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话语权 中国版“未来”汽车亮相上海
未来的汽车是什么模样?相信不少的科幻电影给了我们很多的答案。比如可以远程操控车门关闭,比如使用更加清洁的动力、比如在无人驾驶状态下,摆脱了方向盘和刹车踏板束缚的司机可以喝茶聊天看书。
当然,这样的想象是支离破碎甚至天马行空的,那么究竟再过四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汽车作为人类出行的重要工具将会进化成怎样的程度?汽车工业在汹涌而至的互联网技术面前,将会做出怎样的变革?仍然处于蹒跚学步的中国汽车产业将如何面对这新一轮的竞争和挑战?在通向未来之路上,是否会有中国汽车的身影?相信这些都是不少中国消费者关心的话题。
虽然这些问题都颇具未来感和前瞻性,但确实到了该认真思考的时刻了。全球汽车产业早已开始了前瞻性技术研发的话语权争夺之中。其中,无人驾驶技术、新能源汽车、车联网技术均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全球汽车产业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共识,未来汽车的基本功能和特征就是无人驾驶,谁掌握了无人驾驶技术,也就掌握了未来汽车研发竞争的密码。而无人驾驶技术也就成为了全球车企纷纷力争的焦点技术。
日前,奥迪官方确认,由奥迪主导开发的核心元件-——---中央驾驶辅助控制器(zFAS)即将在两年内实现量产,并逐步运用到奥迪系列车型。不仅如此,奥迪还在刹车和转向系统等执行元件以及传感器零件与德国博世公司、美国德尔福公司等领先供应商建立合作。
2010年,搭载自动驾驶系统的奥迪TTS在拥有156个弯道的美国派克峰山道上完成了测试;2012年,奥迪成为第一家获得美国内华达州批准自动驾驶车辆上路通行的汽车厂商; 2014年,奥迪RS 7自动驾驶概念车以极限速度完成了整圈霍根海姆专业赛道的自动驾驶。
而无人驾驶并不仅仅属于德国人,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沃尔沃汽车在中国道路上进行的无人驾驶技术测试实验。
对于无人驾驶志在必得的沃尔沃已经明确规划了路线图和目标,据欧洲媒体inautonews2月24日报道,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计划于2017年开始无人驾驶试点项目,投入100辆汽车进行自动驾驶路测。同其他豪华汽车品牌不同的是,此次测试将摒弃以往工程师随同测试的惯例,转而将权利转交给顾客。该项测试将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进行。
各大厂商在无人驾驶领域激战正酣,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同样竞争“如火如荼”。虽然现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是目前主流消费市场“看得到”的热门,但真正属于未来的前瞻性科技还是在燃料电池领域。燃料电池可通过氢气和氧气结合生成水的化学反应实现发电。这项技术使得零排放汽车成为可能,而且采用燃料电池的汽车比目前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还要长。
先天的技术优势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据日本共同社4月报道,日本调查公司富士经济预测,2030年度燃料电池车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198万-199万辆,总金额将达4.75万亿日元。其中日本市场规模达48万辆,金额为1.15万亿日元。富士经济认为,2030年度燃料电池车加上家庭、企事业单位燃料电池系统的全球市场规模将增至2014年度的约60倍,达6.49万亿日元。
国际车企同样在此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话语权争夺,丰田在去年发售了面向大众的全球首款燃料电池车,而欧洲大陆的竞争对手并不希望“输在起跑线”上。据英国《每日电讯报》3月披露,大众表示其目前正在研发燃料电池技术。据大众研发部门主管乌尔里希?哈肯贝格(Ulrich Hackenberg)称,公司正致力于研发燃料电池车,其同时强调,“我们的燃料电池技术与我们的竞争者保持在同一水平。”
而奥迪则通过运用资本力量实现在此领域的弯道超车,据美国彭博社2月11日披露,奥迪斥资1.12亿美元购买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Ballard Power Systems)公司研发的燃料电池技术。奥迪还计划与大众旗下其他品牌共享此项技术,包括保时捷、宾利和兰博基尼等。
编辑: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