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旗帜永远飘扬 以创优凝聚力量——我校深化党建创优工作扫描
哈工大报讯(萧纵凭/文)近年来,学校党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聚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坚持质量第一、促进发展、科学提升的建设原则,将“一提三优”工程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作风年”活动、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贯彻落实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党建创优工程得到全面实施,党建科学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为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2011年学校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10年11月,中组部在我校调研后形成了题为《精神引领,典型引路,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先争优常态化》的调研报告,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负责人批示,推荐相关单位学习哈工大经验。
牢记嘱托、明确使命,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
学校党委牢记习近平同志来哈工大调研时“要主动将自身发展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成就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的嘱托,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切实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自觉融入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在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中提升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学校党委充分发挥党支部贴近师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组织优势,不断加强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党员专家和老干部、党员和团员骨干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组建了党的十八大等中央精神宣讲团并面向全校开展宣讲21场,开设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9个网络学习专题,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师生员工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认同。学校党委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方面面,增强了广大师生员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聚焦人民满意教育、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每年到航天国防系统就业的学生始终保持在2000人以上。
学校党委坚持把“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的具体载体和行动指南,突出了坚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办学特色,明确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的办学思路,坚决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重大工作部署,主动服务科技强省和高等教育强省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哈工大特色的内涵发展、特色办学的路子,为“两化融合”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如学校参与创建了15个国家级战略联盟,完成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等重大项目。学校还牵头推进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为黑龙江省80%以上大中型企业承担过技术改造和技术服务项目,相关技术产品新增工产值达200多亿元。学校提出了“两个五年,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开展了以“培育一流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和以“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学校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模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创新发展,紧紧围绕大学四大职能全力提高办学质量。经过“一提三优”工程二期建设,学校取得了一批重大突破和标志性成果,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科学研究成果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卓有成效,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进展明显,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优化,基本条件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勤学善思、学以致用,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不断提高
学校党委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通过强化理论中心组学习、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带头创先争优、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等方式,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不断强化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持续开展以哈工大实际问题为导向的专题研究,明晰了哈工大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深入推进并有效破解了学校多年来面临的教育教学改革、三支队伍建设、精细化管理、民生工程等难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彰显出了较强的办学治校能力。
学校党委着力打造学习型领导班子,不断深化创新领导班子学习的方式方法,确保班子成员在重大问题上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认识统一。学校领导班子通过专题学习、研读理论书籍、拜专家学者和师生员工为师等多种方式,既坚持“请上来”学,邀请一大批专家、老同志、毕业生、一线教师、引进人才、党外民主人士专题研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倾听师生的真知灼见,还坚持“走下去”学,通过“蹲点”联系点、“结对”教职工等方式,主动向基层学习;在“干中学、学中干”上做表率,班子成员结合学习体会、学校实际和分管工作精心备课,纷纷走上基层党委(总支)书记培训班、新任中层干部培训班、青年学术骨干培训班、青年教师研修班、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等讲台,宣讲中央精神、分享学习心得、阐述学校发展战略,积极吸收一流大学办学治校经验,努力把握教育规律,切实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学校发展建设的能力,以优良的班子作风带动全校作风建设,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学校领导班子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为了师生、依靠师生、服务师生、凝聚师生。班子成员严格执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工作制度》等直接联系和服务师生制度,坚持每周一次的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坚持与党外人士联系交友制度,坚持每学期深入课堂听课、参加学生活动、慰问离退休老同志,吸纳师生意见、集中师生智慧、接受师生监督、解决师生困难,班子成员平均每年深入各单位座谈、调研40余场次,每年通过教代会提案、电子邮箱、学生学校联络工作部等征集意见600余条。学校党委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制度健全,议事和决策程序规范,积极发挥教代会、招生工作委员会、规划委员会、人力资源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各专门委员会的作用,充分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做到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创新思路、不拘一格,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校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队伍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立足之本。学校党委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系统总结了学校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实践经验;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修订了《干部管理办法》,实施了《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管理岗位分级设置与聘任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选用干部,坚持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用采用票决制,实行了中层干部任期制,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条例》,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培训干部;坚持有计划地加强后备干部培养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对后备干部进行培养教育实行动态奖励;积极推进岗位目标责任制,将岗位职责、绩效考核、职级晋升与薪酬分配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职级晋升办法和绩效考核体系,实现了对中层干部和管理人员的激励和鞭策作用。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措施,学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中组部对15所中管高校选人用人工作检查情况的通报,指出哈工大等2所高校民主评议3项指标的平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在15所高校中最高。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以培育高水平领军人才为重点,加快凝聚新的‘八百壮士’”的师资队伍建设方略,坚持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每年党委全委扩大会议的研讨主题,不断弘扬和丰富“大师+团队”、“大胆使用青年人才”的传统及其时代内涵,形成了加快凝聚人心汇聚人才、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良好态势,涌现出了小卫星团队、复合材料研究所团队、卫星激光通信团队等一大批优秀团队。学校5年来新增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 “长江学者”6人、国家杰青12人、中组部万人计划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 、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学校入选科技部2012年度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党委确立了“学校主导、学院主体、教师主人翁”的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高端引领、多措并举的人才引进机制,不断健全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不断探索人才管理机制创新。学校成立了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成立了主管校领导领衔的高层次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服务的统筹协调;优化了人力资源委员会组成,突出专家在人才工作中的决策咨询作用;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加强人才工作管理和服务;坚持弘扬师资队伍建设传统,发挥党员专家在聚才育才方面的引领作用,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觉成才热情,形成了全校上下尊重人才、关心人才、主动服务人才发展的环境与文化。
抓好基层、打牢基础,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强化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任务,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在学校改革发展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了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学校党委结合实际修订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工业大学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组织举办了党委(总支)书记研讨班,教工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培训班,不断深化对《条例》的理解和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基层党组织坚持围绕中心抓好党建,积极推进工作创新,团结带领党员和师生争做品牌人物、争创服务品牌,形成了一院一品牌的良好局面,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党委坚持以有利于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原则,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推动在实验室、课题组、研究所、小班建立党支部,在学生社会实践团、研究生支教团、突发事件应对、小卫星发射等重大任务现场建立临时党支部,探索建立了研究生硕博纵向党支部、师生联合党支部,不断实现有效覆盖。学校党委制定实施了《党支部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教工党支部考核评价参考标准》和《学生党支部考核评价参考标准》等制度,规范健全基层党支部学习和工作制度,健全了党支部书记选拔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发展机制。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制定了党员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发展党员规章制度健全,党员发展程序规范,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系统培训和教育,把入党启蒙教育和新生军训、爱国主义教育、航天精神教育、马祖光精神学习等有机结合,实现了党员专家“信念•追求”系列报告全覆盖、“青春的选择”先进事迹报告会全覆盖、主题教育活动不断线。学校党委、基层党组织、教师党支部有青年教师发展党员专项计划,重视在教学科研骨干中发展党员,思路明确,措施有效。同时,学校党委重视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健全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员自我教育;组织党员自觉做好联系和服务师生工作。广大师生党员坚持“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典型就是一个标杆”,自觉争做“马祖光式的好教师”、“杨振岭式的好学生”、“于梦起式的后勤人”、“尚秀田式的铁人”,带头投身学校各项建设,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学生党员坚持“两会三能一创新”和“五个带头”,在学风引领、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创先争优、示范带动,在国际、国内重要赛事中取得奖励200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学生中党员比例超过90%,学校“榜样库”和研究生西部支教团的入选者90%以上都是党员。
学校党委尊重和坚持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积极探索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途径,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建立党员意见和建议受理回复机制;积极推进党务公开;不断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机制。学校党校组织机构健全,校党委书记王树权担任党校校长,成立了由相关校领导、党群部门负责人和各党校分校校长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各学院党委(总支)均设立了分党校,凝聚了一支专兼结合、兼具人格魅力和学术造诣的教学队伍,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爱岗敬业的党校管理队伍,高质量完成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的培训。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断提升
在9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核心任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扎实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通过创新精神引领和典型引路有效做法强化了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学校党委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抓住高校党建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集智攻关,强化党建工作成果转化,多项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准确把握教职工思想动态和各类舆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回应、满足教职工各方面需求,积极为教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妥善处理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始终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选树了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一大批兼具学术和人格魅力的优秀教师。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弘扬“教好一门课,就是一种育人途径”、“从走上讲台到走进学生心灵”等教书育人传统,引导教职员工自觉投身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中。
学校党委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了多角度、多途径、高密度、全过程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格局;坚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更多学生出彩”的理念,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健全学生学业发展、心理咨询、生活指导、困难资助和素质拓展等服务体系,构筑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坚持打造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形成了科学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和政策制度体系。
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成绩突出、部属高校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建设创业激励平台、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创业实践平台等多种途径,构建了多层次的创业教育、服务平台;通过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计划等,构建了课堂学习和项目学习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基地运行保障机制,保证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开展创业教育研究,推动创业教育科学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取得初步成效。在创业基地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学校对“量大面广”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挑战杯竞赛系列活动予以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涌现了一批高水平成果。
弘扬传统、与时俱进,文化体系建设不断推进
学校党委坚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大学文化建设,提出了“以全面推进哈工大文化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学校软实力”的文化建设思路,明确了“要弘扬传统、与时俱进,大力倡导学术民主、学术自由的精神,不断增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事业的感召力和向心力,建成哈工大人共有的精神家园”的文化建设目标,使哈工大校训和哈工大精神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全校各项工作的普遍要求和共同价值遵循。
学校深入挖掘和丰富哈工大精神,使校训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领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师生自觉地把校训精神融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的科研攻关中,锻造了小卫星发射“三战三捷”的微小卫星团队、20年坚守突破卫星激光通信难题的星地激光链路通信团队等200余个“追梦人”方阵。
学校党委大力弘扬以“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核心内涵的军工文化,坚持对内整合资源、对外加强协作,结合学校实际创新完善了“两馆一园”(校博物馆、航天馆、航天园)军工文化建设模式,“两馆一园”被授予或共建为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博物馆日常展品保持在5000件左右,5年累计接待来访者6万余人次;航天馆设有6个主题展区、100余套珍贵展品,5年累计接待来访者10万余人次。学校坚持在培育精神、创新机制、塑造形象方面探索途径、苦下功夫,在校内外推出了一系列“追梦人”报道,延续了“马祖光像很多人,很多人像马祖光”的“哈工大现象”;深入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和特色文化,注重继承和创新大学文化,形成了报、台、网、微(博、信)融合发展的哈工大精神家园。近年来,学校产生了一批文化建设成果,带动培养了一批文化建设骨干人才,师生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切实保障,社会辐射功能显著增强。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成绩突出,部属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成效显著:通过提高思政课建设水平、加强选修课建设、开展特色课程建设等,建设了多层面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群,拓展了文化素质教育资源;通过文化素质教育讲座、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以及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推进素质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提升了第二课堂教育质量;依托“两馆一园”,通过典型引路、榜样育人,网络化教育平台建设,校园人文景观建设等创新手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特色学术和文化氛围;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搭建教育科研平台等途径,促进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通过一系列举措,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文化传播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完善体系、齐抓共管,和谐校园建设不断加快
近年来,学校党委在反腐倡廉、安全稳定、教代会、工会、群团组织、统战和老干部工作等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
学校党委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坚持把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关键环节;坚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学校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立体式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网络,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中心工作协调同步,综合成效显著。
学校党委不断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坚持“分层分类”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将预警机制贯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全过程。学校狠抓“校院联动”,完善制度建设,推动信息公开,尤其是加强对重要关口的监督监察,强化对用人、用钱、用权等关键环节的监察,强化效能监察,促进勤政高效。5年来,学校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显著增强,廉洁校园建设效果突出。
学校党委不断加强安全稳定工作,全面落实中央精神和黑龙江省委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总体部署,不断健全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体系,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校园综合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各类安全隐患定期排查整治机制,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保密工作责任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文明校园。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教代会工作,教代会制度健全,工作规范;依法保证教代会正确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权;深化教代会提案征集工作,提高了提案质量。学校党委不断加强二级教代会建设,积极发挥二级教代会在学院发展中的作用,推进了学校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
学校党委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要求,不断加强工会专职干部的配备。工会切实发挥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开展建功立业竞赛活动作为激发广大教职工创造活力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三育人”工作,5年来累计100余人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师德标兵、省劳动模范等省级以上表彰和奖励。
学校党委坚持党建带团建,指导共青团确立了“欣赏青年,激励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精神引领、典型引路、品牌带动”的思想引领教育体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服务青年教职工和学生成长成才的活动,建设了6大类成长服务平台、120个社会实践基地、21个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基地、6个研究生西部支教地。
学校党委坚持定期召开党外人士通报会,支持和协助各民主党派搞好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认真做好民主党派成员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5年来,学校党外知识分子荣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达50余人次。学校党委积极宣传和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关心少数民族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坚持为侨服务。学校侨联连续5届获得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称号。
学校党委发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做到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老干部,加强离退休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对离退休干部思想的引导,抓好解难帮困工作,鼓励老同志发挥余热。学校切实将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对离退休职工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要求落到实处,创新开展“文化型活动室”建设工作,培育了以金婚庆典、集体祝寿、爱心送餐、家访门诊、空巢家庭电话巡访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敬老爱老品牌活动和项目。
传承创新、铸造品牌,党建工作特色不断凸显
坚持航天梦引领,精育追梦人方阵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更多师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实现航天梦、强国梦增添强大能量,是哈工大坚持立德树人的新课题和新职责。学校融会“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航天传统精神,凝练学校长期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办学过程中积聚的宝贵精神资源,锻造了具有哈工大特质的航天梦,孕育了传承哈工大精神的航天人,充分发挥了旗帜引领和导行示范作用,形成了一大批追逐航天梦、托举强国梦的追梦人群星方阵。
坚持航天梦引领,让师生敢于有梦。学校坚持航天梦教育“全覆盖”工作目标,强化“两馆一园”阵地建设,让师生走近航天、了解航天;坚持航天梦育人“全过程”工作理念,抓住重要时机契机持续导行,让师生热爱航天、立志实现航天梦。学校集中打造了以哈工大博物馆、哈工大航天馆、哈工大航天园为主体的“两馆一园”航天特色文化育人阵地,使之成为新生入学、新教职入职、入党启蒙教育的“第一站”和日常航天教育、传播航天精神的重要场所。学校坚持开展“入口处的思考”、“在出口再打烙印”等活动,使新生走进哈工大、融入航天梦,让毕业生怀揣航天梦远航;通过举办“哈工大与中国航天”等专题展览,开展“航天人引领航天人”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品牌活动和“航天行”、“基地行”等校外实践活动,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航天梦提振师生精气神。
突出排头兵示范,让师生勇于追梦。学校党委积极发挥党员专家的排头兵示范作用,努力使广大师生将航天精神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催生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各类追梦人方阵200余个,凸显了哈工大人的追梦行动。学校坚持用好党员专家的“集群效应”和航天精神的“辐射效应”,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在航天项目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专家的先锋模范作用,将优质航天精神资源转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特质和自觉行动,凝聚形成了一批勇于追梦的群星方阵:复合材料研究所成为老中青密切合作、群星云集的方阵典范,小卫星技术团队打造了小卫星三度闪耀星空的梦幻方阵,卫星激光通信团队成为众多坚守航天梦的传奇方阵代表,燃烧工程研究所成为园丁与桃李共同闪耀黑土地的名牌方阵,还引领打造了一批志愿服务接力方阵、科技创新明星方阵……
强化多平台助力,让师生勤于圆梦。学校党委坚持站位高端、顶层设计、多措并举,积极打造更加广阔的锻炼平台和追梦舞台,助力广大师生勤于圆梦。学校注重设计圆梦的“高端平台”,紧紧围绕航天领域重大需求,瞄准宇航科学与技术战略制高点排兵布阵;注重搭建圆梦的“广阔舞台”,坚持将航天国防重大科研项目转化成助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圆梦平台的助力下,一批批追梦人茁壮成长、建功立业,他们中既有本、硕、博期间连续参与重大科研攻关的青年教师,也有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并获得大奖的优秀学子;既有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志愿返乡支教的藏族女孩,也有放弃高薪职业毅然从军的热血男儿……5年来学校累计有万余名毕业生到航天国防系统工作,快速壮大的追梦人方阵正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哈工大正在汇聚更多英才方阵,向着更深的宇宙空间去追梦。
弘扬“八百壮士”精神 打造青年教师“旗舰”
青年教师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力军。学校党委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在人才工作中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重要作用,弘扬“铭记国家重托,肩负艰巨使命,扎根东北,艰苦创业,拼搏奉献,把毕生都献给了共和国的工业化事业”的“八百壮士”精神,坚持在青年教师“旗舰”的引航、启航、续航、护航上下功夫,凝聚青年教师发展合力。
精神引领、典型引路,“引航”青年教师“旗舰”。学校党委系统运用宣传、表彰、竞赛、报告会等手段,坚持10年不间断地开展向“八百壮士”杰出代表马祖光院士学习教育活动,选树了一大批老中青教师典型,为青年教师“旗舰”树立了航标,确保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学缘的青年教师都能顺利驶入“哈工大航道”。2010年底,中组部针对我校先进涌流、人才辈出的“哈工大现象”撰写了调研报告,充分肯定了我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学校通过设立李昌奖,发挥老一代“八百壮士”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开设宣传专栏专题等方式,广泛宣讲老一代“八百壮士”事迹和精神;不断加大青年教师典型选拔力度,激发青年教师潜能,展现青年教师风采,营造争上氛围。
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启航”青年教师“旗舰”。学校党委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校院纵向联动、部门横向协同,多渠道凝聚起促进青年教师发展的合力,为青年教师“旗舰”启航提供强大引擎。学校实施“以培育高水平领军人才为重点,加快凝聚新的‘八百壮士’”的师资队伍建设方略,通过寒暑假工作会议战略研讨、校院两级教代会分组讨论等方式,在全校上下形成了“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地加快凝聚青年人才的良好态势。学校还整合人事处、组织部、党校、研究生院、国际合作处、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等资源,5年累计培训青年教师1500余人次;支持800余名青年教师到国外访学交流,通过CSC项目派出留学进修师资人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政策助推,团队助力,“续航”青年教师“旗舰”。学校出台了《岗位分类设置指导意见》和《岗位分类设置、岗位绩效津贴改革方案》,让各类青年人才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有彰显潜质的晋升通道;推出了《基础研究杰出人才“跃升”培育计划》、《学科(学术)后备带头人培育计划》、《青年学者基础科研能力建设项目》等,让青年教师持续获得成长正能量和加速度;实施了《副教授博导遴选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教学拔尖人才选聘计划》、《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突出贡献人才计划》等硬招、实招,畅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绿色通道”,5年选聘副教授博导累计达200多名,面向校内外、海内外直接选聘35岁以下教授36名、副教授64名。
关心爱护,精心服务,“护航”青年教师“旗舰”。学校党委注重营造关心青年教师、爱护青年教师的人文环境,积极打造生活上后顾无忧、服务上精细到位的工作环境。为增强青年教师的幸福感,学校在津贴政策改革方面加大向青年骨干教师倾斜力度,在奖励项目设置方面推出了“国家开发银行科技创新奖”等多个专项,激励青年骨干教师在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家各类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专项工程中承担主要任务。校院领导主动与青年教师“结对子”,通过青年教师座谈会等多渠道及时了解青年教师困难、倾听青年教师声音。学校成立了校院两级青年教师联合会和20余个俱乐部,让青年教师开展活动有空间、相互交流有平台、建言献策有渠道。在多种措施的保障下,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形成了百舸争流、旗舰竞发的良好局面。
全面实施党建创优工程二期建设以来,学校党建和中心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迈入了全面提高质量、冲击世界一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发展阶段,承载着党、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全校师生员工的期盼。因此,学校党委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兰锐 来源: 哈工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