,面积1570万亩;大豆标准化基地29个,面积1645万亩;蔬菜标准化基地3个,面积27万亩;还建有10万头标准化肉牛生产基地,15亿袋标准化黑木耳生产基地,基地面积总量占全国的近一半。在这些国家级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的带动下,我省标准化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5亿亩,比创建前增长4倍;依托标准化基地的支撑,全省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61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有73家,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企业的30.3%和32.2%,比创建前增长1.63倍和1.35倍;依靠标准化基地的带动,基地农户通过与龙头企业签订订单,农产品售价比普通原料每公斤高出0.2~0.4元,户均增收500元以上,其中示范户增收可达1200元以上。

  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副主任唐雪源表示,能否实现和确保标准化生产,直接关系到基地质量建设的成败。因此,我省在标准化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的建设上,从体系建设、标准执行等方面突出抓标准,始终把标准化作为核心贯穿基地建设始终。全省先后制定各类绿色食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00多个,并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颁布实施,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标准化基地配套技术体系。在基地建设中,全面推行“规划科学化、环境优良化、农田方条化、设施配套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系列化、管理规范化、投入多元化”的“八化”建设标准。省政府采取“先建后补”的办法对基地建设单位予以补贴,累计补贴2000多万元。基地建起来了,没有龙头的牵引、没有农户的支持,就仿佛光杆司令一样,难以维持可持续性的快速发展。为此,我省在大型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上,始终切实发挥企业牵引和带动作用,大力引导企业与基地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联结体。仅最近两年,全省就引进中粮生化、东方集团等15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龙江开发绿色食品,直接拉动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面积增加300万亩;更有一些大型骨干龙头企业直接参与基地建设,既加快了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也提升了企业的牵动能力。几年来,全省大型骨干企业在基础建设、技术培训、生产物资等方面投向标准化基地建设的各类资金达1.5亿元以上。据统计,目前全省这类紧密联接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的龙头企业就有329户,其中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47户,10亿元以上的5户,90%以上的绿色食品加工原料实现了与基地及农户的订单生产。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