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出版业尝试有声书 中国有声书产业被评较初级
导读:如果一个故事可以凭借鼓膜的共振流进人们的心里,如果可以用耳朵叩开文字符号组成的意象世界,阅读行为会延伸出怎样的可能?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声书”也跃出了传统的电台广播、CD光盘的范畴,为人们的阅读生活开辟了新的路径,也为传统出版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青阅读记者采访了数家出版机构和有声书服务商,试图寻找故事与声音交织的拐点。总的来看,与国外付费下载、有明确盈利模式的有声书出版不同,我国的有声书产业还比较初级,无论持有内容的出版商还是推送有声读物的网络平台,都处于摸索阶段。而且,我国的互联网用户所习惯的“免费”,使得有声书在中国面临的状况更为复杂,需要探索新的路径。
有声书读者:为什么选择听书?
亚马逊旗下的海外大型有声读物发售商Audible的首席执行官唐纳德·卡茨这样说起自己创办公司的初衷:“我自己写作20年……我发现若能善加利用平常一些空闲时间,我可大幅增加我的阅读时间,当初就是因为这样而成立了Audible.com。”他致力于通过有声读物实现口头叙述和数字化变革的无缝对接。在一次访谈中他说:“别忘了,我们童年最难忘的乐趣之一就是有人读书给我们听,这是段温暖和奢侈的经历。”
相比海外有声书市场的繁荣,中国的有声书产业刚刚起步,鱼龙混杂,发展出一定规模,但还未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同。目前,我国有声书的主力消费人群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受文本阅读条件限制的读者群,如有车族、老年人、家庭主妇、健身者。作家马伯庸曾发微博分享关于有声书的体验:“我现在上下班经常堵在路上,一堵一两个小时,所以听书比看书还多。”编剧柏邦妮也说:“现在我很多时候是手机阅读,网络阅读,有时听有声书,也挺好,不必拘泥形式。”
第二类是缺乏文本阅读能力的读者群,如盲人、幼童、有阅读障碍的人群。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演员狄菲菲曾为年幼的女儿录制睡前故事《白雪公主》,让出版人张立宪萌生出为小朋友制作有声读物的念头。
第三类是单纯对有声读物感兴趣的人群,他们具备阅读纸质书的条件,但有“听书”的兴趣,如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受过高等教育,有过海外留学经历,热爱阅读的群体。美食家蔡澜曾发表博文盛赞Audible制作发行的有声读物,认为可以在长途旅行中借此充实自己。
喜马拉雅听书:不看好用户付费购买内容的经营模式
作为一家已经拥有超过7000万激活用户的移动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有声读物频道每日播放量可以达到1000万。通常一部有声书被分割为二十分钟左右一集的电台节目,还会根据内容需要加入配乐和角色扮演等灵活形式,供用户免费收听。除了言情、玄幻、架空等网络小说网站常见的题材分类,博集天卷、读客熊猫、中信智汇和果麦文化四个以出版机构为名的分类悄然入驻,显示出喜马拉雅听书在与传统出版业的合作上已经做出了一些有效的尝试。
喜马拉雅电台有声书的一名内容编辑向青阅读记者介绍:在为一本书挑选朗读者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一般优秀的主播需要感情充沛,演绎到位,声音特质与书相契合,能分辨不同角色,这样才能胜任录制新晋热门小说有声书版的工作。而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作早已有了广播电台版本,如在喜马拉雅收听量颇高的《追风筝的人》、《平凡的世界》、《飘》、《四世同堂》,都是先由电台主播录制成有声节目在广播放送,然后才被喜马拉雅收录的。
喜马拉雅电台版权商务代表郁力在接受青阅读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决定有声书版权购买的关键因素:“编辑团队根据数据分析用户需求,版权团队按照市场反响判断是否购买。不能光凭借内容,最终还要看用户和市场。”在谈到喜马拉雅与四个出版机构的合作时,郁力表示这是一个你情我愿的选择:“海外有声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熟,中国的一些出版社对这个市场有信心,想要共同开拓。”
至于喜马拉雅电台在商业化及盈利模式方面的探索,郁力直言公司中层对用户付费购买内容的经营模式并不看好,更希望发展广告业务和主播经济等新模式。关于“主播经济”,郁力解释,是喜马拉雅有意培养自有主播在网络世界的人气和影响力,通过网友打赏等方式实现变现。“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听众、电台、主播和合作方都能受益。”
传统出版业:开始尝试有声书,但仍持观望态度
尽管有四家出版公司进驻喜马拉雅听书,但它们提供的有声书数量并不算多,这也显示了传统出版业在正版有声读物发行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我国互联网用户的免费习惯使得出版社想要依靠发行有声书直接盈利比较困难。据青阅读记者了解,某些出版机构会无偿地将一些有声书版权授予网络平台,实际上是作为纸质书的一种营销手段,希望扩大其影响力。而目前有的作者在与出版社签约时,会保留有声书版权,希望自己可以直接与网络平台合作。
广西师大出版社理想国的营销编辑戴学林向青阅读记者介绍:“理想国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有声读物出版计划,是因为市场和渠道有待摸索。”理想国尝试性踏出的第一步是请林青霞朗读自传《窗里窗外》,由她选读书中的部分文章,在香港完成录制。“现在是纯粹朗读文章,需要有后期制作才能拿出去。网上暂时不会流出,我们还在考虑怎么使用。”
同样对有声书秉持观望态度的还有新星出版社,营销编辑李濛介绍说:“午夜文库请著名主播李野默录制了旗下众多侦探小说的有声版本,但是还没有具体的推广计划,未来可能在网络电台免费播送。”李野默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艺术家,曾播讲了《活着》、《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多部名作,深受广大有声书爱好者喜爱。
目前,各大出版社数字创新业务部门的着眼点仍然放在电子书制作上,对于有声书显得既审慎又保留。什么样的书适合被制作成有声版本、能否寻找到优秀的朗读者、成熟的制作团队、适合的发行渠道,以及读者听众是否买账,是否愿意付费获取高质量的有声书产品……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能否形成完备的有声书产业链条,将成为出版社开拓有声书业务的关键考量因素。
有声书意味着故事与声音的相遇。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写到声音和故事的力量:“有时我觉得你的声音从远处传来,而我是一个囚徒,给困在庸俗不堪的境地,那时人类社会所有的形态都已经达到轮回的终极,很难想象还会演变成什么新的形态。而我从你的声音里听出了使城市生存的、看不见的理由,通过这些理由,也许它们死后还可以复活。”
如果说文字、图像这类静态文本存在的意义是将浑厚复杂的世界凝固为可以拆分的标本,赋予用眼睛认识世界的观察者以极大的自由,那么声音,它忠实地保留甚至放大了故事里难以捉摸的失控状态。它实时发生,稍纵即逝,不宜拆分,起于形气相轧而终于习而不察,它赋予用耳朵捕捉世界的聆听者以在场的体验——这是有声书不可替代之美,这是另一种阅读,召唤着人们投身其中。本版采写/王佳莹
个案
《读库》联手上译厂
2014年8月23日晚,鼓楼西剧场的舞台被布置成客厅的样子,茶几上摆着一瓶红酒,立柜上插满玫瑰的花瓶晶莹剔透。这是出版机构《读库》在京举办的“声音的秘密”活动,邀请了童自荣、曹雷、狄菲菲、黄雷、赵乾景、吴磊和陶典七位专业配音演员,现场为观众朗诵《读库》出品的童书、诗集和小说。
《读库》的有声书项目开始于2012年。主编张立宪在修复整理民国老课本《共和国教科书》时,想到可以为其配上声音,让小朋友边听边跟读,从而萌生了制作有声书的念头。出于幼时受译制片滋养而生发的情结,张立宪托朋友联系了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演员。童自荣、刘广宁、曹雷等著名配音演员先后录制了《读库》出版的挪威散文集《童年与故乡》、瑞典图文集《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农庄》、海桑诗集《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林海音《城南旧事》和朱自清《背影》的有声版本。
项目还在不疾不徐地推进,近两年,《读库》一直在默默地做事。张立宪在微博里谈制作有声书的感受:“为无形无质的声音付出费用,现在的我们还没有这种消费习惯,这是短期内看不到前景的事情。但比精准的数据分析、有效的营销预测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抢救这些美好的声音。”在他的理解中,“越简单的表达方式,给人的想象空间越大。文字最简单,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声音是仅次于文字的简单,便可带给人们尽量多的丰富。”
目前,这些有声书被制作成CD光盘随书附赠。《读库》也在寻找新的技术方式和传播手段,试图让更多人以更方便的渠道参与到声音的盛筵中来。《读库》在自己的网站、微博和荔枝FM电台中不定期发布独立片段,期待更多人听到这些美妙的故事,领略上译厂配音艺术家们的风采。
编辑:陈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