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曾凡林:“教学是最好的学习” ——访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曾凡林

13.12.2015  12:39

    哈工大报讯(学生记者 冯小恩/文)明亮而宽敞的教室里,同学们专注的目光落在黑板前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老师身上。洪亮的声音滔滔不绝,眼镜后面那双明亮的眼睛也在跟学生们互动交流,使他显得更加从容淡定。从2007年秋季学期第一次登上三尺讲台,他从学生的天地踏上了教师的讲台。他就是航天科学与力学系的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凡林。

  提起自己第一次以教师身份登上讲台讲授 “高等力学”这门课的经历,曾凡林至今记忆犹新。尽管课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但当真正站上神圣的讲台,那一刻他还是免不了紧张。他一边控制着紧张起伏的情绪,一边根据课前准备的讲义讲授课程,总算是完整地讲完了人生中第一堂课。然而,讲课结束后他对自己的表现很不满意,旁听的专家也认为他的带稿讲课有些不尽如人意。这次经历带给曾凡林很大的震动,也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内涵。

  从此,每次课前曾凡林都会反复地推导演算公式直到烂熟于心,反复进行讲课练习保证在真正讲课时更为流畅和富有趣味性。在2008年秋季学期第二次讲授这门课时,他除了阅读大量文献充分备课,还会在每次讲课前花一两天时间不断练习,对所讲知识内容做到胸有成竹,并做到完全地脱稿授课。让他没想到的是,这门课竟然吸引了不少旁听的研究生,而专家也对他的教学给予很高评价。

  在哈工大,力学课程向来都是同学们眼中的“神课”,其中抽象的力学概念常常让人难以理解。不过曾凡林却有着自己的“秘籍”——首先是自身扎实的知识基础,在脑子里形成体系并相当熟练。他还会经常向教学经验丰富的孙毅、程燕平等教学名师学习,研究他们的授课特点,学习他们的讲课台风。

  “曾老师讲课逻辑很清晰,重点也很突出,有时他还会举很多有意思的例子,让我们理解得更加透彻。”“曾老师讲课十分流畅,由浅入深,我们的思路也变得清晰起来。他会举很多工程应用的例子,让我们感到仿佛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上过曾凡林理论力学课的同学说。上课举例子,这是曾凡林最擅长的教学方法之一。“获取例子不能凭一时之兴、一日之功,而应该注重积累,做有心人。”他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是在网络上偶然发现某个事件可以与课堂上的某个知识点结合起来,我就会把它记录下来,当作素材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效果很好。

  曾凡林认为事先做好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也非常重要。他常常会找一些生动的案例或背景材料作为课程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一方面让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利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也日渐拓宽学生的视野。力学中总会有繁杂的公式推导,他备课时总会不厌其烦地把这些公式全部推导好几遍,直到把里面隐含的背景知识都弄清楚,用来练习的草纸常常会达到几十页。“只有规格严格,才能功夫到家。”这是他的教学理念,“要真正讲好一门课,备课的时间至少要达到讲课时间的5到10倍才能有好的效果,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来说更是如此。

  曾凡林在平时很注重自身在专业领域的提高。他认为提升自我的最好方法就是做科研,“只有深入研究一些科学问题,多进行国际交流并且对专业前沿领域保持一定的敏感和热情,才会不断加强自身的科学素养,才能提升总结和凝练科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也会抓住各种机会让自己多接触和了解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了解得越多,思路会越开阔,看问题也会更全面。”这是他为自己树立的目标。

  正是这种踏实肯干、追求卓越的坚持,使曾凡林一路收获颇丰。在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上,他代表学校理论力学课程组参赛并获得一等奖。2014年10月,他受高等教育出版社邀请,在第九届全国力学课程报告论坛上作示范教学报告。在此前参加的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他也获得一等奖。面对成绩,他谦虚地说:“我还不能称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能说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着。”他说自己从学生时代就十分尊敬和爱戴数学教师杨克邵和力学专业教师盖秉政:“两位老师是我的榜样,我要像他们那样成为受人尊敬的好老师。

  8年的从教经历也许并不算久,然而曾凡林却在这段时间里不断提升自己,力求尽善尽美。“上大学时学习只是一个需要对自己负责的过程。当了老师以后,明显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不同了。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需要对学生负责的不断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需要学习得非常透彻和深入,这样才能讲得出、讲得对。教学是最好的学习。”曾凡林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