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助力精准脱贫 林业作为不止在当下

10.03.2016  10:16

              我国扶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7000多万贫困人口要在5年之内全部如期脱贫,形势逼人、任务艰巨。
  林业该如何发挥优势,助力精准脱贫?
  我国有45亿亩林地,是18亿亩耕地保有量的2倍还多;我国约有6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而山区、沙区既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又是林业资源富集的地方。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在国家脱贫攻战的伟大征程中,林业的作为远不止在当下。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绿岗惠民,林业不仅可以带来工程就业的机会、产业富民的希望、绿岗增收的可能,还能留下一笔丰厚的绿色增值的资产,既输血也造血,为可持续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生态扶贫天地宽
  “十二五”期间,全国共完成造林4.5亿亩、森林抚育6亿亩;中央林业投入4948亿元,是“十一五”的1.7倍。
  巨量的资金投入,不仅迅速改善了当地生态,还直接带动了就业增收。新一轮退耕还林已安排1500万亩,今年还将完成1500万亩。工程区的农民,不仅有工程建设的务工收入、退出耕地的粮食补贴,还可以有一份不再务农的打工收入。
  荒漠化和石漠化面积占中西部国土面积的1/3。代表、委员们认为,这些地区的精准脱贫,宜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紧密结合,通过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开发、生态补偿、生态移民等方式,帮助当地贫困人口尽快走上致富路。
  “内蒙古库布其治沙经验”得到世界认可。全国政协委员、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说,亿利资源集团在库布其沙漠创造生态财富4600多亿元,创造就业100万人次,累计减贫脱贫10万人。库布其人通过生态修复和发展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沙漠太阳能等沙漠生态循环经济产业,把“死亡之海”变成了优势资源。王文彪说:“沙漠是可以建成绿洲经济的。”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云南代表团全体会议时说,怒江大峡谷现在是贫困落后的。怒江机场、高速公路建设已经启动。我们有信心在未来5至10年,把怒江大峡谷打造成世界级旅游胜地。
  过去5年,贵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56万。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说,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并重,深入实施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加大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绿水青山创造更多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贫困群众收入的增长点。抓住中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机遇,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让他们既有钱可赚,又有工可务。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长郝鹏说,要把精准脱贫和生态保护糅合到一起。生态保护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贫困地区脱贫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今年,我们决定增加生态管护岗位,原则上做到每一个贫困户有一个月均收入1800元的生态管护岗位,确保一年收入达到2.1万元,使每户贫困家庭都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对于自然条件实在严酷的地区,可进行生态移民。”霍学喜说。
   林业产业展身手
  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精准扶贫提出了“五个一批”的要求,其中“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排在首位。作为山区、沙区的重要基础产业,林业产业助力精准脱贫,非常值得期待。
  2015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1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400亿美元,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双双跃居世界首位。林业产业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就近就业增收。
  “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杨忠岐说:“要充分发挥当地特有林业优势,因地制宜种植优质木本油料作物,发展特色林果、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和花卉苗木产业,同时实施技术服务、对口帮扶等措施,加快山区经济发展。”
  “发展林业产业要选准项目,选准资源。”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林业厅巡视员吴鸿说。浙江省为林农搭配种植林木品种、跟进技术,再通过“财政补贴、农民出力”的方式,建设林区道路。“成本降低后的这部分利润就是一种扶贫。”吴鸿说,在竹子资源丰富的地区,浙江建议企业将粗加工环节放在当地,既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又改善了当地贫困户的劳动条件,促进了毛竹资源的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说,通过发展竹藤产业开展扶贫是竹藤地区最根本、最长远的扶贫,要扶持竹藤龙头企业、培植特色产业、扶持竹藤市场体系建设,广泛覆盖到贫困村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霍学喜提出,林农与市场之间没有中介,而政府全权负责成本太高,因此亟须加强林地流转,建立合作组织。
   务林人需要同步小康
  黑龙江大兴安岭日前列出脱贫时间表:力争通过3年努力,全面完成农村脱贫任务;到2020年,城镇贫困人口、林业贫困产业工人全部脱贫。
  林业产业工人晚于农村人口脱贫。
  随着中央6号文件的出台,改革已在集体林地、国有林地、国有林场实现了全覆盖。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务林人的脱贫乃至同步小康,希望也落在改革上。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上甘岭林业局工人高永说:“总书记对林业工人非常关心,询问我们转型之后做什么。我说一部分人就地转为生态保护工人,一部分人发展全新的林下经济。总书记说‘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要‘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对我们林区人来说,只要有良好的生态就会有新的发展办法。”
  “白雪就是白银,旅游已经一跃成为吉林省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我们森工企业在禁伐后,也兴起了旅游业,冰雪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经济资源。”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说。
  国有林场大多分布在贫困落后的远山、高山、风沙线和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生态区位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国有林场游离于区域经济发展之外。目前,这些正在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过去5年,中央累计投入397亿元,完成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167万户,惠及500多万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全面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霍学喜认为:“转岗、培训、再就业是林场职工在新时期追求自身发展的根本之策。让原来的伐木工人成为护林员,参与到森林管护和生态建设之中,这就是国际上通行的‘绿色就业’。对于转岗再就业确有困难的林场职工,希望国家能加大扶持力度,兜底一批。”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建议:“积极吸纳工商资本投资林业,鼓励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林场,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作用,拓宽林场职工增收渠道,让林场发展更具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淄博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说:“林场人同步小康,一方面是国家补贴,林业工人看护好生态林;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增强内生动力。森林管护已经成为国有林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进一步改善一线护林员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从而提升国有林场的森林管护能力,巩固国家生态建设根基。”