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来袭 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大豆!

08.01.2016  13:17

  

 

  随着时间的指针指向2016年,元旦假期的余温尚未走远,国内大豆市场仍在寒风中挣扎。需求弱、进口大豆低价冲击仍是国内大豆市场主基调,在现阶段大豆市场中,国产大豆扮演着最底层的角色,就像下面这首小诗写到的一样:

  “龙江大豆行情弱,年前仍将这么过。

  商品蛋白质量差,市场需求不买账。

  沿淮大豆受挤压,春节之前走货难。

  凛冽冬风似虎狂,大豆购销皆掩窗。

  进口大豆卖的旺,国产大豆尽潜藏。”诗中大意就是说,年前大豆行情难见利好。下面笔者来与大家详细探讨下近期大豆市场行情到底是个什么样儿。

   国际豆类年”豆好“  

  据权威媒体报道,2015年11月10日,联合国发言人斯蒂芬?杜加里克对媒体表示,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为了提高公众对豆科作物营养的认识,推出了“国际豆类年”这个全新的概念。联合国将2016年定为“国际豆类年”,并提出以“提供丰富营养,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口号。使得“豆类”在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援助战略中的“食品篮”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际豆类年”这个概念出现后,进口大豆也借着“东风”顺理成章的涌入国内大豆市场。据国外某权威媒体2015年12月15日报道可知,2015年12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预计将增长至860万吨,去年同期为730万吨,预计2015-2016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8050万吨。

  国产大豆表示“国际豆类年”真的好“”,受进口大豆冲击影响,市场对国产大豆需求不旺,进口大豆数量庞大,带来的相应后果就是国内大豆销路不畅,市场占有率下降。据笔者了解,2014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7300万吨,约占全世界大豆总产量的20%,预计 2015/16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预测数据上调150万吨,为8050万吨,因为蛋白饲料的需求量依然强劲。这使得国产大豆销路迟迟不能打开,市场购销主体仍在进口大豆上。

   国内大豆需求“去哪儿了  

  现阶段各地廉价转基因豆充斥于豆制品产业,豆制品整体质量下滑,口碑受到影响,使得国内市场对豆制品采购也相对谨慎,严重影响大豆需求量,销售量,使得国内大豆行情仍将维持弱势。

  据笔者了解,现在南方产区因大豆质量下降、农户惜售心理浓厚、收购难、销售难等因素影响下,逐步下调净粮装车价格。截至1月6日,安徽宿州4300元/斤左右、淮北4400元/斤左右、河南商丘4300元/斤左右,这已接近南方豆农心里底线,大豆价格下行空间有限。产区大豆价格的下调,且质量优于进口豆,这将会使得用粮企业逐步扩大关注范围,不在局限于进口豆,在本身蛋白含量高、余粮不充裕、随着春节的临近等利好因素下,南方产区大豆后市行情仍将被看好。

  而现阶段北方产区大豆行情表面维持稳定,实际却暗藏玄机。北方产区以黑龙江大豆主产区为例,当地市场购销清淡,所剩余粮仍维持在五成左右,按照当下需求量、走货速度等情况来看,黑龙江大豆价格春节前将维持稳定,春节后很可能出现集中售粮的情况,大豆价格或将有所下滑。虽然市场需求逐步转向南方大豆与进口大豆,但目前黑龙江地区净粮外发装车价格在3900元/吨左右,与南方市场价差维持在400元/吨的前提下,北方产区价格下行压力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