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今:中国对非是伙伴而非"白给真金白银"的捐助者

10.09.2015  11:13

首任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中非国际商学院院长刘贵今大使9日表示,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对非合作不同,中国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不是居高临下的捐助者,而是合作伙伴。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更需要非洲。”

9日,刘贵今大使受邀出席了中非智库论坛第四届会议,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指出,目前中非关系的话语权不是中非学者,而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学者。中非之间最大的挑战是软的方面,是中非之间的相互了解上。中非学者应该高调发声,提高在话语权上的影响力,掌握话语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近。中非民众必须增进相互了解,夯实民意基础。

对于有网民对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提出质疑,认为中国对非合作就是“拿纳税人的钱无偿捐助给非洲”,刘贵今予以批驳。他表示,这是一种基于老眼光的“误解”:“中国对非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中国经济此前高速发展,需要大量原料和能源,非洲是我们比较可靠的供应地。中国生产的产品也需要市场,而非洲的市场很大。另外,我们很多中国公司到非洲承包劳务工程,在改善非洲基础设施的同时,增加了收入,锻炼了队伍。”

刘贵今告诉记者:“中非互有需要,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更需要非洲。”他表示:“我们不是真金白银地白给非洲。如中国每年对非洲提供300亿美元的贷款,不是白给的,而是用来做项目的。在这过程中我们的机械和产品出口到了非洲,我们人员走向了非洲,我们的公司增加了收入,国家得到了好处。这不再是收不回来了的单边官方援助,而是互利共赢的。”

“我们不是居高临下的捐助者,而是合作伙伴。我们一直坚持这么去做,这是与其他国家的根本不同。”他说。

刘贵今还强调,中非合作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对于有关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的西方论调,他澄清说:“我们不是掠夺资源,我们是从国际市场上高价购买非洲的资源,给出了比他们过去更高的价格。非洲获得了收入,可以发展经济,发展制造业,改善民众生活。”

刘贵今指出,中非目前正在进行产业合作。非洲发展需要很多基础设施,需要优质的产能,中国在这方面具有优势。“目前非洲工业化刚处于起步阶段。”他说,“非洲国家面临两个选择: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很尖端,技术含量高,就未必符合非洲的要求;相对而言,中端技术、优质产能就能符合其需要。”

他表示,中国不会把落后产能转移给非洲:“我们不能把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过剩的产业转移给非洲,而是要把富余的、优质的产能转移给非洲。我们不能在污染了中国的江河湖海,搞暗了我们的蓝天白云后,再到非洲搞这种事情。”为此,他希望非洲国家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减少官僚主义和办事拖拉的作风,做好准备迎接中国深层次经济增长带来的机遇。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