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环境 冰城大气环境中学生观察员在行动
近些年,雾霾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北方进入冬天的供暖期,雾霾更容易出现。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的中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选取了六类地区,共十二个地点对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进行了测量。并呼吁更多市民低碳出行,环保生活。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初三十四班8名同学组成社会实践小组,对哈市多个地区的空气质量进行了一次“监测”。为了保证实践效果,我们制订了周密的实践方案。一共选取了六类地区,共十二个地点对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进行了测量。地点包括:、车流量较大的街道旁、楼房密集的住宅小区、室内公共环境、市区内空地、远离市区的空旷地、市区内高空。此外,他们还选取了早、中、晚三个不同的时段进行测量,以便比较不同时间内的数据情况。
为实现对环境空气中PM10,PM2.5,PM1浓度的进行同步实地测量,他们从哈工大借来了专业气溶胶及颗粒物分析仪器制造商美国TSI公司的8533型气溶胶(粉尘)浓度监测仪(Dust TRAKTM DRX Aerosol Monitor),并向哈工大学长们认真学习了仪器的使用方法。据了解,该仪器采用颗粒云和单颗粒监测相结合的技术,完全优于市面上通用的单独测量PM10或者PM2.5浓度粉尘仪,可以同时测量PM1、PM2.5、PM4、PM10和<15μm颗粒物等5种不同粒径的颗粒物的浓度及分布特性。
经过一系列测量,中学生们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早上的空气质量比晚上要差;高空的悬浮颗粒物多于地面;马路旁的颗粒物略多于其他地方;远离市中心的区域空气质量远好于市区内;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悬浮颗粒物含量很低;经实际测量结果现实,我们所测得的数值与当天官方给出的数值略有不同,偏高且一天中数值有变化。
在紧张的科学实践体验中,中学生们来往于多个测量地点进行测量,通过行动告诉大家:“我们不一定专业,但我们希望身边更多的人关注大气污染,低碳出行,环保生活,为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变得更好贡献一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